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MCU市場的銷量約為20億美元,,約占中國半導體銷量的30%,,廠商約有100多家。然而,,一個令人遺憾的現(xiàn)實是,,除了在低端的8位MCU市場可以看到排名第八的凌陽與排名第十的華邦外,中端16位市場和高端32位市場的前十大供應商幾乎看不到“中國芯”的影子,。這與另兩個同樣是嵌入式應用的市場——手機與多媒體處理器市場形成宣明的對比:手機領域聯(lián)發(fā)科和展訊主導了中國的GSM/TD手機市場,,而在多媒體處理器市場,以瑞芯微,、中星微,、炬力、君正,、楊智,、凌陽、全勝,、華芯飛等形成的強大的“中國芯”陣營基本上統(tǒng)治著中國本土的多媒體處理器市場,。
從市場特性來看,,MCU的用戶群比多媒體處理器和手機芯片的用戶群要明顯分散些,因而在這類市場不易形成像CPU和手機基帶芯片一樣的壟斷廠商,,我們看到8位MCU排第一的Microchip也只占到19%的份額(中國市場),,而前10大MCU廠商也僅占到63%的份額。雖然16位與32位市場稍微集中一些,,前十大廠商占了近九成的市場份額,,但與CPU、手機基帶和DSP相比仍屬于分散型市場,。
從理論上來看,,在分散型的市場,中國廠商的機會應該更大一些,,但是可以說中國廠商在MCU領域還沒有一個像聯(lián)發(fā)科,、展訊和瑞芯微等一樣的領導企業(yè)。其實,,中國的MCU產(chǎn)業(yè)啟動比多媒體處理器和手機基帶芯片要早得多,,也有像杭州士蘭、希格瑪微電子,、深圳國威等辛辛苦苦在市場打拼了多年的老一輩革命家,,但是他們之中就是缺乏一個領頭羊。中國MCU廠商過多地集中在低端的4/8位市場,,并且集中針對某些低端垂直市場,,打價格戰(zhàn)。他們?nèi)狈ο蚋叨耸袌鲞M軍的策略,、勇氣與積累,。縱然有上海海爾集成電路作為MCU市場的后來者,,在16位中高端市場向歐美廠商發(fā)起沖鋒,,但是力量還是相當微薄,沒有形成一個反擊的群體,。
另一方面,,歐美廠商在中國相繼丟失手機、多媒體處理器等巨大市場后,,MCU成為他們牢牢死守的最后一個金礦,,汽車電子(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醫(yī)療電子,、智能電網(wǎng),、LED照明、物聯(lián)網(wǎng)等無數(shù)新興市場將為MCU領域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MCU已成為眾多老牌半導體廠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和利潤增長點,。Microchip,、飛思卡爾、瑞薩(NEC),、Atmel,、東芝、NXP,、ST,、英飛凌、TI,、富士通,、松下、Zilog以及賽普拉斯等一批老牌的歐美日半導體公司在這個市場死拼,,這也對中國MCU廠商形成重要的屏障,。
不過,中國MCU廠商一定得變革了,,因為中國MCU廠商變革的機會來了,。
首先中國廠商必須變革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新興應用已導致MCU產(chǎn)業(yè)格局在迅速發(fā)生變化,。據(jù)iSuppli數(shù)據(jù)顯示,,08年到09年,中國MCU市場中8位MCU的比例下降3%,,16位MCU的比例沒有變化,,而32位MCU的比例增長了4%。雖然8位MCU仍是最大的市場,,但是顯然32位市場代表著未來更大的商機。并且,,更重要的是,,將來一些低成本的、基于最新Cortex-M0架構的32位MCU還會來搶占一些高端的8位MCU市場,,從而進一步蠶食8位MCU份額,。
其次,中國廠商變革的機會來了,。為什么,,因為全球MCU界正在發(fā)生一個大的技術遷移,這就是由之前專有的,、或其它運行多年的架構向最新的ARM Cortex-M架構的遷移,。NXP、ST是走在最前面的廠商,,他們已從中嘗到巨大甜頭,,“NXP,、ST表示他們在32位MCU市場的增長率超過50%,是Cortex-M3為他們帶來了新的競爭力,。”ARM中國區(qū)總經(jīng)理吳雄昂表示,。在M3市場獲得成功后,NXP又成為全球第一個推Cortex-M0的廠商,。而一直采用自己專有架構的TI,,09年5月正式收購了Luminary公司,開始采用M3架構,,更重要的是他們準備在Cortex-M平臺的MCU市場大干一場了,。市場正如iSuppli中國研究行業(yè)分析師孔曉明預測:“在32位MCU市場,Cortex-M架構發(fā)展迅速,,ARM核份額會快速增長,。”。
高代碼密度,、低功耗,、需要較少的Flash與RAM是Cortex-M架構的重要優(yōu)勢。然而,,對于中國廠商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是可以借助ARM成熟的生態(tài)鏈,,克服自身在軟件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方面的軟肋并大大減小投資,這為中國廠商進入32位MCU市場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每一次技術的轉折點都會改寫歷史,,這一次大的技術變革,會不會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個像多媒體處理器廠商一樣強大的MCU陣營呢?上面提到的聯(lián)發(fā)科,、展訊,、瑞芯微等絕大多數(shù)中國芯都是借力ARM的生態(tài)鏈,這一次,,中國的MCU廠商如果能抓住這個重要的歷史機遇,,相信會再創(chuàng)造一個中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