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時隔一年再發(fā)布云平臺,,匯醫(yī)慧影的 AORTIST 3.0 有何亮點?

時隔一年再發(fā)布云平臺,,匯醫(yī)慧影的 AORTIST 3.0 有何亮點,?

2019-04-19
關鍵詞: AI 匯醫(yī)慧影

  近日,匯醫(yī)慧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北京301醫(yī)院)血管外科聯合研發(fā)升級的AORTIST 3.0主動脈人工智能精準診療系統(tǒng)發(fā)布,。AORTIST意為主動脈支架個體化置入人工智能研究云平臺,,研究的對象是主動脈擴張性疾病,主要包括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

  新版本的一大亮點是,,新增了腎下腹主動脈瘤人工智能精準診療產品。圍繞3.0版本的設計過程,,雷鋒網和匯醫(yī)慧影創(chuàng)始人兼CEO柴象飛以及301醫(yī)院血管外科全軍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偉進行了一次采訪,。

5cb96cf35f8e7-thumb.png

  病種不同,痛點相同

  去年4月份,,在同樣的血管論壇上,,匯醫(yī)慧影聯合301醫(yī)院血管外科發(fā)布了主動脈人工智能研究云平臺AORTIST2.0(主動脈支架個體化置入人工智能研究云平臺),圍繞主動脈夾層這一病種進行產品研發(fā),,

  對于匯醫(yī)慧影而言,,2.0版本云平臺的發(fā)布讓AI應用首次走出了影像科,開始在臨床科室應用,,同時也將AI的應用環(huán)節(jié)從診斷延伸到了臨床治療輔助決策,。

  據柴象飛透露,目前,,AORTIST 2.0已經在20多家醫(yī)院得到落地,。在幫助醫(yī)生進行更好地臨床手術之外,醫(yī)生也充當了“產品經理”,,對2.0版本提出了改進意見,。

  “醫(yī)生們想要一些更加靈活化的治療方案的決策,包括針對影像科的結構化報告,,以及后續(xù)的支架模擬,?!辈裣箫w表示,這些意見非常寶貴,,匯醫(yī)慧影也在根據需求改進產品功能,。

  時隔一年發(fā)布的AORTIST 3.0版本,其思路還是圍繞血管外科制定解決方案,,基于精準測量來降低術后風險,。從主動脈夾層到腎下腹主動脈瘤,這是階段性的延續(xù)過程,。

  柴象飛介紹說,,主動脈瘤的發(fā)病率很高,甚至比主動脈夾層還高,。腹主動脈瘤雖然是偏慢性的疾病,,但如果有破裂風險,將會危及生命,。

  所以,,醫(yī)生在接收一個主動脈瘤患者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評估破裂風險,,然后根據破裂風險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與此同時,主動脈瘤在臨床中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手術過程中的失敗率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支架的選擇有誤。

  支架的選擇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支架的型號,,如果支架型號沒選對的話,時間一長,,會對血管有損傷,,反而沒有起到好的治療效果。

  其次,,就是支架位置的位置。主動脈有很多的分支血管,,醫(yī)生放支架時把主要的問題解決了,,但卻堵塞了分支血管,這樣就會影響很多重要器官的供血,,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

  柴象飛在和三甲醫(yī)院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由于手術的不成功,,到大醫(yī)院看病的患者多是“修復性”手術,,不僅患者痛苦,,而且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三甲醫(yī)生的資源。因此,,精準測量對于提升手術的成功率至關重要,。

  用AI覆蓋診治全流程鏈條

  針對腎下腹主動脈瘤的特點,AORTIST3.0針對臨床精準測量難,、預后預測難,、隨訪管理難等三個核心問題,給出了覆蓋臨床全流程鏈條的醫(yī)療影像AI解決方案,。

  據了解,,AORTIST3.0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主動脈三維重建、分割,、中心線提取等環(huán)節(jié),,30秒內能完成主動脈和髂動脈整體、瘤腔,、血栓及鈣化及內臟動脈的自動分割測量,,并在10分鐘內生成手術方案文檔。

  在控制誤差方面,,基于與301醫(yī)院血管外科的持續(xù)深入合作,,AORTIST3.0通過301醫(yī)院血管外科多年的臨床隨訪數據及影像數據來優(yōu)化深度學習算法。將測量誤差控制在1mm以內,,跟2.0版本相比提升了33%以上),,較常規(guī)手動測量精準度提升約70%,自動分割結果準確率達95%,,與專家測量交比高達98%,。

  將測量誤差控制在1mm以內,相比于2.0版本,,這點提升非常大,。為了最大程度降低誤差,匯醫(yī)慧影的團隊對數據進行雙盲的標注和專家的驗證,,提升數據本身的精準度,;其次,將云平臺上進行分割的U-Net模型進行優(yōu)化,;最后,,添加了很多后處理的技術,基于傳統(tǒng)算法,,對所提取邊緣進行擬合以及結合一些解剖知識信息進行后處理,,讓血管的邊緣輪廓更加精準化。

