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73706
中文引用格式: 韓齊,,劉松陽,,張立娟,等. 感應耦合系統(tǒng)中信號全雙工傳輸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8,,44(7):147-150.
英文引用格式: Han Qi,Liu Songyang,,Zhang Lijuan,,et 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ignal full-duplex transmission in ICPT system[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8,,44(7):147-150.
0 引言
感應耦合電能傳輸(ICPT)作為一種新型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的通過導線傳輸電能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功能上的局限[1],。然而在很多實際應用中,,不僅要滿足電能的傳輸要求,同時還要實現(xiàn)信號的實時傳輸,。例如,,在石油鉆井、內置式醫(yī)療電子裝置等特殊應用環(huán)境中,,在完成能量傳遞的同時,,不僅需要由原邊不斷向副邊發(fā)送控制指令,還需要將副邊監(jiān)測到的信息實時地反饋到原邊,。
在以往的眾多關于ICPT系統(tǒng)信號傳輸研究中,,經常采用額外增設一對信號耦合線圈,使信號和能量分開傳輸,,不僅增加了系統(tǒng)設計的復雜度,,還存在能量線圈與信號線圈之間相互干擾的問題。或者只研究了信號從系統(tǒng)原邊向副邊傳輸或副邊向原邊傳輸的單向傳輸方式[2-8]?,F(xiàn)有的信號由原邊向副邊傳輸的方法多采用在系統(tǒng)主電路增設開關器件,,當開關斷開時,只能依靠電路中電感電容儲存能量給后級供電,。傳輸速度較慢,,且只能工作在小功率的情況下。
本文針對ICPT系統(tǒng)中的信號全雙工傳輸問題,,提出一種通過選通開關選擇不同幅值輸入電壓進行信號正向傳輸,,調節(jié)副邊補償電容進行信號反向傳輸的方法,不僅大大提高了傳輸的速率,,而且實現(xiàn)了信號的全雙工傳輸,。
1 系統(tǒng)結構及傳輸原理
1.1 信號調制原理
圖1所示為ICPT系統(tǒng)原理圖。系統(tǒng)可分為初級回路和次級回路,。初級回路通過變換器把直流電壓逆變?yōu)楦哳l交流電壓,,在原邊產生交變磁場耦合到副邊,副邊感應出電動勢,,經過補償以及整流濾波后給負載提供電能,。
典型的全橋逆變SP(電容在電路中初級串聯(lián),次級并聯(lián))型補償電路及其等效電路如圖2,、圖3所示。
SP結構次級阻抗ZS可寫為:
在原副邊電路參數一定的情況下,,由式(5)可知,,僅改變輸入電壓Vin會改變次級電流IS的大小。由式(1),、式(3),、式(6)可知,改變C2容值,,將改變副邊線圈對原邊的反射阻抗Zr,,進而改變原邊電流幅值IP的大小。
因此,,可以選擇合適的輸入電壓Vin和調節(jié)電容C9,,根據不同數字信號“0”或“1”來調節(jié)選通開關和副邊補償電容,設定次級向初級傳輸速度是初級向次級傳輸速度的兩倍,。由式(4),、式(5)可知,在初次級電路參數不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改變輸入電壓Vin,,初次級電流IP、IS均會改變。當C2容值改變時,,原邊電流幅值IP變化比較大,,副邊電流幅值IS變化非常小。因此,,在原副邊電流由于除自身變化引起的幅值變化外,,還有另外一側變化對其產生影響,因此在原副邊都會產生四種幅值不同的電流,。通過檢測原副邊電流幅值的包絡特征來進行信號的解調,,從而實現(xiàn)信號全雙工傳輸。
1.2 原副邊調制電路
根據以上推導,,分別在ICPT系統(tǒng)的原副邊增加信號調制機構,。如圖4所示,原邊調制部分主要由boost升壓電路和選通開關S1,、S2組成,。傳送數字信號“0”時,選通開關S2導通,,直接獲取電源電壓,。傳送數字信號“1”時,選通開關S1導通,,獲取經boost升壓之后的電壓,。通過選取不同的電源電壓幅值,從而獲得幅值不同的次級電流幅值,。如圖5所示,,副邊調制部分主要由共E極反串聯(lián)式開關S3和調制電容C9組成。傳送數字信號“0”時,,開關管S3關閉,,次級補償電容為C2,系統(tǒng)處于正常的諧振狀態(tài),。傳送數字信號“1”時,,開關管S3導通,次級補償電容變?yōu)镃2+C9,,反射到原邊的阻抗將改變,,從而改變原邊的電流幅值。對原副邊電流的幅值包絡進行解調,,就得到傳輸的數字信號,。
2 松耦合變壓器
松耦合變壓器是感應耦合式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由于松耦合變壓器初次級線圈之間存在較大氣隙,,漏磁明顯,,導致能量傳輸能力和效率較低,。為了減少漏磁,改善系統(tǒng)傳輸性能,,提高傳輸效率,,本文采用了一種桶形變壓器。在Maxwell中建立桶形變壓器2D,、3D模型如圖6,、圖7所示。
磁芯采用PC40,,內磁桶為變壓器原邊,,采用20匝線圈緊貼內磁桶外壁纏繞;外磁桶為變壓器副邊,,采用21匝線圈緊貼外磁桶內壁纏繞,。磁芯尺寸如表1所示。
3 Simulink,,Simplorer,,Maxwell聯(lián)合仿真
采用Simulink產生兩路互補的PWM波控制全橋逆變器的相互導通,仿真中直接選用兩路不同幅值電源電壓,,隨機產生數字信號“0”“1”控制原邊選通開關S1,、S2和共E極反串聯(lián)式開關S3,將Maxwell中變壓器模型導入到Simplorer中,,對全橋逆變SP型補償電路進行整體仿真分析,。仿真電路如圖8所示。仿真電路具體參數如表2,。
