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為重要,卻被迫陷入“內卷”的行業(yè),。
作為實現光信號和電信號相互轉化的連接器和翻譯器,,光模塊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網絡架構中的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和無線基站設備等,,在通信網絡市場和數據中心市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此重要的角色卻長期處于被上下游同時夾擊的尷尬位置,。
上游層面,,由于光模塊中最高的技術含量在于芯片環(huán)節(jié),而高端芯片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國內光模塊廠商時刻面臨技術封鎖的風險,;面對下游,由于光模塊行業(yè)競爭格局激烈,,除非新產品在傳輸速率上有突破,,否則很難進行提價。
如此“卷”的行業(yè)似乎很難得到投資人的喜歡,。但是我們看到近些年國內光模塊廠商在不斷向上游演進,,有不少企業(yè)在高端芯片達到量產。在當前通信運營商和云計算廠商不斷加大資本開支的大背景下,,光模塊產業(yè)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1
內卷與反內卷
作為能讓光和電互相轉換的有源光器件,光模塊在光通信產業(yè)鏈中雖然必不可少,,但由于核心壁壘不高,,長期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光模塊本質還是一個組裝的生意,,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應屬光芯片和電芯片,,這兩部分加起來便可占到光模塊總成本的五成以上,,如果傳輸速率在200G以上的高端光模塊,二者加起來甚至能占總成本的八成左右,。
與此同時,,高端芯片基本被國外所壟斷,比如在25Gb/s及以上的光芯片市場,,基本是海外廠商的天下,;而電芯片的國產替代率更低,在25G以上的光模塊中,,國產電芯片的自給率不足5%,,和領先國家存在1-2代的技術差距。
這也就導致了海外的光電芯片廠商極具話語權,,國內光模塊廠商難以控制成本不說,,還時刻面臨技術封鎖的風險,,2018年中興通訊的制裁便是前車之鑒。
另一方面,,反觀光模塊環(huán)節(jié),,由于核心壁壘并不高,市場一直處于激烈競爭的紅海狀態(tài),。根據知名研究機構Yole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在2020年,份額最高的光模塊廠商Finisar市占率僅為16%左右,,第二名Lumentum份額為11%,,CR5僅為63%,市場集中度很低,。
激烈的競爭,,加上強勢的上游,迫使光模塊廠商只能通過不斷推出新品來維持利潤,。比如2000年時10G光模塊盛行,,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10G以太網的速度著實不能滿足流量爆發(fā)的時代,,隨著更高速率25G,、40G光模塊的推出,10G光模塊逐漸步入價格下降通道,,逐漸被更高速率的光模塊所替代,。
根據往年經驗,一般來講,,新產品推出的早期下游給出的價格會相對較高,,而隨著其他競爭廠商的技術跟進,新品之后每年會有10%-20%的價格下降區(qū)間,,產品毛利率逐步走低,,直到有更高速率的光模塊技術出現,才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
不過,,與以往被迫“內卷”不同的是,近年來光模塊廠商愈發(fā)意識到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斷向上游芯片領域進軍,,在高端光模塊領域與國外廠商“硬剛”。
目前,,國內光模塊企業(yè)已經在傳輸速率為10G,、25G、40G,,100G,、400G的產品領域實現了全產品布局,,而在下一代產品800G的布局當中,已有多家國內廠商的推出速度快于海外廠商,,逐步構建起了先發(fā)優(yōu)勢,。
而在光芯片領域,我國10G DFB,、10G EML芯片都已基本實現量產,,同時25G DFB、25G EML芯片也有部分廠商能實現量產,,產品工藝穩(wěn)步提升,,逐步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問題。
當然,,反內卷并不止研發(fā)芯片這一條路,,同樣是向上游拓展,增加光器件的自行封裝比重以降低綜合成本也是一條很好的路徑,。比如國內廠商新易盛就選擇了這條路,,其毛利率在2018-2020年分別為19.51%、34.72%,、36.86%,,一體化布局帶動了毛利率的提升。
向上游拓展,,解決“卡脖子”問題或是增加產業(yè)鏈覆蓋程度以降低成本,,國內光模塊廠商似乎找到了一條突破“內卷”的正道。
從數據來看,,也側面證實了這一結論,。2015年,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廠商中僅有光迅科技一家中國企業(yè)入圍,,而到了2020年,,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廠商中,出現了中際旭創(chuàng),、海信寬帶,、光迅科技,、住友,、華工正源等企業(yè)的身影,國內廠商光模塊市占率突破了30%,。
2
新周期,?