  當然,,技術層面的優(yōu)化之外,,也要得益于計算資源的發(fā)展,,利用最新的GPU和CPU,技術團隊也能突破原先運算性能的限制,。柴象飛說到,,“以前,我們對圖像要down sample,,要縮小圖像的尺寸,,現在我們把圖像尺度進行放大,對產品的精準性也有很大的幫助,?!?/p>

  將誤差控制在有限范圍內,醫(yī)生就可以進行手術方案的制定,。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AORTIST3.0可以基于錨定區(qū)位置輸出CTA垂直動脈直徑,自動輸出主動脈各區(qū)最大,、最小,、平均動脈直徑和近端錨定區(qū)至主動脈各分支曲面重建距離,隨后生成手術方案供醫(yī)生參考,。

  除了臨床的精準測量問題,,云平臺在2.0版本設計之初,還置入了愈后預測分析模塊,,醫(yī)生能根據模塊中的預測結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隨訪方案,。

  據了解,以Radcloud大數據智能分析云平臺的影像組學方法構建并優(yōu)化預后預測模型,,對于患者胸主動脈擴張,、腹主動脈擴張和復合終點事件在術后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發(fā)生概率的預后預測準確率達86%,;

  在隨訪管理階段,,AORTIST3.0提供了個性化隨訪管理系統(tǒng)?;诖髷祿?、AI、組學分析結果,,為患者生成個性化隨訪方案,,并提供自動化管理方法,支持臨床隨訪管理,,改善患者遠期結局,。

  此外,,AORTIST3.0系統(tǒng)對三維Mask融合,、雙側髂動脈曲面重建視圖同時輸出,,主動脈整體容積術前-術后變化趨勢圖等功能也實現了技術支持。

  柴象飛表示,,不管是2.0版本還是3.0版本,,平臺的設計理念就是,把AI應用在多病種臨床診治的全流程鏈條中,。

  將沿著血管外科縱向延伸

  在去年的采訪中,,301醫(yī)院血管外科的郭偉主任曾表示,之所以從B型主動脈夾層入手,,是因為其形態(tài)比主動脈瘤復雜,,所以在技術實現上的難度更高。如果在這一病種上實現突破,,再拓展到其他病種時將容易很多,。

  但時隔一年,回顧3.0版本的研發(fā)過程,,郭偉主任說到,,進展并不像預想中那么簡單。

  胸部主動脈被血流撕裂內膜后,,會形成真腔和假腔,。因此,匯醫(yī)慧影的技術團隊在圖像分割過程中,,要同時兼顧真假腔,,最后會出來三套分割結果。

  郭主任表示,,主動脈夾層的工作量確實很大,,但是血管條件相對好一些。而腹主動脈瘤雖然沒有假腔,,腹主動脈瘤的實現難度絲毫不?。?/p>

  第一,腹主動脈雖然是一根血管,,但是腹主動脈擴張之后,,它的形狀不是直線,有點像“Z”型,,經常會彎曲,;

  第二、腹主動脈不僅要求把主動脈分割出來,,還需要對包括肝動脈,、脾動脈等在內的二級分支血管進行分割,腎動脈還要分割到第三層的分支,。

  在分支血管的分割上,,數據標注就是一個首要的挑戰(zhàn),;其次,在圖像分割的過程中,,越細的血管分支對于精準度的要求更高,。

  郭主任在采訪時笑著說,一開始自己以為人工智能很先進,,但是搞了兩年之后,,發(fā)現人工的投入相當大。

  在和匯醫(yī)慧影合作的過程中,,301醫(yī)院提供了350多例數據,,相比于此前的主動脈夾層產品,數據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當然,,這樣的小數據集對于深度學習技術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匯醫(yī)慧影延續(xù)了此前2.0版本中提到的遷移學習和強化學習等技術,,在院內、院外系統(tǒng)中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柴象飛說到,柴象飛說到,,不管是技術還是醫(yī)學上的難題,,云平臺開發(fā)之初,自己就已經做好了接受挑戰(zhàn)的心理準備,。未來,,匯醫(yī)慧影還將和301醫(yī)院一起,沿著血管外科來做更多疾病和更多部位的縱向延伸,。

  郭偉主任也表示,,“AORTIST在學科深度層面,能提高手術的精準度,,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隨訪計劃,,幫助改善患者遠期結局;在學科寬度層面,,AI幫助基層醫(yī)生擁有更好的診療水平,,這樣能夠提高中國基層的整體醫(yī)療水平和學術水平,對中國血管學科建設幫助很大,?!?/p>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