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只有500萬人的北海道,,特斯拉和華為正在爭奪儲能市場

只有500萬人的北海道,,特斯拉和華為正在爭奪儲能市場

2022-01-24
來源:市場資訊
關鍵詞: 北海道 特斯拉 華為

在3000公里外的北海道,,儲能市場的火藥味正在變得濃烈。

  根據(jù)《日經(jīng)亞洲》報道,,華為3月開始將在日本銷售2MWh的儲能系統(tǒng),。他們將從寧德時代等制造商購買電池組用于儲能系統(tǒng),。

  華為盯上了資源豐沛,、儲能短缺的北海道市場。根據(jù)華為日本分公司負責人James Chen的說法,,他們打算“在太陽能行業(yè)迅速發(fā)展,,并且降低成本”。話語中不乏野心,。

  成立軍團,,進入大型能源領域后,,華為有了更多競爭對手,。這一次,,他們對壘的將是特斯拉,。

  后者去年就在日本北海道拿到了儲能訂單,,提供Megapack電池系統(tǒng),,能滿足500戶家庭1天的用電量,,并在今年接入北海道的供電網(wǎng),。

  日本對新能源的需求在全球都稱得上迫切,,到2030年,,他們的新能源發(fā)電量就要占到整體的35%,,日本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ETI)劃撥了近9830萬美元給安裝鋰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家庭和商戶,,補貼高達66%,。

  日本也成為企業(yè)們爭相進入的市場。僅僅在北海道,,就有特斯拉,、華為、SB energy等外企,,還有本土巨頭發(fā)力,。

  華為2021年成立幾大軍團的時刻,其實也標志著這家公司進入深水區(qū),。他們將面臨比手機市場乃至通訊市場更強大和激烈的競爭,。

  前哨

  很多人忽略了日本市場的含金量。日本常年是第四大電力消費國,,而根據(jù)Wood Mackenzie報告,,2030年,日本將成為美國,、中國之后第三大儲能國,達到25GWh,。他們市場增長速度也足以讓公司們興奮,,根據(jù)市調機構富士經(jīng)濟的數(shù)據(jù),彼時日本太陽能和風能儲能市場將比2020年翻3倍,,達到458億日元(約25.56億元),。

  中國和美國市場競爭已然白熱化,本土廠商實力稍遜的日本,,自然成為龍頭企業(yè)下一個目標,。特斯拉為了搶客戶不惜余力,根據(jù)三菱研究所數(shù)據(jù),,2019年日本制造的工業(yè)用固定電池每千瓦時成本到達了24萬日元(約合),而特斯拉給出的價格是40美元(約合),,是前者六分之一,,華為價格還會更低,。

  除了北海道Battery Power Park項目,特斯拉去年11月還拿到了J-Power在廣島的訂單,。電力公司Japan Renewable Energy也宣布使用了特斯拉的儲能系統(tǒng),。

  國內廠商中,,比亞迪很早就進入了日本,。2015年,,他們在日本儲能系統(tǒng)的出貨量就到了130MW/60MW,。不過,光伏龍頭們更多還是在去年才開始提速儲能出海,。在J-Power項目中,競標的除了特斯拉,,還包括中國的光伏電池制造商晶科能源,。

  雖然沒拿下J-Power單子,,但晶科能源主打的家用儲能系統(tǒng)SUNTANK,,也在去年8月通過日本大型綜合商社丸紅對外銷售,。

  日本公司看到了跨國企業(yè)們咄咄逼人的進攻,,也開始行動,。北海道成為了日本儲能市場的前哨2020年,三菱UFJ就和軟銀旗下的子公司SB Energy共同出資,,在北海道二??ぐ嗽祁畣恿巳毡咀畲蟮奶柲馨l(fā)電廠,,配備了存儲容量高達27.8MWh的鋰離子儲能電池,當時SB Energy號稱,,這一項目會成為日本最大的帶有蓄電池的太陽能發(fā)電廠之一,。

