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自動駕駛變革 中美誰更有戲?

自動駕駛變革 中美誰更有戲?

2018-06-10
關鍵詞: 特斯拉 自動駕駛

  “如果說半導體產業(yè)的上一個發(fā)展高峰是智能手機,,那么以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人工智能,、5G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波技術浪潮,,正成為這個產業(yè)發(fā)展的新引擎?!?新思科技(Synopsys)全球總裁兼聯席首席執(zhí)行官陳志寬博士在2018年6月4日舉行的新思科技全球用戶大會(SNUG China)上海站上表示,。

3c221905c85dd63e00e3f0cb003ec562.jpg

  新思科技(Synopsys)全球總裁兼聯席首席執(zhí)行官 陳志寬博士

  車用半導體需求大增

  受益于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新興市場的快速發(fā)展,,近兩年相關行業(yè)對半導體的需求日漸旺盛。特別在汽車領域,,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供應商及科技公司將注意力轉向高級汽車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的研發(fā)上,,推動汽車智能化變革不斷進入深水區(qū),與此同時全球電動汽車的普及也在不斷加速,,導致汽車內部電子系統數量的需求不斷攀升,。而半導體正是這些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自然也會隨之迎來增長,。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盡管汽車相比其他領域,在整個芯片產業(yè)占比只有大約10%,,但到2020年,,汽車半導體這一業(yè)務板塊的利潤增長率將是全球芯片市場的兩倍,,成為芯片行業(yè)中最強的終端市場,。

4ae63ef68d6568c272fb820d76b1b230.png

  所以近兩年大量半導體企業(yè)都在積極布局汽車電子,如高通通過并購恩智浦半導體進軍汽車電子市場,,英特爾收購Mobileye搶灘自動駕駛,,以及三星對哈曼的收購……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由此帶動汽車產業(yè)鏈也隨之發(fā)生改變,。

  “現在OEM與半導體企業(yè)的關系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譬如特斯拉和英偉達的合作,就是很好的證明,”陳志寬博士指出,。而過去半導體企業(yè)在汽車供應鏈上,,更多處于Tier 2的位置,他們與車企之間很多時候都隔著Tier 1,,但現在很多半導體公司則開始直接與車企接觸,,為車企提供最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其中比較典型的是英特爾聯盟和英偉達聯盟,。

  當然也包括新思科技,,據悉除了與多家汽車芯片公司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合作之外,這家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自動化設計解決方案公司同時還與多家整車企業(yè)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相關的設計,、驗證和測試工具,為車企研發(fā)信息娛樂系統,、ADAS,、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提供技術支持,。e248c1b7db872758c375d621b9b2b510.png

  自動駕駛變革,,中美誰更有戲?

  陳志寬博士認為,雖然不同地區(qū)自動駕駛發(fā)展速度不一樣,,譬如美國和中國,,但技術層面很多東西是一樣的,像車規(guī)級芯片的設計,、車載芯片的認證及功能安全測試,、芯片產品的適用周期、數據處理等與汽車可靠性,、安全性緊密相關的內容,。對此,新思科技正在和很多企業(yè)建立合作,,解決自動駕駛這方面的發(fā)展難題,。

  據陳志寬博士介紹,除了傳統的做手機芯片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現在也在布局汽車業(yè)務,,新思科技同時還與一些做視覺,、雷達、激光雷達以及車載軟件的企業(yè)開展了合作,,這在以前是比較少的,。比如軟件,在汽車未來發(fā)展的過程中,,“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為了很多業(yè)內人士的共識,,所以最近新思科技正在立足于汽車軟件安全,,尋求相關的合作伙伴,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汽車,。

  長遠來看,,陳志寬博士認為由于美國不同城市法律法規(guī)不一樣,即使是簡單的路測,,也可能要做多項申請,,這無疑加大了自動駕駛產業(yè)化難度。所以在美國,,自動駕駛的落地速度可能會很慢,,預計率先普及的會是具有特定用途的自動駕駛卡車。

  但中國就不一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關企業(yè)的積極推動下,,中國相關的道路設施或者政策可以很快調整。就像現在,,國內多個城市已經出臺自動駕駛路測意見,,指導智能汽車開展路測,并且為自動駕駛測試設立專用的測試區(qū),。因此從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角度來說,,中國有望先于美國將自動駕駛技術變?yōu)榭赡埽貏e是乘用車自動駕駛,,中國可能發(fā)展更快,。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