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盤點那些已經淡出我們視野的PC產品

盤點那些已經淡出我們視野的PC產品

2018-07-10

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我們的生活被各種電子產品所圍繞,,我們的生活也與這些電子產品越發(fā)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在電子產品迭代速度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回顧一下那些曾經我們使用過,,現(xiàn)在已經成為歷史的PC產品,一起來盤點一下它們是怎樣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

微軟Surface RT

1531117191700095207.jpg

作為微軟旗下的一款二合一平板電腦產品,,微軟Surface RT可以說是微軟的一款試水產品,為后來微軟平板電腦的后續(xù)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但作為一款Windows系統(tǒng)平板電腦,,Surface RT淡出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存在有多種原因。

Surface RT的失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其實要歸咎于Windows RT系統(tǒng),,可以說這是Windows系統(tǒng)中最為“窒息”的一個版本——無法使用第三方軟件,,只能使用微軟應用商店的應用;也不支持其他版本下的應用,,而本身微軟的應用商店生態(tài)圈就遠弱于安卓和蘋果,,致使很多在普通電腦上的“基本操作”都無法在Surface RT進行,,完全失去了Surface RT的存在意義。

當然也不能讓Windows RT系統(tǒng)完全來背這個鍋,,孱弱的硬件配置也是將Surface RT踢出局的一大助力,。Surface RT配備了一顆Nvidia Tegra 3處理器,2GB內存以及一塊64GB固態(tài)硬盤,。這一配置對于Windows系統(tǒng)來講是遠遠不夠用的,,64GB硬盤在安裝Windows RT系統(tǒng)后是無法應對隨之而來的應用所產生的垃圾文件的,加上2GB內存和低功耗的Nvidia Tegra 3處理器,,只能給用戶帶來的除了越來越慢的系統(tǒng)反應速度,。

總結起來,Surface RT的失敗主要來自于Windows RT系統(tǒng)的限制以及配置較低的硬件,,這一組合基本無解,,即便后來微軟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為Surface RT通過推送升級了部分Windows 10的功能,,但對于這款產品整體而言,,這一補救措施也無法挽救Surface RT最終失敗的命運。

從后續(xù)影響上來看,,微軟在這次試水產品中也收獲了一定的經驗教訓,,后續(xù)的Surface產品搭載的都是正式版的Windows系統(tǒng),避免了Windows RT系統(tǒng)的諸多弊端,,另外近期發(fā)布的Windows 10S系統(tǒng),,雖然也只允許安裝微軟應用商店的應用,但是用戶可以選擇免費升級至Windows 10 Pro,,解除Windows 10S帶來的限制。

上網本

1531117191764099537.jpg

上網本是用來解決上網問題的一種特殊減配的便攜小尺寸的電腦,,現(xiàn)在的市場上已經看不到這類的產品,,這一品類從開始出現(xiàn)到最終消亡,所反映的不光是時代的發(fā)展,,更有很多深層次原因,。

上網本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其較正常筆記本電腦更輕的重量、更小的尺寸,、更長的續(xù)航時間,,但隨之帶來的也是其最終退出市場的致命性弱點。

想要做到長時間的續(xù)航就必須要降低整臺電腦的功耗,,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講,,選擇降低CPU能耗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上網本本身要滿足的只是單純的互聯(lián)網社交功能,,其他的影音娛樂可以說是這臺電腦的“附加屬性”,,所以大多數(shù)的廠商所選擇的都是同代處理器中最差一款,,理由也很簡單:這一款處理器大多都是同系列中最省電的那款,同時也是價格最低的一款,,比如英特爾Atom處理器,。

同樣的減配不光在處理器上體現(xiàn),屏幕,、顯卡也都會非常直接的采用最差的配置,,由此帶來的電腦整機性能的減弱確是直觀且明顯的——大多數(shù)上網本是無法承擔專業(yè)軟件或大型游戲的運行。

長續(xù)航的同時還要滿足更輕的重量,,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多數(shù)廠商為上網本所采用的多是塑料材質的機身,同時上網本的尺寸一般都在10-12寸之間,,甚至有些廠商直接砍掉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直接使用了一個較輕的電源適配器,。

1531117339238044333.jpg

單純的互聯(lián)網社交這一功能并非只有上網本可以解決,在上網本被徹底取代的今天,,上網本的地位基本上被平板電腦所取代,,但將上網本最后出局的決定性原因并不是平板電腦的崛起,而是國內大量的低質上網本的出現(xiàn),。    在上網本風靡的時代,,眾多廠商紛紛涌入這一領域,采用的往往是最低質的通用化的模板生產自己的產品,,瘋狂壓低成本的同時也將產品幾乎推向了無法使用的地步,,將“上網本”這一概念徹底在消費者群體中“搞臭”,使得這一類型的產品在市場上在無立錐之地,。