  美國、中國,、日本本土的公司們都希望在2030年更多占領市場,。即便日本本土企業(yè)在成本控制上略遜一籌,,但很難說他們毫無機會,。去年10月,日本內閣設立了目標,,未來要將日本本土生產(chǎn)的工業(yè)用固定電池價格降到目前四分之一。在商業(yè)環(huán)境更保守的日本,,地頭蛇們仍有強大的客戶資源。有100多年歷史的住友電氣工業(yè)每年會給日本用戶交付幾十套儲能系統(tǒng),,客戶包括東京電力公司,。他們也在北海道部署了17MW/51MWh的儲能系統(tǒng),直連至風力發(fā)電廠,。

  混沌市場

  儲能在新能源產(chǎn)業(yè)中必不可少,,鋰電池成本持續(xù)下降標志著儲能已經(jīng)有了發(fā)展的基礎。而各國政府積極補貼又給它持續(xù)輸送彈藥。包括特斯拉,、寧德時代的公司,,都信心十足地將儲能看作第二條增長曲線,。

  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轉向剛剛開始,。美國能源環(huán)境署EIA發(fā)布了一個讓人不安的數(shù)字:儲能成本在三年中下降了70%,而且每年還會以8%的速度下降,。這背后主要原因是電池技術飛速迭代,2019年時,,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每千瓦時成本就比2010年時下降了85%,。

  光伏組件,、硅料等行業(yè)集中度極高,新入者已經(jīng)很難有發(fā)揮空間,,但儲能可以說剛剛開始劃分格局,2020年,,國內儲能系統(tǒng)排名前五的公司,出貨量占比還不到30%。

  價格戰(zhàn)初現(xiàn)端倪,。2020年末青海光伏儲能項目競價公示,,比亞迪刷新了投標單價,,低到了1.06元/wh,,而在當年初,儲能系統(tǒng)報價還在2.5元/wh左右,。

  這種做法其實稱得上激進,。目前國內儲能市場籠罩著疑慮。政策配套沒跟上是最大的短板,,直到去年7月23日,,國家才發(fā)布了《指導意見》,劃定了儲能走向市場化的時間點:到2025年,,實現(xiàn)新型儲能從商業(yè)化初期向規(guī)?;l(fā)展轉變,到2030年,,實現(xiàn)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fā)展,。

  國內也有不少省看到機會。以安徽為例,,合肥號稱要“全面打造光伏第一城”,,中航鋰電在合肥長豐縣的電池+儲能項目,總投資達到248億,, 蚌埠市五河縣則引進了林洋能源的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108億。

  除了太陽能,,安徽還有遠景能源在濉溪縣,、協(xié)合新能源在亳州譙北的風電+儲能項目,都是50MWh以上的手筆 ,。

  相比盈利模式清晰的光伏發(fā)電,,打輔助的儲能在國內還處于混沌期。儲能最清晰的盈利路徑,,是在低價時儲存電能,,高價時售出,但因為國內儲能沒有實施階梯式費率,,可以預想在短期內,,入場者連如何營收都缺少章程。對于參與者,,這是需要流血進入的賽場,。

  而海外市場的確路徑更明確。美國儲能除了補貼,可以靠參與市場化運營,、峰谷套利等等辦法盈利,,日本、歐洲戶用儲能是大頭,,即便未來補貼退坡,,靠龐大的戶用人群,也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即便如此,,海外儲能發(fā)展也在這幾年才有明顯增長。特斯拉2015年時就推出了戶用儲能產(chǎn)品Powerwall,,但回頭看,,他們并沒有多少先發(fā)優(yōu)勢。

  除了政策,、市場外,,儲能本身還有需要攻克的技術問題。根據(jù)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接受每日經(jīng)濟采訪時估算,,目前全球電池廠商生產(chǎn)5年多的電池產(chǎn)能,,僅能滿足東京全市停電3天所需的電能。加之特斯拉在澳洲的儲能項目,,SK能源在韓國蔚山的儲能電站都發(fā)生火災,,廠商們還繞不開安全性的障礙。

  無論描繪的未來“萬億”市場多么繁榮,,儲能在當下只能說剛剛邁出第一程,。它有著能成為增長引擎的潛力,無論是華為還是特斯拉,,都不會放過市場空白期,,即便他們都只能試探著走出下一步。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