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周一宣布成立新子公司,,旗下晶圓代工業(yè)務正式分拆成為獨立的事業(yè)體,,名為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
SK海力士系統IC主要專注于晶圓代工業(yè)務,,服務對象為沒有晶圓廠的IC設計商,。據SK海力士表示,分拆晶圓代工業(yè)務主要目的是想強化這方面的競爭力,。(韓聯社)
8寸(200mm)晶圓為IC制造主流,,也是SK海力士現階段營運重心,SK海力士計劃借此增加能見度,、招引更多客戶,,以填滿晶圓代工產能,擴大市占率,。
SK海力士與三星并列南韓記憶體雙雄,但在晶圓代工領域,,SK海力士之前還是無名小卒,。按IC Insights排名,全球晶圓代工前五大廠依序為臺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中芯與力晶,。
三星5月進行組織結構重整時,,已先將晶圓代工分拆成獨立單位,三星現任半導體研發(fā)主管Chung Eun-seung則升任首位晶圓代工部門的執(zhí)行長,。
海力士為什么要做代工,?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SK海力士是一個知名的存儲生產廠商。
據韓聯社的報道,,SK海力士2015年的三大經營指標——營業(yè)利潤,、銷售額、凈利潤連續(xù)第三年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營業(yè)利潤達533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同比增長4%,。銷售額同比增長10%,,達18.79萬億韓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為43240億韓元,。2015年第三季度,SK海力士營業(yè)利潤連續(xù)7個季度維持在1萬億韓元以上,,但第四季度的營業(yè)利潤沒能突破1萬億韓元,,同比和環(huán)比分別減少41%和29%,為9889億韓元,。
SK海力士方面預測,,2016年第一季度,存儲器將進入銷售淡季,,因此存儲器需求短期內難有明顯改善,。但隨著DDR4的需求增加,DRAM市場前景有望變好,。但從今年上半年的財報看來,,SK海力士的表現未能得到預期的表現。
SK海力士第二季財報顯示,,SK海力士第二季營收3.94兆韓元,,在需求回穩(wěn)產品出貨優(yōu)于預期下季增8%,對比去年同期營收則衰退15%,,但平均銷售價格有所下滑,,營業(yè)利潤4,530億,季減19%,、年減67%比砍半還慘,,受到匯損等影響,凈利2,860億,,季減36%,、年減高達74%。
存儲需求回春,,但在平均單價降低與匯兌損失下,,未能反映在獲利表現,。SK海力士指出,DRAM與NAND Flash位元出貨量都有所成長,。受到智能手機需求強勁以及電腦存儲復蘇之下,,DRAM位元成長18%,但平均銷售單價(ASP)卻也減了11%,。NAND Flash在智能手機嵌入式存儲,、SSD等需求持續(xù)成長下,位元成長率大增52%,,平均銷售單價因產品價格下降與TLC產品單價較低,,同樣減少11%。
除了要面對來自三星等國際知名存儲廠商的競爭外,,SK海力士還需要面對今年蓬勃發(fā)展的中國存儲產業(yè)的潛在挑戰(zhàn),,且在平面存儲向3D存儲的轉變過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研發(fā)成本,,對于SK海力士來說,,也是一大筆的營運壓力。
因此,,在本身的存儲業(yè)務上,,SK海力士一方面將擴大在2Z納米DRAM產品線以反應后續(xù)的需求,2Z納米不只運用于公司PC DRAM出貨,,也適用于行動DRAM,,官方預計將增加DDR4與LPDDR4的出貨,估計在2016年末出貨占比將來到總DRAM出貨量的40%,,而平面NAND Flash將推進到1Y納米制程,,業(yè)界正在競逐的3D NAND Flash競賽,SK海力士36層堆疊產品已經開始出貨,,48層堆疊的3D NAND Flash也將于今年下半問世,。
而另一方面,SK海力士想通過代工,,充分利用其產線,,降低運營成本,開源節(jié)流,!
晶圓代工市場現狀如何?
繼Intel和三星之后,,又一家IDM將進攻晶圓代工產業(yè),,在這個時候還有機會嗎?
