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智能硬件產業(yè)的兩大困境與三大機會

智能硬件產業(yè)的兩大困境與三大機會

2015-11-09

  自從智能穿戴產業(yè)被谷歌引爆之后,,智能硬件產品也成為了這股浪潮中的一支“生力軍”,,同時激活并帶動了整個物聯網產業(yè)的發(fā)展。似乎在一夜之間,,所有的產品都要與智能有關,,好像不跟智能沾上邊的產品都不叫產品了,。從大的層面來看,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學校,、智慧社區(qū)、智慧醫(yī)院,、智慧家居,、智慧家庭等系統化的智能概念正處在不斷探討、實踐中,;從小的層面來看,,不論是衛(wèi)浴、地板,、衣柜,、廚具、電器,、汽車,、醫(yī)療、茶具等產品領域也是如此,,好像產品沒有加上“智能”都不好意思出來營銷了,。從資本的層面來看,只要是冠上了智能的名號,,不論是創(chuàng)業(yè)融資,,或是在公開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其股價在“股災的特殊時期”之前可謂是“瘋?!?,其價值與企業(yè)當前的實際情況無關,與概念有關,。

  今天我們登陸眾籌網站搜羅一下,,各種各樣我們想得到的產品幾乎都有“智能”的想法,就連很多我們想不到的產品也正在被創(chuàng)業(yè)者“智能化”的道路上,。但冷靜地去思考,,不論是實力雄厚的海爾、美的,,還是實力單薄的小型創(chuàng)業(yè)團隊,,更多的智能化產品都在為智能而智能??梢哉f,,一些所謂的加了智能的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并不是一種智能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智力的挑戰(zhàn),,甚至是將簡單的操作方式復雜化了,。還有一類產品則更為簡單,為了智能而在產品上增加幾個傳感器,,然后再開發(fā)一個APP,,順便借用這個智能的概念把產品的銷售價格抬高一些。

  不論是出于有意或者是無意,,可以說當前的智能產品幾乎都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體驗,,尤其是智能穿戴設備中的智能家居類產品與可穿戴設備類產品,距離我所設想的場景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從互聯網的整個發(fā)展趨勢來看,,萬物智能化又是一個必然要到來的趨勢,我們在經歷了PC互聯網之后,,今天進入了更為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一步必然要進入物聯網時代,也就是一個萬物智能化,、萬物互聯,、萬物互通的時代。因此,,布局智能產業(yè)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行為,,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歷了三年的發(fā)展時間,,在產業(yè)關鍵技術上的進展與突破滯后于市場的期待,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智能產品不“智能”的原因

  一是產業(yè)鏈不完善,。也就是說智能硬件產品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化,首先需要具備的是一種“智慧”判斷的能力,,其次還需要與人進行溝通,,而這種溝通并不是借助于當前的界面交互,而是更為便捷的語音交互控制,,當然還有更為前沿的腦意識控制,。

  但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局限,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的不成熟,,導致當前一些智能產品在智能化之后,,其實際的智能化控制體驗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加上大數據,、云服務,,以及通訊技術的局限性,導致一些智能的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場景,、環(huán)境中使用,。而系統的缺失又導致了產品在智能化之后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就以智能家居來看,智能電視,、智能燈光,、智能門鎖、智能櫥柜,、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等,如果用戶購買的是不同品牌的產品,,或是購買同一品牌的不同類別的產品,,我們的手機都要為每一類產品安裝一個APP,而這種大量界面交互的APP智能化控制方式不僅沒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反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煩惱,,我們的生活將被APP所包圍,這顯然不是一種正常的智能生活方式,。

  二缺乏同理心,。一些看似高大上的高科技智能技術,其實在很多場景下并不實用,,或者說用到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就以當前比較火爆的智能水杯來說,京東上的銷售價格從399元到1000多元不等,,主要的功能無外乎加了傳感器,、電池、APP,,提醒,、記錄喝水量而已。這樣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并不實用,,一個帶刻度的普通水杯完全能夠滿足與解決我們的喝水需求,。而所謂的提醒功能,這對于注重喝水的人群而言并沒有太大的價值,;對于不太主動喝水的人群而言,,初購買的幾天或許因為新鮮感而使用,但長期的面對APP發(fā)來的提醒,,或許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此外,一個水杯還需要經常對其充電,,還要擔心是否漏水而引發(fā)電池爆炸,,關鍵是本來就已經被輻射包圍的我們還得讓嘴巴每天對著輻射“親嘴”。相反,,對于國產水杯而言當前更重要的或許并不是如何智能化,,而是如何能夠讓杯子的密封,、保溫有個不錯的效果。這個例子反映出的就是當前很大一部分的創(chuàng)業(yè)者在思考產品創(chuàng)意的時候,,并沒有將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用戶進行思考,,沒有以一個普通消費者的同理心角度思考,而是進入了特殊的創(chuàng)業(yè)者需求角度來構思我們的產品智能化功能,。所以,,回歸用戶的同理心角度或許是智能產品走出智能化概念的一條路徑。

  智能硬件產業(yè)的機會

  一些商家為了向用戶突出“智能”的價值,,在營銷的過程中刻意放大了智能的特性,。不論是成熟的技術,還是嘗試性的技術,;不論是生活中常用的功能,,還是并沒有實際需求的功能,都在尋找以一種能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表現方式來達到營銷的目的,。這種行為從短期來看對于企業(yè)而言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銷售,,但從長遠的產業(yè)發(fā)展角度來看,其實對用戶是一種傷害,。那么,,面對當前智能產業(yè)的困境,我們的機會在哪里,?

  一是產業(yè)鏈,。由于產業(yè)鏈技術的不完善,一方面限制了智能產業(yè)的發(fā)展,,另外一方面則蘊藏了巨大的商機,。不論是芯片,、傳感器,、電池、通訊,、顯示技術,,或是云平臺、大數據等產業(yè)鏈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巨大的投資價值,。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物聯網將會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終端產業(yè)呈現爆發(fā)式增長,而所有的這些智能硬件終端產品都離不開產業(yè)鏈技術的支持,。

  二是系統,。智能硬件的核心價值并不在硬件產品本身,而在于系統平臺,。一方面系統平臺決定著智能硬件的二次挖掘價值,,另外一方面系統平臺是實現物聯網終端設備互聯,、互通的一個基礎技術平臺,就如同PC的操作系統一樣,,缺失系統的智能硬件只是一個電子產品,。從目前全球情況來看,蘋果,、谷歌,、微軟、三星等都在布局著屬于自己的智能化系統平臺,,國內也有一些企業(yè)在嘗試,,但從未來國家信息安全的層面來看,物聯網時代將會對國產化的系統平臺提出迫切的需求,。

  三是產品,。盡管當前的智能硬件產品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整個物聯網的發(fā)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這也就意味著產品智能化的進程將會不斷加快,。對于實體企業(yè),或者是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在當前產業(yè)鏈的技術環(huán)境下要想獲得比較好的突破,,并為自己建立相對的優(yōu)勢,其中最關鍵的方法就是“聚焦”,。如何聚焦在自身資源最為優(yōu)勢的產品方向上,,哪怕是將一個產品打造成真正的智能化產品,都會帶給用戶良好的智能體驗,。這對助力于企業(yè)品牌的二次轉變,,同時將這種單點的智能化優(yōu)勢通過品牌的方式進行提煉并固化下來,借助于推廣與傳播,,就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成為某些領域的標志,。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