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環(huán)境保護也成了企業(yè)發(fā)展首要考慮的問題。近日,,百度聯合IDC推出國內首份聚焦AI助力“雙碳”目標達成的白皮書,,將AI行業(yè)助力環(huán)保減排的計劃列入日程,。
雙碳目標,,顧名思義,是指“碳達峰”與“碳中和”,。這源于2020年9月,,中國也加入了減排大軍,提出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實現“30·60”雙碳目標,,即: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
在“雙碳”目標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之時,該白皮書數據顯示,,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減碳貢獻占比將逐年提升,,至2060年將至少達到70%,減碳總量將超過350億噸,。由此可見,,通過AI實現雙碳目標,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與價值,。
而作為智能科技行業(yè)的引領者,,百度在碳減排方面身先士卒、躬身入局,,顯然有著其對社會價值的深入思索,,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考量,也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社會擔當,。
政策風向所指,“雙碳目標”成社會共識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提出了明確要求,,人工智能科技企業(yè)更是責無旁貸。
而早在2021年初兩會上,,“碳中和”也被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為國家戰(zhàn)略。在國家級的系列政策指引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來減少碳排放,實現人類未來發(fā)展的碳達峰,、碳中和雙目標,,也變得刻不容緩。
白皮書研究顯示,,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一定是技術密集使用的過程,,人工智能在技術上的突破,將借由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應用于各行業(yè),,并與各個行業(yè)減碳技術和應用相結合,,發(fā)揮出巨大潛力。
據百度&IDC碳中和白皮書研究顯示,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一定是技術密集使用的過程,,人工智能在技術上的突破,,將借由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應用于各行業(yè),并與各個行業(yè)減碳技術和應用相結合,,發(fā)揮出巨大潛力,。而且,這種潛力已經可以通過實際數據得以印證,。
以交通行業(yè)為例,,2020年中國交通行業(yè)碳排放估測量為10.4億噸,占全國總體排放的9%,。而在驅動交通行業(yè)降碳減排過程中,,使用以智能信控為主的緩堵型智能交通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千萬級人口城市因此每年可至少減碳4.16萬噸,,這相當于1.4萬輛私家車行駛一年的碳排量。
與此同時,,云計算技術等的日漸成熟,,也將為我國的“雙碳”目標達成貢獻巨大的力量。在該白皮書中,,基于IDC對全球IT市場數據的長期追蹤和積累,,通過原創(chuàng)的數據中心碳排放模型進行測算,僅2020年全球使用云計算減少的碳排放總量,,就相當于減少了近2600萬輛燃油汽車上路,,或者減少了3900億公里的行駛里程,這是目前所有特斯拉電動汽車碳影響總和的15倍以上,。
實際上,,近兩年“碳中和”概念席卷全球,微軟,、亞馬遜,、蘋果、特斯拉等海外商業(yè)巨頭扎堆進入相關產業(yè),。與此同時,,我國也在2021年也迎來了“碳中和”元年,僅下半年,,就有中石油,、中石化、寶鋼,、阿里,、百度,、華夏銀行在內超過20家各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紛紛公布了碳中和目標與應對實施路徑,。由此可見,,將“雙碳目標”的達成例如日程,已經成為全民共識,。
碳中和不是口號,,百度如何落地?
作為智能科技企業(yè)的代表,,百度在推進雙碳目標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僅在2021年,,百度就動作頻頻,。例如,去年5月中,,百度云計算 (陽泉)中心1#模組榮獲2021數據中心低碳等級評估最高等級,,也即碳中和數據中心引領者(5A級),成為國內首個最高等級低碳數據中心,,并入選《低碳數據中心發(fā)展白皮書》優(yōu)秀案例,。據了解,這是繼2015年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榮獲國內首個綠色數據中心設計和運行雙5A認證后又一殊榮,。
此后的6月22日,,百度也正式公布了在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據稱,,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以2020年為基準年,,計劃在已有綠色實踐的基礎上,參照《溫室氣體核算體系》范圍一,、二類型,,在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六個方面,,全面構建2030年碳中和目標的科學實現路徑。
據觀察,,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yè),,在雙碳目標達成中,,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這與其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以及通過AI等技術推動碳中和的路徑,,密切相關,,也與白皮書的分析結論十分一致。
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但是如何落地呢,?「于見專欄」 認為,百度借助AI躬身入局,,在這方面有著更為全局的考量,。
其一,在提升能效方面,,百度智能云已經推出了一整套基于AI中臺的“智慧電廠冷端能耗優(yōu)化方案”,,可以針對火力、水力,、風力乃至太陽能等不同能源類型的發(fā)電廠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高效提升能源生產效率,降低碳排放,。要知道,,目前工業(yè)燃燒和發(fā)電占我國碳排放量的69%以上,僅發(fā)電一項就占據了我國碳排放量的40%,。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前不久江浙地區(qū)突然限電,引發(fā)全民熱議,。煤炭價格稍微波動,,就會觸動南方人民的敏感神經了。
其二,,在AI技術應用方面,,可以為碳減排效果加分。白皮書指出,,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AI技術對行業(yè)的滲透服務程度越高,,碳減排效果就越理想。隨著各行業(yè)越來越倚賴數字化助力提升價值,,業(yè)務場景對算力需求不斷提升,。