緊隨其后為上網本最后致命一擊的則是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興起,,可以說移動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最終埋葬了上網本這一概念——用戶可以使用更多的移動智能終端來實現(xiàn)“上網”這個目的,而上網本這種屬于過渡時期的產品,,最終是被高速發(fā)展的移動互聯(lián)網所引領下的移動智能終端所取代——其中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產品。

家用消費級一體機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家用消費級一體機的消亡與上網本類似——他們都是被時代所最終埋葬的,。

這與廠商對于這一類型產品的定位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家用消費級一體機所定位的家庭需求真的存在嗎?

一體機的存在相當于對傳統(tǒng)的臺式機套裝進行了一次高度集成化的重組,,由此為用戶帶來的是更小的空間占用和更加干凈的桌面,,但是我們坐下來認真的想一想,對于家庭用戶來講,,這些是所需要的嗎,?

對于中國家庭用戶而言,買一臺消費級一體機還是選擇一套傳統(tǒng)的臺式機組合,,對于家庭用戶來講意義其實并不大——每一個家庭成員其實都有著符合其年齡和社會定位的娛樂需求,。對于老人來講,,電視的吸引力將會遠超電腦;對于孩子來講,,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將會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對于家里正在上班的青年人來講,適應移動辦公的筆記本電腦是他們的選擇,,在不增加設備數(shù)量的前提下,,家庭用戶對于一體機的需求其實并不大。

甚至可以更加直白的說,,在現(xiàn)在的中國家庭里,,消費級電腦,無論是臺式機還是一體機,,他們的存在感可能并不會比一臺智能電視或一臺iPad高,。科技的發(fā)展能為人們帶來的選擇已經開始弱化了消費級電腦的存在感,,更多的智能化選擇可以把消費級電腦的功能分散到其他智能家居當中,。

然而對于需求較高的專業(yè)人士——設計師、大型游戲玩家以及高端商務人士來講,,消費級一體機的存在又無法滿足其真正的需求,,無法直擊用戶的痛點。

所以說,,家用消費級一體機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逐漸萎縮甚至于消亡,。至于消費級一體機的存在的實際意義,蘋果公司給出了一個較為理想的答案——面向專業(yè)高端用戶開發(fā)高性能產品,,這一解決方案最起碼在現(xiàn)在來講為一體機的發(fā)展致命了具體的發(fā)展方向,。

雙系統(tǒng)Android平板電腦

雙系統(tǒng)Android平板電腦最初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既滿足了用戶游戲娛樂的需求,又可以滿足用戶工作辦公的需求,,但實際上這一解決方案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雙系統(tǒng)平板的這一思路的確為解決辦公和娛樂需求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但是這一方案最終是否可以完美實施確是有待商榷的,。平板電腦作為移動終端,本身的配置就遠低于PC設備,,無論是處理器,、內存、硬盤還是其他諸多參數(shù),,在這樣的一套硬件設備中安裝兩套系統(tǒng),,對于硬件——尤其是硬盤來講,存在有很大的壓力用戶,,需要更多的依賴Micro SD來擴展電腦的硬盤使用空間,,以保證有足夠空間可以存儲用戶數(shù)據(jù),。

另一方面來講,雙系統(tǒng)的存在對于用戶來講是一個大麻煩,,使用雙系統(tǒng)平板的用戶在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很難通過自己動手來解決問題,,對于售后維修有著較高的依賴性——一旦將另一套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切換程序錯誤刪除將會帶來極高的系統(tǒng)維修成本。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無論是Android系統(tǒng)還是Windows系統(tǒng)都在日漸完善,,在用使用體驗方面基本上都可以滿足用戶辦公及娛樂需求。

究其根本,,雙系統(tǒng)的配置模式只是平板電腦在發(fā)展過程當中的一種過渡化解決方案,,隨著兩套系統(tǒng)的進一步完善,雙系統(tǒng)平板也將會退出歷史舞臺,,用戶只需要選擇自己習慣使用的系統(tǒng)即可完成全部的辦公娛樂操作,。

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在不斷的更新進步,,電子產品的更新迭代周期也在變得越來越快,,作為PC產品的生產廠商,無論是設計新產品還是改進現(xiàn)有產品,,都應該站在消費者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fā),,盲目的追求利潤忽視了消費者的具體感受,異想天開做出的產品最后必然會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這些淡出我們視野的產品已經成為了PC產業(yè)的前車之鑒,,警醒著每一位PC產業(yè)從業(yè)者。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