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258-7998(2013)03-0061-03
動力電池作為電傳動車輛主要能源之一,可作為發(fā)動機的輔助能源,,在車輛需要輸出大功率時,,與發(fā)動機一起驅(qū)動車輛,同時也可獨立驅(qū)動車輛行駛,。因此,,動力電池的性能將直接影響電傳動車輛的性能。國家科技部公布的《電動汽車科技發(fā)展“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將加大力度持續(xù)支持電動汽車科技創(chuàng)新,。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動力電池也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鋰離子電池具有功率高,、能量密度大、壽命長,、自放電率低和貯藏時間長等優(yōu)點,,目前正逐步取代其他電池成為主要的動力電池[1-2]。電傳動車輛對體積和動力都有較高要求,,因此要求動力電池不僅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還需具有大功率充放電的能力[3],而高功率鋰離子電池能夠同時滿足這兩方面要求,,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高功率型鋰離子電池進行了深入研究,,參考文獻[4]研制了一款功率密度為2 000 WKg-1的高功率鋰離子電池,并成功應(yīng)用于電動汽車,。為了進一步研究功率型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同時也為電池選型和電池建模提供依據(jù),本文對某35 Ah功率型電池的充放電性能進行研究,。
1 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其中HT-V5C200D200-4是廣州擎天實業(yè)有限公司針對電池單體測試開發(fā)的電池充放電設(shè)備,;溫箱的作用是提供測試所需的環(huán)境溫度,在測試過程,,被測電池放置在溫箱中,,溫度測量模塊用于測量充放電過程中電池表面和極耳的溫度變化,溫度測量模塊有16個通道,,采用PT100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輸出的電壓信號經(jīng)NI采集系統(tǒng)傳送至上位機,安裝在上位機的Labview軟件將電壓信號轉(zhuǎn)換為具體的溫度值并進行數(shù)據(jù)的實時保存和顯示,。
2 放電特性
為研究溫度對電池放電性能的影響,,將電池放置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以相同的倍率進行恒流放電,。電池首先以1/3C倍率進行恒流-恒壓充電,,充滿后靜置2 h,然后靜置在溫箱中5 h,,靜置結(jié)束后以某一倍率進行恒流放電,,截止電壓為3 V。在-40 ℃~+25 ℃范圍內(nèi),,分別以10 A,、35 A、70 A,、140 A恒流進行放電,,放電曲線如圖2~圖5所示。
實驗結(jié)果表明:
(1)在同一放電倍率下,,電池的放電電壓隨溫度下降而降低,。以10 A恒流放電為例,-40 ℃與+20 ℃相比,,電池放電電壓平均下降1 V,,為標稱電壓的27%。
(2)低溫大電流放電時,,放電曲線呈非線性狀態(tài),,出現(xiàn)明顯的波谷波峰形狀,放電電壓波動大,。以70 A恒流放電為例,,在20 ℃和0 ℃放電時,放電曲線比較正常,,沒有出現(xiàn)波谷波峰,。當環(huán)境溫度降為-20 ℃時,放電曲線出現(xiàn)明顯的波谷波峰形狀,,電池兩端的電壓從4.15 V降至3.07 V,。隨后,,電壓開始升高,最高達到3.35 V,,然后開始下降,。電池在低溫下進行大電流放電時,由于電池溫度低,,電池的活性物質(zhì)無法充分利用,,電極極化嚴重,電池內(nèi)阻大,,因此放電初期電池的放電電壓快速下降。隨著放電的進行,,由于電池內(nèi)阻較大,,在電池內(nèi)部產(chǎn)生大量熱量,使電池溫度快速上升,,從而使電池的活性物質(zhì)部分得到激活,,因此電池的放電電壓開始上升。隨著電池溫度的上升,,電池的內(nèi)阻開始下降,,產(chǎn)生的熱量也隨之下降。由于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0 ℃不變,,因此電池的溫度開始下降,,活性物質(zhì)利用率降低,進而導(dǎo)致電池的放電電壓下降,。
3 充電特性
為研究溫度對電池充電性能的影響,。通過將電池放置在不同的環(huán)境溫度下,以相同的倍率進行恒流-恒壓充電,。電池首先以1/3C倍率進行恒流放電,,截止電壓為3 V,放電結(jié)束后靜置2 h,,然后將電池靜置在溫箱中5 h,,靜置結(jié)束后以某一倍率進行恒流-恒壓充電,10 A充電的截止電流為1 A,,35 A,、70 A電的截止電流為3 A。圖6,、圖7,、圖8分別給出了10 A、35 A和70 A恒流-恒壓充電曲線,。
從不同溫度的充電曲線可以看出,,與低溫電池放電特性相比,,電池的充電性能衰減更為明顯。參考文獻[5-7]也有相同結(jié)論:在0 ℃以下,,電池已無法進行正常充電,,在低溫下,電池充電呈現(xiàn)以下兩個特性:
(1)在充電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溫度降低,,恒流充電階段,充電電壓不斷提高,,尤其是進行大電流充電時,。在0 ℃以下,已完全沒有恒流充電過程,,充電電流加載瞬間,,電池端電壓迅速升高到截止電壓4.2 V,直接進入恒壓充電階段,。
