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于昨日發(fā)出對臺灣電池反傾銷重審的初判稅率,,臺灣廠商由最低11.45%,、最高27.55%、其他廠商19.5%,,降至最低3.5%,、最高4.2%,、其他廠商4.09%。應訴人之一中美晶體系(旭泓,、升陽科)擁有本次的3.5%最低稅率,、亦有臺灣最大的PERC產能、又有組件品牌能相輔相成,,為本次最大的贏家,。反觀新日光、太極因未參加本次復審,,適用去年19.5%的稅率,,只能寄望加速第三地產能的產品差異化布局,才能再有發(fā)揮,。
據EnergyTrend觀察,,由于過去兩年間,,多數中國一線垂直整合大廠已至東南亞布局零稅率產能,在第三地多晶產品選擇已多,、且目前美國大型地面電站平均價格已降至US$ 0.35-0.37 / W來看,,若要與第三地零稅率產能競爭,恐沒有太大優(yōu)勢,。
而單晶,、單晶PERC產品在去年美國展后掀起一波熱潮,中國一線大廠在2016Q4開始對美國的PERC出貨也明顯抬升,。目前第三地單晶,、PERC產能仍在爬坡階段,較為成熟的零稅率單晶PERC產能算上SolarWorld,、韓華Q-cells,、REC Solar不超過2GW,使得臺灣在單晶以及單晶PERC產品能因為低稅率略有發(fā)揮,。
目前單晶PERC在美國屋頂型市場仍有US$ 0.38~0.45 / W,,以臺灣僅3.5-4.2%的稅率來算,若能以自有組件出貨將有發(fā)展空間,,但若仍以倚靠低稅率,,僅能為高效電池片爭取短暫優(yōu)勢,競爭力仍會隨第三地單晶,、PERC產能的逐步擴大而優(yōu)勢漸減,,故低稅率只能成為近期的過渡。
回顧過去幾年,,臺灣廠商在過去無反傾銷稅,、低反傾銷稅時期都已經錯失發(fā)展組件品牌良機,使得公司在第三地產能快速增長時競爭力銳減,。不僅下游發(fā)展成效不彰,,近來上游的單晶硅片來源也未能加以鞏固,演變?yōu)楦咝щ姵匦?、品質優(yōu)良,,但依舊利潤有限。未來,,臺灣廠商除了思考單晶以及PERC產能,、效率如何盡速發(fā)揮之外,,向下游發(fā)展的決心也需更加堅決,。否則若僅寄望以電池片銷往美國,也恐將在組件大廠須鞏固組件加工利潤之時,,把臺灣最后的優(yōu)勢產品PERC電池砍至成本線價位,。本次稅率的優(yōu)勢不能僅考慮短多局面,,而是趁稍有喘息之時如何嚴防長空格局,才是臺廠當務之急,。
EnergyTrend分析師林嫣容表示,,除了一線的模組廠商能在海外PERC產能尚未完全成熟之際,利用臺廠的低稅率優(yōu)勢做出更靈活的操作外,,臺廠更需思考單晶及PERC產能,、效率如何盡速發(fā)揮,向下游發(fā)展的決心也需更加堅決,,否則若僅寄望以電池片銷往美國,,中游利潤仍將首當其沖遭受利潤壓縮。未來高效與常規(guī)模組的價差仍將持續(xù)縮小,,零稅率地區(qū)的PERC產能布局仍為接下來的一線大廠的發(fā)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