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科技巨頭接踵入場百年汽車業(yè)正迎最大變量

科技巨頭接踵入場百年汽車業(yè)正迎最大變量

2021-01-13
來源:第一財經

新一波的造車浪潮再起,這一次,科技巨頭公司聯(lián)手傳統(tǒng)車企,,欲親自下場造車,。

  1月10日,韓國媒體披露現(xiàn)代汽車將在今年3月之前簽署與蘋果公司合作造車的協(xié)議。隔日,中國最大的互聯(lián)網公司之一百度也宣布,與本土汽車龍頭吉利控股集團聯(lián)合造車,。兩則消息均在汽車與科技行業(yè)掀起了巨浪,,多家機構用“最大變量”來形容蘋果公司的入局對汽車產業(yè)和智能駕駛產業(yè)鏈造成的影響。

  以2012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為標志性事件,,技術革命的浪潮開始沖刷百年汽車制造業(yè)的壁壘,。在過去的8年時間里,科技公司與互聯(lián)網公司發(fā)起了兩輪攻勢,,分別從造車,、自動駕駛等領域切入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

  國內某頭部自主車企研究總院院長李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第一輪科技公司進軍汽車行業(yè)的浪潮中,,科技巨頭主要聚焦于自動駕駛和智能車機領域,直接參與造車的多數(shù)是小科技公司,。如今,,蘋果公司、百度公司通過合作方式直接參與造車,。

  “除了特斯拉,,其他公司還沒有對傳統(tǒng)車企形成絕對的威脅。但蘋果公司,、百度公司和阿里的入局,,很可能會快速改變這一格局?!崩罘逭f道,。

  科技巨頭下場造車

  據韓國媒體報道,現(xiàn)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在3月前簽署一項有關生產電動汽車的合作協(xié)議,,協(xié)議內容包括雙方共同在現(xiàn)代汽車旗下起亞汽車位于佐治亞州的工廠生產汽車,,或共同投資在美國新設工廠,并將在2024年左右生產10萬輛車,。

  媒體隨后披露出更多信息,,包括蘋果公司正在研發(fā)低成本長續(xù)航動力電池,現(xiàn)代汽車與蘋果公司合作生產汽車的工廠計劃年產能為40萬輛等,。蘋果公司參與造車并非空穴來風,,從專利數(shù)據來看,2016~2019年,,蘋果公司在智能駕駛系統(tǒng)及車輛硬件創(chuàng)新設計領域的專利占比分別從 22%和11%上升至 41%和37%。截至2020年底,,蘋果公司在汽車領域的專利技術已涵蓋自動駕駛,、充電、車載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等多方面,。

  在蘋果與現(xiàn)代汽車合作造車消息傳出后的第二天(1月11日),,百度公司與吉利控股集團官宣聯(lián)手造車。百度公司稱將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fā)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制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這兩則消息在行業(yè)掀起巨浪。2012年,,特斯拉Model S打響了汽車行業(yè)技術革命的第一槍,,從此揭開了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進入智能汽車時代的序幕。此后的8年里,,雖然全球不斷有新的科技公司入局汽車行業(yè),,但總體而言,直接參與造車的多是公司規(guī)模較小的科技公司,,如中國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同時期巨頭型科技公司,,包括蘋果,、谷歌、英特爾,、百度,、騰訊、華為,、阿里等主要專注于智能車機系統(tǒng),、自動駕駛、車載操作系統(tǒng)等領域的開發(fā),,即扮演著汽車系統(tǒng)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

  與此同時,雖然參與造車新勢力公司數(shù)量眾多,,但它們的銷售總量在中國乃至于全世界范圍內總體而言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傳統(tǒng)汽車產業(yè)的勢力格局并未被打破。以中國市場為例,,包括特斯拉在內,,造車新勢力公司2020年銷量之和不到40萬輛,僅占中國乘用車銷量的2.07%,。

  但當全球擁有10億以上活躍用戶的蘋果公司和百度公司進場之后,,最大的變量產生了?!疤O果公司也好,,百度公司也好,,它們不管在美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舉足輕重的企業(yè),,它們實質性進入汽車行業(yè)以后,,我相信對整個行業(yè)來說會是開啟新時代的事件?!卑阶稍僀EO張毅對記者表示,。

  為什么要橫跨賽道

  “汽車智能化時代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變化,一是造車門檻(電動車)顯著降低,,二是芯片和軟件重要性大為提升,。”國內某證券公司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傳統(tǒng)的汽車只是單純的交通工具,,汽車進化的方向是可以實現(xiàn)無人駕駛的移動智能終端。

