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可編程邏輯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一種用VHDL設計實現的有線電視機頂盒信源發(fā)生方案

一種用VHDL設計實現的有線電視機頂盒信源發(fā)生方案

2009-02-04
作者:(1)黃衛(wèi)農 陳 健(2)徐

  摘 要: 介紹了一種有線電視機頂盒的信源發(fā)生方案,。該方案采用可編程邏輯器件來完成計算機EISA總線輸出數據的格式轉換,,從而提高數據輸出速率,,滿足信源要求,。而且,該方案采用了開放性的結構,,可以通過軟件修改來實現功能擴充,。還詳細敘述了采用VHDL來進行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功能設計過程。
  關鍵詞: 有線電視機頂盒 VHDL語言 數據格式轉換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

?

  VHDL是隨著可編輯邏輯器件(PLD)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硬件描述語言,。它是1980年美國國防部VHSIC(超高速集成電路)計劃的一部分,,并于1986年和1987年分別成為美國國防部和IEEE的工業(yè)標準。作為一種硬件設計時采用的標準語言,VHDL具有極強的描述能力,,能支持系統(tǒng)行為級,、寄存器傳輸級和門級三個不同層次的設計,這樣設計師將在TOP-DOWN設計的全過程中均可方便地使用同一種語言,。而且,,VHDL設計是一種“概念驅動式”的高層設計技術,設計人員毋需通過門級原理圖描述電路,,而是針對目標進行功能描述,,由于擺脫了電路細節(jié)的束縛,設計人員可以專心于設計方案和構思上,,因此設計工作省時省力,,加快了設計周期,并且工藝轉換變得輕松,。VHDL設計技術對可編程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發(fā)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自從微軟提出“維納斯”計劃后,機頂盒便成為信息產業(yè)追逐的主要目標,,也是信息家電中的主流產品,。各國都在加緊對機頂盒的開發(fā),我國也提出了相應的“女媧”計劃,,全國許多科研單位與生產廠家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國有線電視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很大,,因而對有線電視機頂盒的研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由于我國還未完全開展數字電視業(yè)務,,因而在機頂盒的調試過程中,,要找到合適的信號源是很不容易的,不得不采用通過計算機輸出標準視頻碼流的方式來實現,??纱蠖鄶涤嬎銠CEISA總線并行輸出的數據速率都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雖然EISA總線可以一次輸出16位并行數據,,但這對于一次只能處理8位并行數據的器件來說,,仍需要一個轉換過程。本文介紹了一種數據格式轉換的設計方案,。該方案采用VHDL對一塊CPLD芯片進行編程,,使其實現從16位并行數據到8位并行數據的轉換,并將EISA口的數據輸出速率提高一倍,,達到信源要求,。
1 VHDL的特點
  VHDL是一種面向設計的,、多層次、多領域且得一致認同的,、標準的硬件描述語言,。它主要有如下特點:
  ·能形式化地抽象表示電路的結構和行為,降低了硬件電路設計的難度,。
  ·采用自上到下(Top-Down)的設計方法,,支持邏輯設計中層次與領域的描述;它支持三個層次的描述:行為描述,、RTL方式描述,、門級描述(邏輯綜合)。
  ·可進行系統(tǒng)的早期仿真以保證設計的正確性,。
  ·主要設計文件是VHDL語言編寫的源程序,,便于文檔管理。
  ·硬件描述與實現工藝無關,。
  由于VHDL語言已作為一種IEEE的工業(yè)標準,,因而其語言標準、規(guī)范,、語法比較嚴格,,易于共享和復用。而且,,VHDL設計技術齊全,、方法靈活、支持廣泛,。目前大多數EDA工具幾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支持VHDL語言,。
2 CPLD外部引腳說明
  該方案中所用的芯片是Xilinx公司的CPLD 9500系列芯片,其類型為XC95108-7 PC84,。這種芯片共有84個外部引腳,,其中5個引腳接地,6個引腳接電源,,4個引腳用于JTAG,,剩下的引腳為I/O引腳。根據EISA總線的信號特征和信源的要求,,該芯片所使用的外部引腳為如圖1所示,。


  圖1中輸入信號:
   DATA_IN 15~0    輸入的數據信號
   ADDRESS 15~0    輸入的地址信號
   RESET        復位信號
   AEN         地址允許信號
   CLK         輸入時鐘信號
   IOW         I/O寫信號
  輸出信號:
   IO_CS        16位I/O片選信號
   DATA_OUT 7~0    輸出的數據信號
   DEN         輸出數據使能信號
   DCLK         輸出數據時鐘信號
3 系統(tǒng)整體設計
  系統(tǒng)啟動后,主機向I/O口發(fā)出地址信號,。AEN為低電平時,,系統(tǒng)進行地址譯碼,。譯碼成功后,,產生一使能信號ENABLE打開數據暫存單元,。數據到來后,數據暫存單元將總線上的16位并行數據鎖存在暫存器中,,同時產生一允許信號PERMIT,,允許進行數據格式轉換。接下來系統(tǒng)根據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進行選擇輸出,,完成格式的轉換,,并產生相應的輸出數據使能信號DEN和輸出數據時鐘信號DCLK。整個過程結束后,,將各信號復位,,開始新的轉換周期。因此,,整個系統(tǒng)應包括五個邏輯部分:地址譯碼,、數據暫存、狀態(tài)控制,、復位控制,、轉換輸出。
3.1 系統(tǒng)的整體框圖
  系統(tǒng)的整體框圖如圖2所示,。


