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的消息一經傳出,,相較于這個消息,,外界在研讀厚厚的招股書的同時,,討論更多的不是小米究竟是互聯(lián)網公司還是科技公司,,而是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的估值,。1000億美元的估值是繼2014年的阿里巴巴之后全球最大的IPO,。這家成立還不足八年的公司何以爆發(fā)出如此強大的能量,?
或者,是外界對小米高估了嗎,?畢竟,,按照雷軍所說的永遠堅持硬件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如此低的硬件利率必然會依靠軟件和互聯(lián)網服務來實現(xiàn)盈利,。試問,,這樣的盈利方式可行性有多強?
小米首次公開募股
招股書顯示,,小米從2015年到2017年的營收在不斷增長,,但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一直占據(jù)大頭,甚至超過七成,。小米在招股文件中也表示,,在后續(xù)小米將用三成的募集資金用于研發(fā)投入,三成用于擴大投資和物聯(lián)網產業(yè)布局,,三成用于全球擴張,,另外一成用于日常運營。
筆者不知道小米的單品利潤率如何,,但是按照雷軍在小米公開募股當天所承諾的自2018年起,,小米每年硬件業(yè)務的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如有超過部分,,將會回饋給用戶的說法在在筆者看來,,數(shù)據(jù)是最能“說謊”的東西。筆者認為,,雷軍所言硬件凈利率不超過5%的目的在于扭轉大多數(shù)互聯(lián)網用戶對于小米再認識,。“小米不再是以前只注重性價比的手機公司了,?!薄?/p>
當然了,,米粉們對于小米的經營模式十分贊賞,。尤其是對于提出“互聯(lián)網思維”的雷軍的贊賞。畢竟,,基礎服務免費或者低價,,增值服務收費。硬件產品的利潤率低,,也就意味著公司的經營必須要從軟件和互聯(lián)網服務中謀取收益,。相較于低價位的硬件產品,在拉低同類產品價格的同時,,也相對提升了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同時讓消費者也收獲了性價比高的產品,。
另外,小米赴港上市將成為香港首個“同股不同權”的案例,,甚至有可能成為港股史上最大的IPO企業(yè),。若小米市值超過千億美元,創(chuàng)始人雷軍也將成為繼馬化騰,、馬云以及李嘉誠之外的第四大富豪,。
同股不同權是一種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之間股東權利的平等性歸屬問題。而非流通股股東往往在公司中擁有控股地位,。臉書和谷歌等科技公司都是采取“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上市的,。
海外市場的前景
去年,小米手機的銷量看似大增,,但事實上增量市場大多來自于印度以及俄羅斯等海外市場,。在大陸,小米的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被華為占去,,小米在國內對華為似乎沒有什么辦法。小米智能手機市場占有份額甚至還將出現(xiàn)進一步下降,。
從全球看,,只有三星和蘋果兩家以高端手機產品為主要業(yè)務的廠商才獲得了穩(wěn)定長期的高收益,高回報,。有業(yè)內人士表示,,三星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就占據(jù)了整個手機行業(yè)八成以上的利潤。而國產手機的代表,,小米華為,,藍廠綠廠以及一眾不知名的品牌利潤還不足兩成。即使是小米獲得成功的印度市場,,也面臨著三星的圍剿,,藍廠綠廠的追擊。小米的實力有些單薄,。
小米的創(chuàng)新
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業(yè)內被稱作勞模,,但雷布斯的稱號似乎更加響亮。牛仔褲和短袖的打扮完全一副硅谷成功創(chuàng)業(yè)人士的行頭,。但也有人指出,,雷布斯的稱號源于抄襲,抄襲喬布斯的行裝打扮,,以及產品,,甚至盈利模式。曾經主管蘋果設計的高級副總裁曾聲稱,,小米多項產品設計是抄襲,,是懶惰的表現(xiàn),。電視盒子、手機,、路由器以及平板電腦等多種科技產品的設計與蘋果雷同,。
囿于中國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成熟相對較晚,因此很多產品從idea,、到產品設計,,到成熟面世其實都能從海外產品上找到影子。這種抄襲不能完全說是抄襲,,而應該完全辯證看待問題,。
單從小米來看,小米的成功不應該是建立在抄襲之上,。雖然低利潤會帶來低研發(fā)投入,。所以當我們縱觀小米所有產品,除了小米MIX系列手機之外,,其他產品基本上大同小異(若這樣認為,,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在抄襲了)。
小米的生態(tài)模式和樂視的生態(tài)模式完全不同,,小米的IOT在世界遙遙領先,,小米的高估值就是依靠遙遙領先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支撐起來的。
當然,,雷軍也多次解釋和強調,,小米在本質上雖然還是一家硬件公司,但凈利潤率不超過5%的說法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雷軍的決心,。畢竟在筆者看來,,龐大的硬件設備持有者,能夠在相對穩(wěn)定的一段時間內提供給小米持續(xù)的盈利和營收,。
此外,,筆者記得雷軍曾經說過小米之家和專賣店的平效比是世界第二,僅次于蘋果公司,。這樣的成績同樣給了小米之家線下渠道布局更多的市場信心,,雖然如今銷量不如藍廠綠廠,但是小米之家的成就給了小米對待線下市場的信心和潛力,,這也是小米能夠在消沉一段時間之后再度崛起重要的因素,。
小米七年發(fā)展有目共睹,至于很多人認為的上市意味著圈錢,,甚至將雷軍“小米不上市”論重新搬出來,,實在顯得有些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