而在消費領域,個人設備的智能化基于云化增強功能體驗,,用戶對數據中心算力服務的要求不斷增強,,因此,服務于經濟增長的數據中心算力增加無疑會消耗更多能源,。而在“數據中心”減排上,,算力優(yōu)化本來就是這些公司在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部分,,這也讓其減少碳排放具有先天優(yōu)勢。因此,,科技企業(yè)也紛紛加入節(jié)能減排的行列,。
其三,在減碳排放方面,,百度的AI技術可以為產業(yè)賦能,。例如,在道路交通行業(yè),,也是碳排放的集中地,。據了解,汽車怠速行駛時,,由于發(fā)動機持續(xù)工作但燃燒不充分,,會排放大量碳氣體。因此城市車輛過于密集,、擁堵,、緩速行駛都會加重碳排放。而百度的智能交通是一個完整的“車路行”解決方案,,從解決碳排放根源入手,,全面助力未來的公路客運碳減排。
很顯然,,百度能將在AI技術助力碳減排方面發(fā)揮能量,,一方面是因為其有足夠的科技手段,可以將碳減排落地,;另一方面,,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導者,高科技企業(yè)更具有地球面臨全球變暖氣候危機的社會責任感,、極高的前瞻性與執(zhí)行力,。而且,與傳統重工業(yè)相比,,其輕資產模式,,可以讓節(jié)能減排的可操作性性更強,無需付出過高的代價便,,可帶來可觀的減排效應。
據了解,,百度,、螞蟻集團、阿里,、騰訊等巨頭企業(yè)均在碳中和路徑中提到了數據中心減排,,方式包括改善算力,、把數據中心放在類似于張北這樣風電資源豐富的地區(qū)等等,落地措施越來越具象化,。百度作為其中的一員,,也正是背負著這樣的企業(yè)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因此得以行業(yè)優(yōu)勢,,率先開始了碳中和的實際行動與戰(zhàn)略落地,。
百度碳中和的價值遠景
實際上,百度在碳中和上的布局與行動早于很多企業(yè),。早在2010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與會者都收到了一個參會證大小的“碳抵消證明書”,其中寫明本屆大會產生的碳排放,,都被位于黑龍江的一個風電項目抵消,,這項交易通過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完成。
這也意味著,,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可以多種多樣,,甚至在社會價值以外,還蘊含著廣闊的商業(yè)價值,。據彼時百度公布的數據顯示,,通過數據中心降低能耗、建立智能辦公樓宇,、碳抵消等,,百度已經節(jié)電超過4000萬度。
過量碳排放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言而喻,,由此帶來的經濟價值與商業(yè)價值也不容忽視,。例如,特斯拉在去年通過出售碳排放積分就實現了15.8億美元的營收,。外媒還曾報道稱,,比爾蓋茨每年要
直接花費700萬美元來抵消他個人的碳足跡。
關于節(jié)能減排的社會價值,,臺達中國大陸可持續(xù)發(fā)展委員會主席王治平,,可謂一語中的:“電源在轉換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能耗發(fā)生,用手去摸電源適配器,,如果發(fā)熱就是轉換成熱能,。這樣的浪費,如果一點一滴能夠撿回來,,不管是在產品的設計跟制作過程,,都可以為整個地球的綠化貢獻一份心力?!?/p>
實際上,,在上文所述的碳中和實現路徑以外,,百度除了可以通過AI手段助力社會節(jié)能減排,助力全社會實現碳中和,,還可以額外給百度的業(yè)務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例如,百度除了自建數據和租用數據中心都在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算力,,降低能耗外,,還借助智能交通為城市減少擁堵、降低碳排放,。據官方資料顯示,,“ACE智能交通引擎”集成了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領域多年的技術積淀,目前已經在近二十個城市落地,,實現了當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一體化。
得益于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全棧研發(fā)和全場景布局,,推動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重構人,、車,、路之間的關系,讓智慧城市的愿景逐漸落地,。大眾最直觀的感知,,也是擁堵現象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這也將大幅提升交通效率,,并降低碳排放。
根據百度在北京,、南京,、重慶、廣州等多個城市的經驗,,智能交通能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除了交通領域外,百度在其它工業(yè)領域,,也借助“AI+工業(yè)互聯網”在濟南等地落地,,為工業(yè)企業(yè)賦能。共同實現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標,。
AI賦能企業(yè)實現節(jié)能減排已經典型案例。據了解,,美欣達在2020年發(fā)展遇到困境,,百度智能云就為美欣達提供了一套有關智能制造的定制化、個性化解決方案,,從設備層,、資源層、平臺層,,到應用層,,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物聯網化,、可視化等,指導和管理整個生產,,讓其實現了實現了能源管控的數字化,,達到碳監(jiān)控,確保了工藝的穩(wěn)定,,實現“智能制造”,,扭轉了局面。
由此可見,,碳中和的發(fā)展理念,,除了有社會價值外,還能帶來切切實實的商業(yè)價值,。而百度作為將AI前沿科技落地的技術型導向企業(yè),,也在城市智能交通、智能云等業(yè)務上完成初步布局,,正在推動百度集團雙碳目標達成上,,發(fā)揮前所未有的能量。
據賽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百度城市智能交通、車路協同全年市場最終用戶訂單業(yè)績10億元,,成為國內城市智能交通領域Top5中唯一的互聯網企業(yè),,其在交通行業(yè)帶來的碳減排規(guī)模效應,是不言而喻的,。
而據canalys發(fā)布中國云計算市場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的快速增長,背后是因為其在工業(yè)制造、金融服務,、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互聯網/媒體等行業(yè)的持續(xù)布局已經落地生根,。毫無疑問,,這些業(yè)務的飛速增長,都將間接為AI助力碳減排方面加大馬力,。
結語
一場疫情,,讓全世界的人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而節(jié)能減排也將是繼疫情之后,,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來自大自然的第二大挑戰(zhàn)。
可以預見,,因為有百度這類企業(yè)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瞻性眼光,,以及在碳減排方面的擔當與實力,我國的雙碳目標也將順利完成,,世界環(huán)保事業(yè)也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