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jù)市場研究機構Yole Group最新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微控制器(MCU)市場規(guī)模為282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值38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5%。
從具體的應用市場占比來看,,2023年-2029年間汽車市場將持續(xù)占據(jù)MCU第一大應用市場,,不過占比將緩慢收窄;工業(yè)和其他領域則將持續(xù)占據(jù)MCU第二大應用市場,;智能卡/安全類應用是第三大應用市場,,并未未來份額有望持續(xù)擴大。
從MCU的平均單價(ASP)變化來看,,Yole Group表示,,幾年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供應鏈中斷,再加上晶圓廠產(chǎn)能短缺,,顯著推動了MCU平均售價的上漲,,從 2020 年的 0.60 美元左右上漲到了 2023 年的 0.93 美元。盡管供應鏈已基本穩(wěn)定,,到 2023 年底還恢復了準時制訂單交付,,但平均銷售價格未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在政府激勵措施的支持下,,新供應商(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的崛起引發(fā)了價格戰(zhàn)。這有助于緩解先前供應鏈問題導致的平均售價激增,,盡管價格不太可能很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Yole Group計算與軟件首席分析師湯姆·哈肯伯格(Tom Hackenberg )表示,“MCU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產(chǎn)品替代,。一個長期趨勢是,,隨著許多設計人員過渡到更強大和標準化的 32 位 Arm 生態(tài)系統(tǒng),32 位 MCU 比 16 位和 4/8 位 MCU 更昂貴,?!?/p>
“MCU 性能的進步,例如采用更先進的工藝節(jié)點,、用更復雜的安全 MCU 取代低成本的智能卡 MCU,,以及多市場對高可靠性級 MCU 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些都有助于MCU保持更高的價格,。這些替代模式減緩了任何大幅降價,。”Tom Hackenberg 進一步指出,。
從長期來看,,Yole Group預計,MCU的均價還是會逐步下降,,預計未來幾年平均單價可能會跌至 0.88 美元左右,。除了 MCU 市場內產(chǎn)品組合的變化之外,全球通貨膨脹還推高了所有行業(yè)的成本,。供應商驅動的價格競爭,、通脹壓力和產(chǎn)品替代的結合為 MCU ASP 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預計到 2029 年價格將在 0.90 美元左右波動,。
從各個品牌廠商的競爭格局來看,,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瑞薩電子(Renesas)和恩智浦(NXP)等領先的 MCU 設計公司仍然保持著密切的競爭力,,它們之間只有微小的差異,。Yole Group預計,未來恩智浦將繼續(xù)主導汽車 MCU 市場,。
雖然頭部的MCU市場的競爭格局保持相對穩(wěn)定,,但還是涌現(xiàn)出了越來越多的小型供應商,尤其是來自亞洲的供應商,。Yole Group表示,,中國主要 OEM 已進入半導體領域,并重點關注 MCU 制造。智能家居生態(tài)系統(tǒng),、汽車行業(yè)以及 AI 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的集成等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了它們的擴張,。這些公司積極參與芯片設計以增強供應鏈控制,其內部 MCU 開發(fā)工作正在促進更大的自力更生,。一些重大投資鞏固了這些公司的地位,,中國主要的 MCU 制造商之一的比亞迪半導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