《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5nm工藝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三星和臺積電誰克服誰稱王,?

5nm工藝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三星和臺積電誰克服誰稱王,?

2019-06-05
關鍵詞: 5nm 三星 臺積電

  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5G新空中介面(5G NR)等三大應用下半年進入成長爆發(fā)期,,對7納米及5納米等先進邏輯制程需求轉強,,也讓晶圓代工市場競爭版圖丕變,轉變成臺積電三星的雙雄爭霸局面,。臺積電7納米制程與三星之間的技術差距已在1年以內,,明年5納米制程進度看來差距將縮小,亦即兩家大廠明年的爭戰(zhàn)將更為激烈,。

  2017年之前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雖穩(wěn)坐龍頭寶座,但包括格芯(GlobalFoundries),、聯(lián)電,、中芯等在先進制程競爭十分激烈,但自去年以來,,格芯及聯(lián)電已淡出7納米競局,,三星則迎頭趕上,所以在今年變成臺積電及三星爭奪先進制程市場的局面,。

  臺積電去年下半年量產7納米制程,,今年上半年支援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的7+納米亦進入量產。臺積電5納米已在第二季進入試產,,最快年內就會有第一顆5納米芯片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預估明年下半年5納米將進入量產。臺積電日前正式發(fā)表基于7/7+納米優(yōu)化的6納米制程,,將在明年底前進入量產,,而3納米正在研發(fā)當中,可望在2022年進入量產,。

  三星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去年下半年完成支援EUV微影技術的7納米產能建置,,今年上半年開始替客戶投片。另外,,三星宣布5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制程已完成開發(fā),,近期開始提供客戶樣品,與7納米相較,,芯片邏輯區(qū)域效率提高了25%,、功耗降低20%、性能提高10%。而三星亦將7納米所有矽智財移轉至5納米制程,,減少客戶轉換至5納米的成本,并可預先驗證設計生態(tài)系統(tǒng),,縮短5納米產品開發(fā)時間,。

  三星晶圓代工指出,目前已開始向客戶提供5納米多專案晶圓(MPW)的服務,,6納米制程已成功試產,,7納米制程即將進入量產。三星已將EUV微影生產線建置在λ于韓國華城(Hwaseong)的S3生產線,,今年下半年將再擴大EUV產能,,以因應明年強勁需求。

  5nm工藝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

  Χ繞5nm制造工藝節(jié)點的活動正在迅速發(fā)展,,這讓我們對必須克服的,、日益復雜的無數(shù)設計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Arm公司物理設計團隊的研究員Jean-Luc Pelloie表示:“對于邏輯而言,,5nm的挑戰(zhàn)是妥善管理標準單元和電網(wǎng)之間的相互作用,,不用考慮標準單元就能建立電網(wǎng)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標準單元的體系結構必須與電網(wǎng)實現(xiàn)相適應,。因此,,電網(wǎng)的選擇必須基于邏輯體系結構?!?/p>

  在5nm處,,如果從一開始就?有正確地考慮這種相互作用,則幾乎不可能解決IR壓降和電遷移問題,。

  Pelloie表示:“適當?shù)碾娋W(wǎng)也會限制后端處理(BEOL)效應的影響,,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繼續(xù)微縮到5nm時,,通孔和金屬電阻會增加,。除了考慮電網(wǎng)的邏輯架構外,規(guī)則的,、均勻分布的電網(wǎng)也有助于減小這種影響,。對于使用功率門限技術(power gates)的設計,則需要更頻繁地插入這些門,,以免降低性能,。這會導致功能區(qū)塊面積的增加,并且可以減小從先前的制程節(jié)點微縮時的面積增益,。

  ANSYS公司半導體業(yè)務部產品工程總監(jiān)Ankur Gupta表示:“你有了高性能的系統(tǒng),,又有了更精確的系統(tǒng),所以你可以做更多的分析。但許多工程團隊仍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IR假設和Margin,。他們仍需回答是否能適應更多corner的問題,。如果他們能夠適應更多corner,那?他們會選哪個corner?這是行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當運行EM / IR分析時,,它是工程師選擇運行的矢量的強大功能。如果我能制造出正確的矢量,,那?我本該早就做到了,,但這不可能?!?/p>

