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前,,首先測量了亮燈狀態(tài)下LED燈泡的溫度(圖2,圖3),。目的是確認在外觀上存在明顯差異的底座(散熱部)差異是否會體現(xiàn)在溫度上,。LED的光線極少含有紅外線成分,因此燈光照射的燈罩部分并不會太熱,。但底座是LED芯片" title="LED芯片">LED芯片的散熱部,,因此溫度較高。此次在認為底座會變得最熱的部分(LED的安裝位置附近)粘貼了放射率為0.95的膠帶,,利用熱像儀測量了膠帶的溫度,。
9款LED燈泡中,,底座的表面溫度" title="表面溫度">表面溫度最高的是東芝照明技術的7.2W產(chǎn)品(圖2(b))。在A組內進行比較,,三星LED的7.1W產(chǎn)品約為47℃,,勤上光電的7.5W產(chǎn)品約為43℃,而東芝照明技術的7.2W產(chǎn)品約為61℃,,比這兩款高出了14~18℃,。
圖2:對A組的LED燈泡進行溫度測量
注釋:在LED燈泡的底座上粘貼放射率為0.95的膠帶,采用NEC Avio紅外線技術公司的熱像儀“TH6300”測量了膠帶的溫度,。使用放射率為0.95的膠帶是為了將測量位置的放射率統(tǒng)一為0.95,。通過測量膠帶上的溫度,可獲得準確的溫度,。放射率越接近1,,散熱體就越理想。另外,,溫度測量得到了Thermal Design Laboratory代表董事國峯尚樹的協(xié)助,。點亮LED燈泡10多分鐘后進行的測量。東芝照明技術的7.2W產(chǎn)品由于底座的放射率較低,,因此外表溫度顯示的較低,,但實際高達61℃左右。
圖3:B組的表面溫度
注釋:臺灣Star Comgistic Capital公司的4W產(chǎn)品采用了與耗電量不相符的大型底座,,表面溫度為38℃,,在9款產(chǎn)品中最低。
對底座的放射率進行計算后得出,,東芝照明技術的7.2W產(chǎn)品約為0.37,,三星LED的7.1W產(chǎn)品約為0.6,勤上光電的7.5W產(chǎn)品約為0.64,。放射率低意味著使用了不容易從底座向外部散熱的材質,。三星LED和勤上光電的底座采用配備散熱片的鋁壓鑄件制造,而東芝照明技術的底座采用薄鋁板制造,。雖然東芝照明稱“通過對表面進行耐酸鋁處理提高了放射率”,,但在我們的測量中,該值仍然低于其他公司,。
即便底座的表面溫度達到61℃左右,,“實際使用時完全沒有問題”(東芝照明技術)。LED燈泡的底座溫度由各廠商根據(jù)自主標準決定,。“即使表面溫度稍高,,如果能保證LED芯片的接合溫度在一定值以下,基本不會影響發(fā)光效率和壽命等”(LED燈泡廠商的技術人員),。相反,,“就設計性而言比較重要的是盡可能允許表面溫度升高,,從而最大限度簡化散熱機構”(該技術人員)。也就是說,,在熱設計方面,,海外廠商的性能指標還稍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