根據IC Insights的預估,,自2016年到2021年的5年間晶圓代工市場將以7.6%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成長,。金額也將從2016年的500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721億美元。而就在2016年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的排行來觀察,,臺灣共有4家企業(yè)上榜,,大陸兩家,美國,、南韓,、以色列、德國各有1家上榜,。所以,,就晶圓代工產業(yè)而言,臺灣仍是全球的重鎮(zhèn),。
據IC Insights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積電在2016年以59%的市場占有率(與2015年相同)排第一,銷售額增長了29億美元,,是2015年14億美元的兩倍,。2016年,臺積電雖然遭遇了聯電,、格羅方德,、中芯國際等勁敵的競爭,仍以絕對優(yōu)勢大幅領先,。
排名第2的格羅方德,,2016年銷售金額成長10%,來到55.45億美元,,市占率維持在11%,。格羅方德是全球晶圓代工第2把交椅,之前向三星取得14nm技術授權后,,目前已進入量產,。至于7nm技術部分,格羅方德也預計2018年第1季進行試量生產,,已有客戶進行設計及認證,,主要針對高效能運算市場所設計,特別是在伺服器及資料中心采用的芯片,。
取得探花地位的聯電,,2016年的銷售額達45.8億美元,雖金額年增長3%,,但市占率卻下滑1個百分點,,來到9%的市占率。聯電2016年營收成長,,主要受惠于28奈米制程訂單滿載,,進而降低了淡季帶來的壓力,。再加上聯電位于中國廈門的Fab12寸晶圓廠成功量產,推動了聯電2016年度營收表現,。
排名第4的中芯國際,,2016年銷售金額成長至29.2億美元,比2015年大增31%,,市占率也提升1個百分點,,來到6%。中芯國際自2011年以來,,營收從12.2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016年的29.21億美元,,以19%的年復合成長率CAGR快速成長。2016年10月,,中芯國際連續(xù)宣布新廠投資計畫,。包括在上海和深圳分別新建一條12寸生產線。另外,,天津的8寸生產線,,產能也預計將從月產能4.5萬片,擴大至15萬片,,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8寸生產線,。
總結
從上面的數據看,縱觀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約9成以上是由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所占據,,而且,僅臺積電,、格羅方德,、聯電和中芯國際這前四大廠商就拿下了全球8成的市場。其中,,臺積電拿下近6成的市場,,其他三大廠商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合計營收約占26%,,與2015年持平。在穩(wěn)定超過一切的晶圓代工領域,,貿貿然切換供應商,,應該不會大多數Fabless的選擇,畢竟從引進到技術配置好,,需要一段時間的差距,。
而在之前的報道中,SK海力士獨立出來的晶圓廠是南韓清州M8廠,,M8產能為10萬片200公厘矽晶圓,,主要產品為面板驅動IC(DDI)、電源管理IC(PMIC),、CMOS影像感測器(CIS),。M8廠最大客戶為LG,替LG代工生產液晶屏幕的DDI,。M8也替韓廠Silicon Mitus制造PMIC,,并為SK海力士生產CIS。一旦改用12寸晶圓,,會增加五成產能,,需要直面?zhèn)鹘y大廠的挑戰(zhàn)是肯定的,尤其是格芯,。
根據IC Insights的調研報告,,2015年全球半導體廠月產能達1,635.0萬片8寸約當晶圓,其中,,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月產能達76.2萬片8寸約當晶圓,,年增率高達18%,主要是其位于紐約州的12寸廠已順利進入量產,。不過,,該公司的總月產能僅有臺積電的4成左右。但是從去年開始,,他們開始在中國四川成都開建大廠,,也將會在12寸晶圓上開發(fā),這勢必會給SK海力士帶來潛在的威脅,。
再加上中國大陸近年來在瘋狂投資半導體產業(yè),,當然也包括了晶圓代工廠。所以對SK海力士來說,,未來是一個未知之數,。
雖然調研機構IC Insights預估,今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將持續(xù)成長,,表現優(yōu)于全球整體IC市場的衰退2%,。但是一個本來就強弱分明的市場。加上之前的報道指出,,SK海力士的晶圓代工部門地位不高,,公司支援少。IHS Market估計,,SK海力士的晶圓代工業(yè)務,,去年營收只有1.4億美元,在該公司整體營收所占比重不到1%,。業(yè)界人士說,,目前200公厘晶圓代工供不應求,,要是SK海力士的晶圓代工能減少固定開支、開發(fā)新制程,、拓展客源,,業(yè)績可望跳增。該部門計劃發(fā)指紋辨識感測器IC,,開發(fā)新市場,。至于未來,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