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隨著市場波動,,各晶圓代工廠面臨著怎樣的起伏?

隨著市場波動,,各晶圓代工廠面臨著怎樣的起伏,?

2023-01-06
來源:潛力變實力

全球最大的內存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公司的代工業(yè)務收入首次超過其主要的NAND閃存芯片。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報告顯示,,臺積電依舊是全球晶圓代工市場龍頭,,截至第三季度,三星的代工市場份額為15.5%,,而臺積電為56.1%,。

晶圓代工或晶圓專工(Foundry)是半導體產業(yè)的一種營運模式,專門從事半導體晶圓制造生產,,接受其他IC設計公司委托制造,,而不自己從事設計的公司。

隨著芯片制程微縮,、晶圓尺寸成長,,建設一間晶圓廠動輒百億美金的經費,往往不是一般中小型公司所能夠負擔得起,。透過此模式與晶圓代工廠合作,,IC設計公司就不必負擔高階制程高額的研發(fā)與興建費用,晶圓代工廠能夠專注于制造,,開出的產能也可售予多個用戶,,將市場波動、產能供需失衡的風險減到最小。

近年來,,晶圓代工廠在半導體產業(yè)鏈中越來越重要,。根據 gartner 預測,2019 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約627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約15%,。預計2018~2023 年晶圓代工市場復合增速為4.9%。

該報告指出,,三季度三星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環(huán)比下滑0.9%至15.5%,,跌至年內最低點。臺積電的市占率則從二季度的53.4%上升至三季度的56.1%,,和三星之間的差距再度拉大,。從這份最新成績單來看,三星想追趕臺積電王座變得愈發(fā)困難,。

雖然各家晶圓代工廠商都受到上游客戶砍單潮的影響,,但很明顯臺積電表現比三星要穩(wěn)定得多。分析顯示,,臺積電市占率上升主要得益于頭號客戶蘋果的訂單增加,。數據顯示,三季度臺積電營收環(huán)比增長11.1%至201.63億美元,。iPhone 13系列的熱賣,,讓臺積電賺得盆滿缽滿。

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7nm及5nm制程工藝量產時間稍晚、3nm制程工藝率先量產的三星電子,,是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兩者在市場份額方面相距甚遠,但三星電子對晶圓代工業(yè)務越來越重視,。

而外媒最新根據研究機構和證券公司分析師的報告稱,,三星電子晶圓代工業(yè)務的營收,在今年三季度達到了55.84億美元,,高于NAND閃存43億美元的銷售額,。

報導指出,隨著全球經濟狀況不佳,,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需求趨緩情況下,,2022 年 11 月 NAND Flash 閃存的合約價格徘徊在 4.14 美元左右,,相較 2021 年底的 4.81 美元下跌近 14%,。而且,市場普遍預估 NAND Flash 閃存的價格在 2023 年上半年還會進一步下跌。

外資機構分析師指出,,晶圓代工2023年報價或將下跌約10%,,晶圓代工廠商僅給予部分客戶報價折讓。2023年上半年,,半導體行業(yè)將面臨庫存調整,,下半年復蘇也將受限。另外,,預計世界先進上半年產能利用率約60%至70%,,下半年產能利用率有望回升到80%至90%;聯(lián)電今年產能利用率將滑落到80%至90%。

近兩年半導體行業(yè)掀起上市潮,,數百家半導體公司接連登陸資本市場,。作為承接上游IC設計、下游封裝測試的晶圓代工廠們也站在時代的潮頭,,繼中芯國際A股上市后,,又有多家晶圓代工企業(yè)遞交了IPO申請。

其中,,紹興中芯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集成”)于近日更新了IPO進程,,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chuàng)板上市注冊申請,這意味著中芯集成上市之旅又邁進了一步,。本次上市,,中芯集成擬募集125億元用于MEMS 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二期晶圓制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晶圓代工收入占比超九成 功率器件代工收入貢獻大

自2020年起,,全球半導體市場逐漸回暖,,下游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尤其是進入2021年后,,半導體緊俏行情愈演愈烈,,“缺芯”成為行業(yè)主旋律。在這一背景下,,引發(fā)了晶圓代工的產銷兩旺,。而作為中芯國際的聯(lián)營企業(yè)之一,中芯集成的成長歷程恰好與本輪半導體需求周期相契合,。

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3月,,由中芯國際、紹興市政府,、盛洋集團共同出資設立,,主要提供特色工藝集成電路芯片及模塊封裝的代工服務。2018年5月中芯集成引進了一條8英寸特色工藝集成電路制造生產線和一條模組封裝測試生產線,,這條產線于2019年12月開始量產,。

2019-2021年期間,,公司持續(xù)進行產能擴充,各期產能分別為24.45萬片,、39.29萬片,、89.80萬片。隨著中芯集成產能的提升,,加之芯片緊缺和國產替代的市場環(huán)境下,,其業(yè)績也迎來了爆發(fā)式增長。2019-2021年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2.70億元,、7.39億元、20.24億元,,營業(yè)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173.91%,。

當前,隨著市場波動,,各晶圓代工廠面臨著怎樣的起伏?產能格局未來將會有怎樣的調整?供需關系反轉后,,晶圓代工市場將如何變化?在這場晶圓代工行業(yè)的反擊和保衛(wèi)戰(zhàn)中,代工三巨頭動作頻頻,。

rendForce發(fā)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名單,,三季度晶圓代工的競爭格局有何變化?

TrendForce近日發(fā)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名單(如下圖),前十晶圓代工廠第三季度總營收為352.05億美元,,總體增長6%,,占據97%的市場份額。據TrendForce研究,,產能增長與蘋果新系列產品的推出有關,,但經濟回暖慢、疫情反復,、大陸防疫政策等原因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晶圓代工整體市場表現仍低于預期。

從營收來看,,臺積電以201.63億美元的營收位居全球晶圓代工榜首,。同比增長11.1%。與二季度相比,,三星,、力積電、世界先進,、晶合集成四家晶圓代工企業(yè)營收縮減,,三星業(yè)績略微下滑0.1%,晶合集成業(yè)績下滑最明顯,,降低22.5%,。同時,,高塔半導體在第三季度超過晶合集成,位列晶圓代工第九;其他六家晶圓代工廠實現了營收正增長,,大多增速放緩,增長最快的晶圓代工廠為華虹宏力,,第三季度業(yè)績提升了13.6%,。

從市場來看,僅臺積電,、三星,、聯(lián)華電子、格芯,、中芯國際五家晶圓代工廠就已占據晶圓代工89.6%的市場份額,,二八定律顯著。作為晶圓代工龍頭企業(yè),,臺積電以56.1%的份額包攬晶圓代工市場半壁江山,,與位居晶圓代工第二、占比15.5%的三星拉開更大距離,。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