  在過去將近100年的時間里,,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以硬件為主導,,是一個投資規(guī)模大、利潤率偏低的行業(yè),。但是電動汽車的興起降低了造車的門檻,,同時面向無人駕駛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技術趨勢下,軟件能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而軟件能力又恰是科技公司的優(yōu)勢所在,。

  早在2013年和2014年,百度和華為就先后成立了智能駕駛和車聯(lián)網事業(yè)部門,,致力于汽車自動駕駛,、互聯(lián)化、智能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技術開發(fā),。時至今日,華為和百度都推出了車載操作系統(tǒng)產品,,并與30多家車企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根據美國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發(fā)布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排行榜》(2020),百度自動駕駛的競爭力與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處于同一梯隊,。在這張榜單上,,特斯拉連續(xù)幾年處于墊底位置。

  芯片能力則是傳統(tǒng)汽車公司的另一個短板,,但科技公司在其原有的手機芯片上進行延展就可以用于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乃至于V2X(車與萬物互聯(lián))的芯片需要。2020年11月,,蘋果公司發(fā)布自研芯片M1,,這是蘋果公司從手機領域向其他領域擴展的重要標志。據媒體報道,,蘋果M1芯片的CPU和GPU算力已經超過特斯拉的FSD自研芯片,。此外,高通,、華為,、聯(lián)發(fā)科、三星手機巨頭早在數(shù)年前就紛紛進入車載芯片領域,。

  此外,,巨大的利益誘惑也是科技公司紛紛進入汽車產業(yè)乃至于親自下場造車的原因之一。

  參與投資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公司的投資人李明告訴記者,,資本市場按“車企營收+科技股的利潤率”對智能新能源車企估值,,智能新能源車企不再是傳統(tǒng)的汽車生產商,它們被賦予了更多的科技屬性,,“橫跨了兩條賽道”,。

  “車企往往有幾千億元的營收,但利潤率很低,;科技公司是利潤率高,,但營收規(guī)模不及車企。這種預期導致了特斯拉今天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和大眾汽車的總和,,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市值位居全球整車企業(yè)前20 強,。”李明說,。

  合作與博弈

  為什么蘋果公司和百度公司沒有效仿特斯拉直接造車,,而是通過合作造車的模式參與造車?

  國內某出行公司高管方濤認為,,原因一方面是科技公司更偏向于軟件開發(fā),,汽車生產制造會遇到巨大的挑戰(zhàn),與成熟的汽車公司合作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另一方面是科技公司最大的價值部分在于輸出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汽車操作系統(tǒng),。

  “科技公司最大的目的是讓更多的汽車安裝自己的汽車操作系統(tǒng),成為行業(yè)的標準,。要么自己造車用自己的系統(tǒng),,要么就與更多的汽車公司合作?!狈綕f,。

  張毅則提出,,與汽車公司合作是兼顧速度與質量、售后服務體系等多方面的選擇,。

  大眾汽車一位TIER1級別供應商告訴記者,,傳統(tǒng)車企對科技公司的心態(tài)較為矛盾,雙方既有需求的契合點,,也有彼此防備的博弈,。

  “按照現(xiàn)在的設想,到無人駕駛的階段,,人們不再需要購買一臺車,,只需要擁有出行服務就行了。到那個時候汽車公司如果沒有轉型成為出行服務和科技公司,,就會變成OEM供應商的角色,,從行業(yè)的主導者變成低端的參與者?!痹摴陶f,。

  李峰認為,當前汽車公司與科技公司的合作通常不會全盤接收對方的技術方案,,而是截取其中一部分,,雙方互有妥協(xié),“如果技術變革的趨勢不可阻擋,,擁抱變革比阻礙變革更好,。”

  他推測,,百度汽車最終落地產品中的硬件和相當一部分軟件,,將會由吉利提供。在百度和吉利的合作當中,,吉利的角色更接近于麥格納,、保時捷工程或者EDAG這樣的工程設計公司。

  但國內另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另一種觀點,,“成功沒有定式”,、“如果兩個公司愿景和目標一致,又可以進行很好的協(xié)同,,為什么不能一起做事情,?”

  科技公司與傳統(tǒng)車企之外,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出行公司,,國內如滴滴出行,、美國如UBER都已布局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未來一定是科技公司、出行公司和傳統(tǒng)車企三類公司一起爬無人駕駛的珠峰,,誰能活著到達峰頂,,誰就是勝利者?!?/p>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