  Gupta表示:“這改變了整個設計方法,。能不能減小Margin?能不能設計一種可以在整個過程中收斂的流程?我是否可能使用統(tǒng)計電壓而不是平坦的保護帶寬IR壓降前置(flat guard band IR drop upfront),然后潛在地轉向這些DVD波形——真正準確的DVD波形——以及在signoff空間中獲得高精確度的·徑?我可以分析芯片,、封裝和系統(tǒng)嗎?我可以進行所有這些分析嗎,,這樣我就不會浪費來自封裝的5%的Margin?在7nm工藝中,我們討論的是接近閾值的計算,,就像是NTC的某些corner,,而不是整個芯片,因為你可以參考移動芯片,,他們并不總是運行sub-500,。有一些條件和模式可以讓你運行sub-500。但在5nm處,,因為整體熱度范Χ和整體功耗預算,,移動設備可能會在sub-500毫伏的各個corner運行?!?/p>

  Cadence公司研發(fā)副總裁Mitch Lowe表示:“還存在更具挑戰(zhàn)性的引腳訪問范例,,更復雜的布局和布線約束,更密集的電網(wǎng)支持,,庫架構和PG網(wǎng)格之間更緊密的對齊,,更多且更嚴格的電遷移考慮,更低的電源電壓角,,更復雜的庫建模,、提取建模中的其他物理細節(jié),更多及更新的DRC規(guī)則,。顯然,,EUV光刻至關重要,這確實可以減少多模式的挑戰(zhàn)和影響,,但并不能消除,。盡管EUV簡化了一些事情,,但仍有一些新的挑戰(zhàn)正待處理?!?/p>

  在5nm節(jié)點,電和熱寄生效應將大幅增加,,弗勞恩霍夫集成電·研究所IIS的高級物理驗證博士Christoph Sohrmann表示, “首先,F(xiàn)inFET設計將承受更強的自熱,,雖然這可以在技術方面進行處理,但減小的間距是一個設計挑戰(zhàn),,不能完全被靜態(tài)設計規(guī)則覆蓋。設計中增強的熱/電耦合將有效地增加到芯片的敏感部分(如高性能SerDes可能的峰值可能會有限制),。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例和隔離策略。選擇正確的隔離技術-如設計層面和技術-需要更準確,、更快速的設計工具,,特別是非常先進節(jié)點中的寄生效應。

  著向7nm和5nm節(jié)點的轉變,,趨勢很明顯:頻率增加,Margin更小,,集成電·更密集,以及新設備和材料,,Helic市場營銷副總裁Magdy Ababir強調說。他在最近的設計自動化大會上表示,,一個小組討論并辯論了以下概念:在何時何地應包括全電磁(EM)驗證;忽視磁效應是否會導致開發(fā)過程中出現(xiàn)更多的硅故障;應用最佳實踐以避免EM耦合和跳過繁瑣的EM驗證部分的方法仍然是一種有效的做法;如果這種方法可擴展到5nm集成電·及以下;如果由電感耦合和模擬困難引起的緊密矩陣是工業(yè)?有廣泛采用全EM模擬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工具開發(fā),教育和研究方面可以做些什?來降低工業(yè)采用全EM模擬的障礙,。

  與任何時候相比,5nm節(jié)點都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當你考慮到芯片上的數(shù)十億組件時,,它解釋了為什?當你從一代轉向另一代時,,構建這些芯片所需的團隊規(guī)模在增加。所有這些挑戰(zhàn)都在等著我們,,這些問題將繼續(xù)存在,人們將提出解決問題的技巧,,并繼續(xù)照常工作。工程實際上是建造能夠始終可靠工作的東西的藝術,,” eSilicon IP工程副總裁Deepak Sabharwal說說,。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