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最高上調6000元,!逆勢漲價背后,比亞迪2023年產能將達300萬輛,?

最高上調6000元,!逆勢漲價背后,比亞迪2023年產能將達300萬輛,?

2022-11-29
來源:侃見財經

最近比亞迪有點火,,除了節(jié)節(jié)攀升的銷量之外,“逆勢”漲價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11月23日晚,,比亞迪在官網發(fā)布了《關于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稱公司將對王朝、海洋,、騰勢等相關新能源車型的指導價格進行調整,,價格上調幅度為2000元到6000元不等,不過在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將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隨著漲價公告的披露,比亞迪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畢竟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甚至連國際巨頭特斯拉都不得不降價促銷,,但比亞迪卻選擇了漲價,可謂相當“霸氣”,。

對于比亞迪為何選擇“逆勢”漲價,,市場上的分析有很多,許多媒體認為這是為了提高利潤,,但侃見財經在分析后發(fā)現,,比亞迪的漲價更多是為了未來的訂單作考慮。

作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車企,,今年比亞迪的訂單雖然非常多,,但其產能也在不斷擴大,根據媒體統(tǒng)計,,2023年比亞迪的產能最高可達300萬輛,,未來將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從種種跡象來看,,比亞迪這一輪“逆勢”漲價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這家新晉的新能源汽車巨頭背后,其實也有許多未被看見的壓力,。

“逆勢”漲價

毫無疑問,,選擇在此時漲價的比亞迪,已經成為眾多車企中的一股“逆流”,。

根據媒體統(tǒng)計,,近期已有多家新能源車企開始降價促銷,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特斯拉,。

在今年的10月,,面對巨大的交付量壓力,特斯拉中國宣布,,中國大陸地區(qū)特斯拉在售Model 3及Model Y全系車型降價,,降價幅度為1.4萬-3.7萬元;而到了11月8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又發(fā)布消息稱,,現車限時提車保險補貼方案上線,。

為了完成年度150萬輛的交付目標,特斯拉短時間內連續(xù)降價,,可以說是“竭盡全力”了,。

除了特斯拉之外,華為的問界系列,、造車新勢力中的小鵬汽車甚至奔馳都進行了降價促銷,,像華為的問界,原先需要加收6000元才可選配的外觀顏色,、內飾顏色等四種設施現在全部限時免費,,若再加上贈送的保險,購買一輛問界系列車型最高可獲得3.2萬元的優(yōu)惠,。

很顯然,,面對如今競爭十分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即便是有很強產品競爭力的車企,,都不得不選擇降價促銷,,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選擇漲價的比亞迪才成為了一股“逆流”,。

而對于比亞迪而言,,此時選擇漲價的原因或許有兩點——第一是為了保住手中的訂單,,第二則是在政策補貼到來之前,,再“收割”一輪訂單。

根據王傳福此前在電話會議上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比亞迪在手訂單尚有70萬輛,新車交付周期也長達4至5個月,。雖然訂單非常多,,但面對對手的降價促銷,再加上自身超長的等待周期,,難免會有消費者轉投其他車企,,而漲價則能很好地保住這些在手的訂單。

此外,,國家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將在2022年12月31日終止,,面對即將到期的“國補政策”,比亞迪此時選擇漲價也是合情合理,,更能促使那些觀望的消費者下單,,最后再“收割”一輪訂單。

其實,,除了“國補政策”到期之外,,上海不再發(fā)放綠牌的政策對比亞迪的影響更大,。

根據上海此前出臺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顯示,從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插電混動汽車的,,不再發(fā)放專用牌照。雖然目前插混汽車不再發(fā)放專用牌照只在上海實施,,但上海作為先行城市,,該政策未來非常有可能會推廣到其他限購的城市。

從銷售數據來看,,插電混動車型在比亞迪銷售的車型中占據大頭,,例如在10月份,比亞迪的DM混動車型當月銷量為114361輛,,EV純電車型的銷量為103157輛,,若以后真的沒有了“綠牌”的支持,比亞迪的DM混動車型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很顯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比亞迪自然也希望在確定的時間里“收割”更多的訂單,。

產能過剩是否會過剩,?

除了上面提到兩個原因之外,產能過剩的焦慮也許是促成比亞迪漲價的另一原因,。

或許很多人會感到疑惑——在上面的內容里提到,,截至10月比亞迪在手訂單高達70萬,提車等待周期長達4至5個月,,為何現在又說會有產能過剩的焦慮,?

