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造車熱潮中心地帶的一員,,小米自3月30日在其春季發(fā)布會上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以來,,關于“小米造車”的動態(tài)也在持續(xù)更新——先是小米官網發(fā)布多條自動駕駛崗位招聘信息,;然后傳出小米先后投資兩家位于上海的自動駕駛技術相關企業(yè)(縱目科技與禾賽科技)的消息,;再有雷軍考察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工廠和長城哈佛研發(fā)中心在內的多家車企的照片流出……
從官宣到行動,,雷軍的作風向來雷厲風行,,小米官網招聘信息前懸著的“急”字尤其顯示出了其推進造車項目的迫切心情,。就在今天,,雷軍更是在其個人微博上發(fā)布了招聘信息,明確為“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廣納賢才,。
有網絡消息透露,,此次自動駕駛領域的招聘崗位薪酬非常高,部分稀缺崗位除了給出5位數的月薪外,,還給予一定的公司股權獎勵,,最高市值可達2000萬元。不過此消息一出,,小米內部人士就出來辟謠了,,并稱薪資沒有這么高,只是相比一般的崗位有一定的競爭力,。
“瞄準”自動駕駛領域,,頻頻出招
雷軍發(fā)布的招聘海報顯示,,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首批招募500位自動駕駛技術精英,目標是自研行業(yè)領先的L4級智能駕駛能力,。同時,,小米官網也于昨日再次更新數十個有關自動駕駛的招聘信息,涉及數據中臺,、車載基礎架構,、毫米波算法、前端平臺研發(fā),、嵌入式軟件,、高精地圖、傳感器,、超聲波雷達算法,、激光點運算法、后端研發(fā),、高性能計算/深度學習模型優(yōu)化等領域,。
雷軍早在2013年便表現出了對于智能汽車的興趣,曾兩度拜會馬斯克,。隨后,,小米以及雷軍的順為資本便開始了有關智能汽車的一系列投資——分別向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智行者科技等企業(yè)注資,。
而自動駕駛作為汽車產業(yè)與AI、大數據,、物聯(lián)網,、邊緣計算、5G等一系列新興技術以及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多領域深度融合的產物,,其行業(yè)競爭已愈發(fā)激烈,前有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毫末智行等專業(yè)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穩(wěn)步發(fā)展,后有百度,、滴滴,、小米、華為等“跨界選手”異軍突起,。
據統(tǒng)計,,僅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就達到69起,,披露的投融資總金額超652億元,。
作為企業(yè)跨界造車繞不開的“檻”,,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智能汽車的發(fā)展方向,自然也是小米造車的主戰(zhàn)場,。除了大肆招募人才外,,有國內媒體報道稱,小米已于近日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
DeepMotion成立于2017年7月,,提供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根據官網的資料顯示,,DeepMotion的4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包括CEO,、CTO、首席科學家,、研發(fā)總監(jiān),,都曾經在微軟研究院工作。此外,,公司的核心團隊在微軟亞研究主攻深度學習與立體視覺方面的研究,。到 2018 年,DeepMotion 就已經具備成熟的大規(guī)模制作高速/快速道路高精地圖的能力,,較復雜的中心城區(qū)道路的高精地圖自動化程度已經能達到 90%,。
為幫助小米初步加大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補齊各領域負責人,,DeepMotion或會將20余人的團隊融入小米,,但雙方目前均未就此消息作出回應。
簡單描繪小米汽車輪廓
誠然,,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造車瑕瑜互見,。面對復雜且精密的汽車制造行業(yè),初來乍到的互聯(lián)網巨頭們顯然并不具備太多優(yōu)勢,,而“靈魂”與“軀體”的深度拷問,,無疑更為主機廠與科技企業(yè)的合作加深了難度。反觀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造車的優(yōu)勢,,相較傳統(tǒng)車企,小米,、百度,、滴滴等在AI、芯片,、數據應用等諸多領域的積累為其落地自動駕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這波造車潮看似轟轟烈烈,卻也充滿未知,,對于很多企業(yè)而言,,面對巨大的前期投入以及尚不清晰的商業(yè)模式,,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意味。而就小米而言,,在宣布進軍智能電動車行業(yè)時,,雷軍直言:“愿意壓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雷軍一身孤勇,從頭創(chuàng)業(yè)的勇氣令人動容,,但情懷之外,,小米汽車究竟能做成什么樣呢?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按照小米現階段積累的資源,,到底能造出一輛什么車。
首先,,從小米已拿到的汽車方面的專利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智能座艙、行車安全和硬件方面,。據智慧芽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在126個國家/地區(qū)中,,共搜索出446件小米涉及自動駕駛相關專利的申請,,主要集中在無線通信技術、無人駕駛,、車輛控制,、直連通信、車聯(lián)網,、手勢控制等方面,;在智能座艙方面,其專利涵蓋了車載音響,、導航,、增強現實等多種涉及智能交互方面的技術。
其次,,可以預見,,前文中提到的DeepMotion、縱目科技與禾賽科技也將成為小米汽車架構中的重要參與者,。其中,,根據DeepMotion官網的介紹,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主要有4個,包括自主代客泊車,、智能感知,、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圖;縱目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AD)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技術及產品供應商,,已獲得國內多家整車廠L4級別量產項目定點合同,;禾賽科技是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制造商,據悉這次投資的資金,,將會用于生產混合固態(tài)激光雷達,、研發(fā)汽車級激光雷達芯片等。
除此之外,,小米還曾對外展示過一輛搭載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的汽車,,在小愛同學的加持下,連接米家,,可以輕松控制房車內的智能終端,。而依托米家生態(tài),小米完全有能力整合出一款語音,、輸入等多模態(tài)交互的智能座艙,,實現車內乘客與車輛、外部交通環(huán)境等更多的交互融合,。
一言蔽之,,小米汽車在智能駕駛層面可能具備ACC自適應巡航、自動變道輔助,、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并可能在激光雷達的加持下向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努力,,畢竟這也是雷軍寫在海報中的需求,;在智能座艙方面,小米汽車可以將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積累移植到座艙內,,配合車內影像,、AR/VR等技術實現座艙內的智慧交互。
然而,,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續(xù)航一直是為人詬病的硬傷,更是很多跨界企業(yè)造車時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從目前的專利信息,、投資信息來看,小米在該領域還并沒有過多的技術積累,,或許可以期許通過生態(tài)合作來彌補這一劣勢,。
寫在最后
據乘聯(lián)席會數據顯示,預計未來五年自動駕駛市場規(guī)模將持續(xù)保持增長態(tài)勢,,到2024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智能駕駛背后所蘊藏的巨大市場也吸引了眾多玩家,但正如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所言,,現在造車,,對于沒有基礎的公司,更難了,。而在這個“全民造車”的時代,,雷軍不惜“押上全部聲譽”躬身入局,其所面臨的激烈競爭可想而知,,至于最終小米汽車究竟會是什么樣,,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