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景氣復蘇腳步不如預期,,供應鏈透露,,以成熟制程為主的晶圓代工廠為填補產能利用率,第2季先發(fā)動的“以量換價”策略成效不彰,,近期轉為掀起“價格割喉戰(zhàn)”,,12英寸成熟制程代工價,大客戶最高可降20%,,是疫情后最大降價潮,;8英寸成熟制程代工市況更慘,降價也吸引不到客戶,。
中國臺灣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廠商主要為聯電,、力積電等。對于大降價填產能的說法,,聯電,、力積電皆表示,不回應市場傳聞,。
聯電強調,,該公司預計7月26日召開法說會,屆時將釋出最新展望,。聯電在前一次法說會坦言,,產業(yè)復蘇較預期慢,第2季整體需求前景依舊低迷,,預期客戶將持續(xù)進行庫存調整,,“今年是具挑戰(zhàn)的一年”。
聯電今年上半年產品均價(ASP)相對硬挺,,公司先前針對首季與第2季報價都釋出“持平”的展望,。如今新一波報價割喉戰(zhàn)開打,法人關注聯電產品均價是否還能維持不跌,。
業(yè)界人士指出,,半導體市況調整多時,成熟制程因多用于消費領域,,沖擊相對大,,雖然仍有工業(yè),、車用等需求支撐,但仍難擋整體市場不振影響,,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廠商為吸引客戶投片,,先前陸續(xù)出招,包括給予客戶特別價格,,另一方式是維持報價不變,,例如生產100片,代工廠只收80片的錢,,等于“變相降價”,。
不過,由于市況持續(xù)未見明顯復蘇,,加上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報價持續(xù)下探,,傳出聯電、力積電等中國臺灣成熟制程晶圓代工廠因產能利用率承壓,,只能一改先前“以量換價”的策略,,轉為“正式降價”。
供應鏈透露,,以成熟制程為主的晶圓代工廠,,受制于景氣回溫緩慢,大客戶對議價空間更有彈性,,業(yè)者給予大客戶的降價空間幅度在10%至20%,,8英寸廠接單又比12英寸廠更疲弱。
供應鏈分析,,當前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商的價格與中國臺灣廠商相比,,價差逾兩成。伴隨全球總體經濟不佳,,高通膨沖擊買氣,,為了撐住產能利用率和爭取更多訂單,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市場正掀起“價格割喉戰(zhàn)”,。
供應鏈認為,,聯電和力積電面臨需求不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業(yè)者降價雙重夾擊,,議價空間變大是“不得不”的選擇和策略,,牽動下半年運營,其產能利用率和產品均價走勢成為外界關注焦點,。(來源:臺媒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