根據S1,、S2的選通頻率可得初級向次級每400 μs傳遞一位數字信號,圖9所示為初級全橋逆變器之后的電壓電流波形,。從電壓包絡可以看出,初級所要傳輸的信號為“1011111”,。圖10所示為次級電流,,根據其包絡特征,可得次級線圈拾取到從原邊向副邊傳遞的數字信號為“1011111”,。
根據S3的選通頻率可得初級向次級每200 μs傳遞一位數字信號,,圖11所示為調節(jié)電容C9的電壓波形,從電壓包絡可以看出次級所要傳輸的信號為“10111111011101”,。圖12所示為初級電流,,根據其包絡特征,可得副邊向原邊傳遞的數字信號為“10111111011101”,。
以上仿真結果表明,,通過電流幅值可以準確地解調信號,該方法可以實現(xiàn)感應耦合電能傳輸系統(tǒng)中的信號全雙工傳輸。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感應耦合式電能傳輸系統(tǒng)輸入電壓幅值和副邊補償變化對系統(tǒng)電流幅值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針對 ICPT 系統(tǒng)中的信號全雙工傳輸問題,,提出一種通過選通開關選擇不同幅值輸入電壓進行信號正向傳輸,調節(jié)副邊補償電容進行信號反向傳輸的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仿真,,驗證了方法的可行性。該方法為ICPT系統(tǒng)中信號全雙工傳輸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解決了非接觸電能傳輸過程中控制信號和反饋信號實時交互的問題,,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范興明,,莫小勇,,張鑫.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10):2584-2600.
[2] 周錦鋒,,孫躍,蘇玉剛.感應耦合電能與信號同步傳輸技術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4):12-17.
[3] 劉洋,,王智慧,孫躍.ICPT系統(tǒng)中信號反向傳輸技術機理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4(4):6-10.
[4] KURSCHNER D,,RATHGE C.Design methodology for high efficient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high coil positioning flexibility[J].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3,,60(1):372-381.
[5] 周雯琪,,馬皓,何湘寧.感應耦合電能傳輸系統(tǒng)不同補償拓撲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9,,24(1):133-139.
[6] 程志遠,朱春波,,魏國,,等.串-并補償結構大功率感應充電系統(tǒng)諧振變換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9):44-48.
[7] AUVIGNE C,,GERMANO P.A dual-topology ICPT applied to a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er[C].2012 X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ICEM),2012:2287-2292.
[8] Wang Xiaoding,,Han Jun,,Wang Guanyu,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PT system for the underwater helicopter[C].OCEANS2016,,2016.
[9] YU C L,,LU R G,,SU C H,et al.Study on wireless energy and data transmission for long-range projectile[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13,,41(5):1370-1375.
[10] 蘇玉剛,吳學穎,,劉波.寬溫度范圍下感應耦合電能傳輸系統(tǒng)軟開關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17(6): 175-182.
[11] 陳新,張桂香.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的聯(lián)合仿真研究[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4(4):434-440.
作者信息:
韓 齊,,劉松陽,張立娟,,趙全明
(河北工業(yè)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天津3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