也許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只有化工,、金屬,、豬肉等傳統(tǒng)行業(yè)才會面臨周期的波動,,高科技行業(yè)似乎離周期這個詞很遠。
其實則不然,。光模塊作為下游面向通信運營商和云服務廠商的產業(yè),,其景氣程度與下游的資本開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比如在去年這個時候,,由于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放緩,、基站建設不及預期等因素,包含光模塊在內的光通信行業(yè)在二級市場的估值一度處于歷史地位,。直到下半年,,三大運營商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光通信行業(yè)才得以緩和,,并且逐步得到基金經理的配置。
而從更宏觀的周期角度來看,,每次通信運營商加大資本開支力度,,都會引領通信行業(yè)技術迭代,,進入一個全新的增長周期。比如2013年4G牌照發(fā)放之后,,2014-2016年為密集建設期,,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在2015年也達到了4386億元的階段性高點;2019年5G牌照開始發(fā)放后,,三大運營商迎來了新一輪資本開支增長周期,,當年和次年分別同比增長了4.3%和13.2%。
那么技術迭代與光模塊本身究竟有什么關系呢,?以4G過度到5G為例,,4G基站采用的是兩級架構,包括前傳與回傳,,單架4G建設一般需要2-4對光模塊,。而5G基站則采用三級架構,包括前傳,、中傳與回傳,,單個5G基站一般需要5-8對光模塊,是4G基站使用光模塊數量的1.5倍左右,。
因此,,對于光模塊行業(yè)來講,下游需求的爆發(fā)是開啟新一輪上升周期的重要條件,。這一點似乎與半導體的投資邏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商加大資本開支的時候,往往是新一輪半導體周期開啟的前兆,。
那么,,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是否有望迎來光模塊的新一輪增長周期?
從終端需求的角度來看,,隨著元宇宙,、云計算、AI,、5G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對流量和數據傳輸需求也是日漸龐大,通信運營商和云服務廠商的資本開支也逐步加大,。
根據LightCounting提供的研究數據,,全球9大通訊運營商在過去一年的資本開支指引同比增加了11%,其中意大利電信的資本開支增速最快,,為46%,。
相較而言,云服務廠商的資本開支則更為猛烈,。根據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去年北美五大云巨頭總體資本開支持續(xù)保持高增長,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整體資本開支分別為288億美元,、317億美元,、349億美元、370億美元,,同比增長39%,、47%、36%,、19%,。
國內的云服務廠商也同樣加大了資本支出。根據阿里最新披露的財報,,受益于云服務板塊的良好增長,,阿里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增加了資本開支,達到92.53億元,,同比增長為90.04%,。
根據中信證券的相關研究,基于云計算市場需求,、行業(yè)供需格局等因素的系統(tǒng)分析,,預計北美云廠商本輪資本支出上行周期有望至少持續(xù)到2022年第三季度。
下游資本開支的不斷擴大,,基站和數據中心的加速布局有望啟動光模塊增長的全新一輪周期,。有行業(yè)內人事透露,,目前光模塊相關上市公司如中際旭創(chuàng),、新易盛,、華工科技光模塊業(yè)務的訂單飽滿,預計一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速可觀,。
3
誰會受益,?
根據上文所述,向上游芯片領域拓展或者能以更低成本進行生產的光模塊企業(yè),,更有望在流量爆發(fā)式增長的時代中勝出,。
根據華安證券測算的研究,隨著光芯片自給率的提升,,光模塊毛利率也會隨之明顯提升,,如果能達到完全自給狀態(tài)的話,光模塊利潤將達到約55%,,這一點似乎是目前國內毛利率維持在20%-30%的光模塊企業(yè)難以想象的,。因此如果企業(yè)能夠在光芯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必定會降低不少生產成本,。
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光迅科技與華工科技都將業(yè)務拓展到了上游光芯片領域。
在2012年和2016年,,光迅科技分別收購了丹麥IPX,、法國Almae,獲得了PECVD無源芯片和10G以上高端有源光芯片的量產能力,。根據公開信息,,光迅科技目前已在25G光芯片實現規(guī)模出貨。
而華工科技則是以參股的形式布局到上游光芯片領域,。2018年1月份,,華工科技與國際領先的芯片專家團隊共同發(fā)起成立了武漢云嶺光電有限公司,主要專注于高端光通信芯片產品,。根據公開信息,,武漢云嶺光電具有2.5G、10G,、25G全系列光芯片,,并且擁有芯片年產量超7000萬顆的生產能力,在國內市場算是頂尖水平,。
參考海外龍頭Finisar,、Lumentum的成長歷程,不難發(fā)現,,上游芯片與中游模塊的同時布局,,更有利于企業(yè)通過產業(yè)鏈管理來把控產品質量,是成長為巨頭的關鍵一步??梢哉f,,如果光迅科技、華工科技能夠在上游芯片有更進一步技術突破以及產能釋放,,未來光模塊市場會有更多份額屬于光迅科技與華工科技,。
在降成本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新易盛將業(yè)務延伸到光器件封測領域這種方式,,通過入股綁定大客戶,,實現規(guī)模化生產這種常見的方式依舊是很好的選擇,,中際旭創(chuàng)便采用了這種策略,。
自2013年以來,google就是中際旭創(chuàng)的第一大客戶,。到了2014年,,Google Capital的第一筆風險投資便是參與了中際旭創(chuàng)的C輪融資,截至去年第三季度,,Google仍為中際旭創(chuàng)的第七大股東,。既是客戶又是資方,中際旭創(chuàng)與Google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也保證了下游出貨的順暢,。
根據Yole發(fā)布的2020年全球光模塊廠商銷售份額數據,中際旭創(chuàng)以10%的市占率位列中國企業(yè)之首,。盈利性方面,,2020年年末,中際旭創(chuàng)的毛利率為25.43%,,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22.34%,。證明了下游大客戶入股綁定這種策略,在光模塊領域依舊能使盈利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