(2)隨著溫度降低,,恒流充電時間和充入容量快速減少,恒壓充電時間和充入容量增加,,總充電容量增加,,充入相同容量所用時間增加。
4 電池溫度特性
4.1 恒流放電溫度特性
對電池單體在自然散熱條件下充放電工作時的生熱特性進行研究,,為后續(xù)建立電池生熱模型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電池單體被懸掛于無強制散熱的空間中,處于自然散熱條件,,電池充放電過程,,采用16通道的溫度傳感器進行電池溫度的測量
分別對電池進行0.3C、0.5C,、1C,、2C、3C和4C倍率放電,。首先,,將電池懸至于無強制散熱的環(huán)境下,溫度為室溫,。放電前,,按照第2節(jié)中的方法將電池充滿后靜置2 h,然后以某一倍率進行恒流放電,,截止電壓為3 V,。圖9是電池在不同倍率放電過程中,正,、反兩面的平均溫升曲線,,為了方便比較研究,,在作圖時都將實驗中電池的起始溫度調(diào)整為20 ℃。
從圖9中可以看出,,隨著電池放電倍率的提高,,以2C放電時,電池正極耳的溫度從20 ℃上升到29.6 ℃,,上升了48%,;以4C放電時,電池正極耳的溫度從20 ℃上升到36.96 ℃,,上升了84.8%,;因此,在高溫環(huán)境下,,電池進行大倍率放電時,,必須采取相應(yīng)的散熱措施,否則電池將因過熱而導(dǎo)致性能衰退,、壽命下降,甚至導(dǎo)致熱失控的危險狀態(tài),。
4.2 電池充電生熱特性
與放電溫升實驗相同,,將電池懸至于無強制散熱的環(huán)境下,按照第3節(jié)中的方法將電池放電后靜置2 h,,然后分別以0.3C,、0.5C、1C,、2C,、3C和4C倍率進行恒流-恒壓充電,截止電流為3 A,。圖10給出了不同倍率充電過程中,,電池單體表面的平均溫升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正,、反面溫度幾乎相等,在恒流充電過程中,,電池正,、負的溫度快速上升,在恒壓充電階段,,電池極耳的溫度開始下降,,這主要是恒壓充電階段,充電電流不斷下降,,使得電池生熱率減少,。因此,,在電池充電過程,恒流充電過程是電池內(nèi)部熱量積聚的重要階段,。
常溫下,,功率型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內(nèi)阻低,大電流放電的穩(wěn)定性好,,放電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大倍率充電特性,能夠滿足電傳動車輛的行駛需求,。低溫下,,電池
的充放電內(nèi)阻升高,相同放電倍率下,,電池的放電電壓和放電容量顯著下降,。與放電相比,電池充電性能衰減更為明顯,,電池恒流充電電壓顯著升高,,充入容量顯著下降。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必須有加熱系統(tǒng)對電池進行加熱,,以提高電池的低溫性能。與其他電池相比,,功率型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溫升較小,,但是大電流充放電時,電池溫度仍有較大提升,,相同倍率下,,電池充電過程的溫升比放電時的溫升高,因此,,大電流充放電時,,應(yīng)對動力電池組進行散熱,避免電池內(nèi)部溫度累積對電池造成損害,。
參考文獻
[1] HUANG C K,,SAKAMOTO J S,WOLFENSTINE J,,et al. The limits of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ion cell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00,147(8):2893-2896.
[2] 劉興江,,肖成偉,,余冰,等.混合動力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的研究進展[J].電源技術(shù),2007,,31(7):509-514.
[3] SPOTNITZ R,,SCHALKWIJK W A,SCROSATI B.Advanc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M],,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New York,2003:433.
[4] ARAI J,,YAMAKI T,,YAMAUCHI S,et al.Development of a high powe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5(146):788-792.
[5] SMART M C,,RATNAKUMAR B V,SURAMPUDI S,,et al. Irreversible capacities of graphite in low-temperature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9,146(11):3963-3969.
[6] SHIAO H C,,CHUA D,,LIN H P,et al.Low temperature electrolytes for Li-ion PVDF cell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0(87):167-173.
[7] ZHANG S S,,XU K,JOW T R.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3,115(1):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