這主要是因為到2023年,比亞迪的產能才會逐漸釋放,,屆時將可能會出現訂單不足的情況,。

侃見財經梳理發(fā)現,由于近年來訂單翻倍增長,,比亞迪也在新建工廠,,以滿足訂單的需要。

根據數據統(tǒng)計顯示,,在2019年之前,,比亞迪只有深圳、西安和長沙3個整車的制造工廠,,直到2019年4月,,其才簽約了位于常州的第四個整車基地。而在2021年之后,比亞迪加快了新建工廠的速度,,包括在建項目,,目前比亞迪共擁有8個整車制造廠。

具體數據方面,,比亞迪目前實際投產的整車制造廠有5個,,分別是深圳、西安,、長沙,、常州和撫州,其余的合肥,、鄭州,、濟南均處于建設、規(guī)劃狀態(tài),,而常州和撫州的制造廠則分別在今年1月和4月才陸續(xù)投產,,足可見比亞迪擴大產能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從財報數據來看,,2019和2020年,,比亞迪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均為600億出頭,但到了2021年,,比亞迪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猛增到了815億,,短短一年就增長超過了200億。

而從最新的三季報數據來看,,截至今年的三季度,,比亞迪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達到了1402.5億,短短3個季度的時間,,比亞迪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又增加了接近400億,。

不過,,“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增加的金額并不只在工廠上,,還有部分是在電池的產線上,但這也足以體現比亞迪在擴大產能的決心,。

而在大幅擴充產能之后,,比亞迪的生產能力自然有了大幅提升。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最晚的工廠投產時間在2023年下半年,,8大基地滿產后的產能將達到300萬輛左右。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全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才只有352萬輛,換而言之,比亞迪在8大工廠建成后,,滿產的產能已經相當于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當然,如果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那么比亞迪瘋狂擴建產能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的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30%大關,,達到了31.8%,,而這一數據在2015年時才只有1%左右。

一般來說,,無論是哪一個產品,,當市場滲透率超過了25%,其增速就會逐漸放緩,,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時代或許已經來到了尾聲,,未來增速將逐步放緩,而選擇在此前瘋狂擴建產能的比亞迪,,未來很有可能受到瘋狂擴張產量的反噬,。

出海,比亞迪真正的“解藥”

實際上,,提價對于比亞迪的影響或許相當有限,。

這主要的原因在于,比亞迪本輪的提價要到2023年以后才會實施,,但面對對手的不斷降價,,再加上上海不再發(fā)放專用牌照,屆時漲價能給比亞迪帶來利潤上的增幅還是一個未知數,。

而從股價來看,,市場對于比亞迪的提價也相當“冷淡”。截至11月25日收盤,,比亞迪股價報收245.05元/股,,和11月23日的收盤251.5元/股相比還跌去了2.56%,而若和今年6月13日的最高價358.76元/股相比,,如今比亞迪的股價更是跌去了31.7%,。

其實,相對于漲價而言,,出?;蛟S才是比亞迪面對產能過剩憂慮的真正“解藥”。

正如上面提到,,9月新能源汽車的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30%大關,,達到了31.8%,,未來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速必然會逐漸下降。而且,,根據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乘用車銷量基本穩(wěn)定在2200萬輛左右,如果比亞迪僅限于國內市場,,即使銷量繼續(xù)增長,,天花板也相當明顯。

無論是基于市場的考慮,,還是面對未來高達300萬輛的產能,,出海都是比亞迪的最優(yōu)解。

而比亞迪其實也知道出海的重要性,,早在2021年度的股東大會上王傳福就表示,,公司將拿出了一些緊缺資源來推進全球電動車市場,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會加大力度,。

而到了2022年,,比亞迪更是加快了出海的步伐,7月份,,比亞迪在東京召開發(fā)布會,,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2個月后的9月,,比亞迪在歐洲召開新能源乘用車線上發(fā)布會,,發(fā)布漢、唐以及元PLUS車型,;到了10月,,比亞迪元PLUS長續(xù)航版也在泰國上市。

不過,,雖然目前比亞迪已經在四面出擊,,但海外的銷量還是偏少。根據最新數據披露,,今年10月,,比亞迪乘用車出口9529 輛,環(huán)比增長23.2%,,其中宋家族出口705輛,,元家族出口7130輛,相比于國內超過20萬輛的銷量而言,,海外市場的銷量還是非常少。

從目前的來看,,比亞迪的出海成績顯然不及預期,,在出海上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總結而言,比亞迪本輪漲價的背后,,其實更多只是為了“收割”訂單,,以應對同行降價、未來政策變化以及300萬產能所帶來的壓力,,但很顯然,,漲價帶來的影響只是短暫的,若比亞迪想要走得更遠,,那么拿下海外市場,、成為真正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或許才是關鍵。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