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解決方案 > 高層火場擬用RFID技術和火災探測報警器結合定位被困者

高層火場擬用RFID技術和火災探測報警器結合定位被困者

2010-11-22
作者:北京青年報
來源:RFID中國網

  記者從市科委昨日舉行的專題發(fā)布會上獲悉,隨著市科委連續(xù)三年支持超高層建筑消防救援方面的項目研究,,一批相關科研成果將陸續(xù)面世,,為解決超高層建筑滅火這一難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高層建筑無法實地演練

  3D仿真技術“模擬消防”

  在高達330米的“國貿三期”7層中正燃燒著“熊熊大火”,記者看到,,來自朝陽門消防支隊的消防車已經停在了樓下,,“1號消防員登上云梯車,對7層玻璃進行破拆”,,隨著指揮員發(fā)出命令,手持消防斧的消防員“身手敏捷”地在云梯車幫助下,,將7層的一大塊玻璃敲碎,;“2號消防員進入樓內”,,“樓內過火面積約50平方米”,2號消防員在檢測完現(xiàn)場后隨即“輕車熟路”地打開樓層的消防系統(tǒng)進行滅火,;與此同時,,3號消防員正操控著消防車上的水槍進行著滅火作業(yè),火勢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這并不是“國貿三期”昨日真的發(fā)生了火災,,也不是什么現(xiàn)場演練,,而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在向記者展示他們研發(fā)的超高層建筑消防訓練系統(tǒng)。“本市的高層建筑都在使用中,,平時無法讓消防人員進行現(xiàn)場演練,。”據市科委“超高層建筑消防綜合數(shù)字預案技術與系統(tǒng)研究”項目首席技術專家、該中心主任袁宏永教授介紹,,作為該項目的成果之一,,該系統(tǒng)利用3D仿真技術,開發(fā)了大規(guī)模仿真消防滅火救援訓練互動系統(tǒng),,為消防人員熟悉超高層建筑內外部環(huán)境和進行滅火救援訓練提供訓練平臺,,解決了消防人員無法現(xiàn)場訓練的難題。

  ■搜索被困人員

  手機門卡定位

  超高層建筑結構復雜,,人員密集,,缺乏對樓內人員流動與分布信息的有效監(jiān)測手段,特別是發(fā)生火災時,,現(xiàn)場電磁,、聲光、通訊環(huán)境異常復雜,,常規(guī)的技術手段難以滿足對超高層樓內受困人群和消防救援人員的定位需求,。針對火災發(fā)生時,確定火場內部的人員定位這一消防滅火救援最為關心,、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市科委在今年1月份支持啟動的重大科技專項中,專門設立了“基于超高層內部監(jiān)測的人員定位和疏散疏導技術”子項,。

  “目前我們已經考慮了4種實時定位方式,,正在進行選擇。”袁宏永教授告訴記者,,第一種方式,,就是利用超高層建筑中人人都要攜帶的“門卡”,通過預設的接收器來確定人員位置,。這種方式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需要對高層建筑加裝接收器,不僅有增加投資的問題,,而且對既有建筑還存在改建的難度,。

  第二種方式是考慮使用手機定位,。袁宏永教授表示,作為人人都在使用的手機,,在人員定位方面覆蓋面很大,,不過在技術上,使用手機在平面定位方面沒有問題,,但在高層建筑的垂直定位上還有困難,,而且使用該方式還需要和運營商進行協(xié)調。

  第三種方式是想利用地球磁場來進行人員定位,。這種方式在非火災情況下很好用,,但是也需要人員攜帶“芯片”。

  第四種方式則是考慮利用RFID技術和火災探測報警器結合來進行定位,。“這四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目前正在進一步的比較和研究。”袁宏永教授說,,該項目最終將通過定位方式探尋到火場內部人員分布在某個樓層的某個房間內,,便于樓外移動現(xiàn)場消防指揮部掌握樓內詳細人員分布情況,進行科學的救援部署,。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