3.2 系統(tǒng)的工作時序
  轉換過程的時序如圖3所示,。


4 VHDL語言描述
4.1 各單元模塊的描述

·地址譯碼單元
  計算機與I/O設備間的正確通信是通過對I/O空間的尋址操作來完成的。每個I/O端口都分配了一個地址,。在該方案中,,將端口的地址設定為0280H,采用完全譯碼的方式,。同時為了避免DMA操作控制總線,,設計時讓aen亦參與譯碼,并由時鐘信號進行觸發(fā)控制,。譯碼成功后,,產生一使能信號enable(高電平有效),同時將io_cs信號拉低,。
·數據暫存單元
  enable信號無效時,,數據暫存單元為高阻狀態(tài)。該信號和寫信號iow(低電平有效)都變?yōu)橛行Ш?,在接下來的一個時鐘的下降沿(確保采樣時數據有效),,將總線上的數據讀入數據暫存單元,并產生一允許信號permit,,允許系統(tǒng)進行格式轉換,。
·狀態(tài)控制單元
  這是系統(tǒng)的控制部分。系統(tǒng)狀態(tài)的控制是由系統(tǒng)的控制信號simbol,、sign在時鐘信號的驅動下實現的,。系統(tǒng)每完成一次8位數據的輸出,,在同一時鐘的下降沿,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產生另外一控制信號varb (低電平有效),。復位后,系統(tǒng)又回到初始狀態(tài),。狀態(tài)變化過程如下:

  
·轉換輸出單元
  轉換輸出單元是系統(tǒng)的核心,,它包括三個部分:數據格式的轉換、數據使能信號DEN的輸出,、數據時鐘信號DCLK的輸出,。數據的轉換輸出是由系統(tǒng)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決定的。permit信號有效后,,在時鐘的上升沿,,轉換輸出單元檢測系統(tǒng)狀態(tài):狀態(tài)為first時,輸出高8位,;狀態(tài)為second時,,輸出低8位;狀態(tài)為third時,,系統(tǒng)復位,,從而完成一次轉換,開始下一轉換周期,。在轉換過程中,,系統(tǒng)同時完成對信號simbol、sign(低電平有效)的控制,。
  輸出數據使能信號DEN是根據MPEG-2標準碼流格式產生的,,用于數據信號的同步。在MPEG-2標準中,,碼流是以包的形式傳送的,。每一個數據包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包標識符PID,它的十六進制形式為47H,。從包中的第一個字節(jié)(47H)開始,,DEN變?yōu)橛行?高電平),并保持到第188字節(jié),。在接下來的16個字節(jié)時間里,,DEN保持低電平。
  輸出數據時鐘信號DCLK用作解復用單元的采樣時鐘,,它是由控制信號sign,、permit以及系統(tǒng)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控制產生的。為了保證采樣時數據保持有效,,DCLK的輸出比相應的輸出數據要延遲半個機器周期,。
·復位控制單元
  轉換結束后,,需要對系統(tǒng)復位,保證下一轉換的順利進行,。復位信號的產生取決于三個控制量:系統(tǒng)當前狀態(tài)為third、控制信號varb為低電平,、控制信號simbol為高電平,。復位后,輸出端為高阻狀態(tài),,其他信號均為無效值,。系統(tǒng)回到初始狀態(tài)。
4.2 系統(tǒng)的門級描述
  整個系統(tǒng)的VHDL描述流程如圖4所示,。


  總之,,機頂盒信源發(fā)生方案是機頂盒調試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具有簡單,、實用,、易實現的特點,經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同時在硬件實現時采用了VHDL的設計方法,,也給整個方案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實現該方案,,則首先要選擇通用的邏輯器件,,然后進行電路設計,完成各獨立功能模塊,,再將各功能模塊連接起來,,完成整個電路的硬件設計,最后才能進行仿真和調試,,直至整個系統(tǒng)的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費時費力,,特別是對一項大的工程,。而采用VHDL這類高層設計技術,設計人員只需專心于設計方案和構思上,,描述,、編譯成功后,經過系統(tǒng)綜合,,便可直接進行軟件仿真和調試,。整個系統(tǒng)的完成周期大大縮短,而且VHDL與工藝無關,,它不限定模擬工具和設計方法,,從而給設計師一個自由選擇的余地,。
  隨著電子工藝的日趨提高與完善,ISP(系統(tǒng)內可編程)功能為 PLD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使PLD能夠向高密度,、大規(guī)模的方向發(fā)展以滿足復雜系統(tǒng)的要求,從而使可編程ASIC的設計逐步向高層設計轉移,。作為一種重要的高層設計技術,,VHDL亦成為當代電子設計師們設計數字硬件時必須掌握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侯伯亨,,顧新編著.VHDL硬件描述語言與數字邏輯電路設計.西安:西安電子科大出版社,,1999
2 VLSI Technology 1998 VES1820 Document for SetTop-Box
3 張玉清,王春玲編著.IBM PC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4 張旭東,,廖先芳編著.IBM微型機實用接口技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
5 常青,、陳輝煌等著.可編程專用集成電路及其用與設計實踐,,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8
6 D R Coelho.The VHDL Handbook,Kluwer Academic Publishes,,1989
7 IEEE Standard VHDL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IEEE Standard 1076-1987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