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英偉達(NVIDIA) RTX 3090顯卡是英偉達2020年的核彈“終曲”,,沒想到,,這不過是一個“序曲”。近日,,英偉達宣布將以400億美金估值收購芯片技術公司ARM,以破天荒的高價在整個科技行業(yè)中扔下了一顆“核彈沙皇”,。
此次交易案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前無古人的400億美金收購價,,更重要的還是源自于英偉達和ARM所處的市場地位,,當它們二者合二為一后對于產業(yè)所帶來的爆炸性影響。正如ARM聯合創(chuàng)始人Hermann Hauser在收購前的忠告:“如果英偉達收購了ARM,那將是一場災難,?!?/p>
當前形勢下,科技屆的全球化進程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旦ARM這種代表著底層技術的公司易主,,無疑將會對整個科技行業(yè),尤其是底層技術剛開始勃興的中國芯片產業(yè)造成隱形的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ARM易手,,誰在雀躍?
如果僅從商業(yè)角度考慮,,英偉達收購ARM其實目的很單純——補足自身輕量級終端的業(yè)務能力,。
盡管近幾年英偉達在GPU、人工智能領域等領域頻頻發(fā)力,,股票在短短5年內翻了18倍,,成為這個星球上目前估值最高的半導體芯片公司,。但是由于自身的產品功耗巨大,因此,,英偉達的業(yè)務始終局限于服務器,、PC等終端上,并沒有涉足移動終端,、IoT等輕量級終端,,數年前的Tegra,也終因功耗問題,在移動端被高通殺的大敗而歸,。
反觀ARM的技術,,在性能與功耗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在傳感器,、數字相機,、無人機等領域廣泛應用。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就不無炫耀的表示:市面上95%以上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Arm的技術,。
考慮到英偉達急需夯實自身的實力與壟斷半導體芯片行業(yè)40年之久的英特爾正面交鋒,,因此,拿到ARM的技術,,自然就成了最為渴求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正常的商業(yè)邏輯之下,,由于英偉達和ARM的美國資本和英國資本性質,,也決定了英偉達收購ARM一案,其實是摻雜有十分復雜的利益糾葛,。
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芯片公司占據全球芯片市場份額超50%。其中美國的無晶圓廠芯片公司占全球無晶圓廠市場68%的份額,,而IDM公司占全球IDM市場46%的份額,。可以說,,不論是設計還是制造,,美國都像霸主一樣,牢牢管控著全球芯片市場的秩序,。
但遺憾的是,,美國的“拳頭”一直存在一條裂縫——那就是并不能直接控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獨領風騷的ARM。比如在美國禁封華為的時候,,ARM中國就表示,,“我們從沒有斷供,一直在支持華為,,包括華為產品的發(fā)布和持續(xù)的出貨,?!?/p>
從這個角度考慮,英偉達收購ARM,對于中國芯片產業(yè)來說,,也許是被埋下了一顆炸雷,。
中國的芯片業(yè)會受影響嗎?
自2019年開始,,美國就開始屢屢針A對華為下達禁令,,其中最為歹毒的一招,就是禁止美系的芯片代工廠給華為代工處理器,。
這意味著,,華為所需要的高端處理器將會被斷供。
余承東此前透露,,由于需要使用臺積電先進的5nm工藝,,因此,華為Mate 40系列搭載的麒麟9000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p>
芯片分設計和制造兩個方面,,在美國關乎制造層面的禁令之外,由于ARM此前隸屬于軟銀旗下,,并且華為的海思、飛騰等處理器均獲得了ARM的v8指令集授權,。因此,,在設計方面,華為的芯片并未受到太大的波折,。比如華為可以選擇中芯國際等國內上游產業(yè)鏈的28nm光刻機量產打造純國產的海思芯片,。
然而一旦英偉達收購ARM一案正式敲定,也就意味著美國可以直接管控Arm,對于華為來說,,很大可能將不會再拿到更先進的ARM v9授權,,如若成真,這將極大阻礙華為在芯片設計領域的發(fā)展,。
考慮到操作系統(tǒng)和芯片的架構呈絕對聯系,,也就是安卓(Android)與ARM結構緊密配套,拋開ARM,讓安卓另外適配一套非主流的微結構是難于上青天的,。因此,,一旦美國政府掌握ARM,那么,它就幾乎可以決定任何一家移動終端制造商的生死存亡,,這不光對于華為,,對于整個中國市場的手機廠商來說,,都是極大的威脅。
而與英偉達收購ARM相配套的,,美國也在同時加緊封鎖中國底層的芯片技術,。此前美國國防部就表示或將針對中國的芯片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進行制裁??紤]到中芯國際是中國市場最大的,、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一旦美國對其進行封鎖,,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國底層的芯片技術直接被打回“石器時代”。
由此,,我們再來重新審視英偉達收購ARM時就會發(fā)現,,這將會在芯片“設計”層面強化美國的管控力,再加上美國已經在“制造”層面實現霸權,,一旦美國在這兩個層面發(fā)起雙重鉗制,,對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中國芯片產業(yè)來說,無疑是一次釜底抽薪,。
在不確定的未來做最確定的準備
盡管我們在前文中對英偉達收購ARM后,,將對中國市場產生何種負面影響進行了一些假設和推演?;氐浆F實,,我們也沒必要過分擔憂,因為英偉達收購ARM涉及的利益錯綜復雜,,需要經過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批準,,該交易案本身其實也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此前,ARM 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安謀中國身陷“換帥”風波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吳雄昂希望推動安謀中國“獨立發(fā)展”,,并和華為保持合作,。而9月14日,在談到安謀中國的“換帥”風波 時,,ARM公司CEO沃倫·伊斯特表示,,ARM有辦法解決中國合資企業(yè)的管理問題,情況“在控制之中”,,言下之意顯然是希望穩(wěn)住各方局勢,,讓中國政府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高通企圖收購恩智浦一案,,在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市場均準批的情況下,,就因中國政府一票否決而失敗,。英偉達收購Arm案,形勢比高通收購恩智浦時更為嚴峻,,相信中國政府不一定會“吞下”ARM主動遞過來的這顆定心丸,。
此外,由于英偉達收購ARM還會打破相關技術中立性的慣例,,蘋果,、三星、高通等嚴重依賴ARM技術的大型商業(yè)公司,,對此也一定會有不少“情不自禁”的小情緒,。
另一方面,作為英國本土碩果僅存的高科技企業(yè),,雖然ARM此前也曾被軟銀收購,,但是軟銀的收購更多的涉及資本層面,而英偉達一旦收購ARM,那么很有可能會遷出英國,,搬入美國,,這顯然也不是英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此,,雖然交易的兩方,,軟銀和英偉達有共同的期盼,該交易也十分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除卻這三方利益,,更多的利益方其實并不愿看到英偉達收購ARM,而這,或許就將會扭轉交易案的結果,。
不過,雖然英偉達收購ARM一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卻是對我國科技產業(yè)所敲響的又一次警鐘,,打破了此前眾多科技企業(yè)“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天真和幻想,。技術是沒有國界,,但是公司一直有國界,技術所有人也一直有國界,。
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即使英偉達最終不能收購ARM,我國也必須盡力盡快扶持芯片技術相關的資本和產業(yè)。就像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言,中國要認清現實,,“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準備……對于一個大國而言,,只有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fā)展的主動權,。晶片領域如此,,其它任何領域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