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周期苦海,獲得全球優(yōu)勢的LCD 行業(yè),變得日常,、不性感;半導體顯示的主角不僅僅是規(guī)模決定
液晶面板史上最長漲價周期可能會告一段落,。
多家市場調研機構預測,6月份,中小尺寸TV面板的價格將與5月份持平,大尺寸TV面板需求強勁,有望繼續(xù)維持上漲趨勢,但漲幅收窄明顯,預計將在第三季度,或最遲第四季度結束漲勢,。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液晶面板市場是否會就此開啟下行通道,價格持續(xù)下跌至本輪上漲周期開啟前的水平?
迪顯咨詢總經理崔吉龍認為,未來面板價格下跌的幅度可能在10-20%左右,小尺寸可能下降幅度會多一些,但幅度和市場情緒等因素有關,可能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
01,、“國別轉移”故事終點
投資者的擔憂來源于面板行業(yè)“強周期”的特性,然而,在經歷韓廠退出,、“雙龍頭格局”建立等行業(yè)劇變的LCD產業(yè),還具備形成“強周期”的條件嗎?
回顧上一輪面板價格的周期,2015年,液晶面板價格在經歷一整年的下跌后,平價的大尺寸高清電視開始普及,市場需求的增加推動面板價格在隨后的一年里持續(xù)走高。2017年,中國大陸的幾條高世代線的產能開始釋放,市場供需關系再次失衡,進入長達兩年的下行通道,。
這也是長久以來,面板行業(yè)不得不面對的困擾:每當有新的進入者擴產放量,市場供大于求,面板價格也隨之下跌;價格下跌后,液晶顯示產品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又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再度上漲,。而這一周期形成的前提條件就是:行業(yè)追趕者的無序擴產。
過去,韓廠在LCD領域中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大陸面板廠商作為追趕者,通過高世代線的戰(zhàn)法逐步擠壓韓廠的生存空間,由于面板產線的建設周期基本是恒定的,資本集中注入讓產能集中釋放成為常態(tài),供需關系也因此在大部分時間里處于錯配的狀態(tài),。
如今,韓廠已經決定退出LCD產業(yè),盡管三星顯示還保留了部分LCD產能,但業(yè)內專家認為,此舉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障VD事業(yè)部的供應鏈安全,而且保留的產能也不足以對LCD市場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越來越高的準入門檻也讓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望而卻步。前不久,印度披露了投資200億美元興建LCD產線的計劃,但除去資本外,技術,、人才,、產業(yè)鏈、配套基礎設施等發(fā)展顯示面板產業(yè)的相關要素卻是印度完全不具備的,。
業(yè)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在未來的5-10年里,LCD仍將是主流顯示技術,。換言之,直到LCD技術壽命結束,中國大陸仍將在這一領域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而隨著由京東方和TCL華星建立起的“雙龍頭格局”成型,行業(yè)過去的底層邏輯已經發(fā)生了轉變,行業(yè)的領先者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能和產品結構,且由于高世代線的效率優(yōu)勢,產能只會單方面地向頭部廠商集中,供給端的擴產將得到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由于京東方TCL華星已經占據了全球50%的大尺寸LCD面板產能,以兩家公司為代表的中國面板廠商的話語權進一步提高,過去TV面板惡性價格競爭的局面將得到有效改善,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也將逐步趨于良性,。
當然,這種由龍頭廠商主導的產業(yè)格局也并非完全穩(wěn)定的,比如此前坊間傳言,京東方可能將武漢10.5代線的產能從120K/月提升至300K/月,這對于市場來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增量,但在當前面板價格即將進入拐點的情況下,京東方不太可能主動去打破市場平衡。
02,、當漲價不再
過去,顯示面板被認為是一個周期性特征顯著的行業(yè),但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5年里,電視面板需求變化始終在4%左右波動,。
本質上,液晶面板仍然是耐消品,其需求也一直保持在穩(wěn)定的范圍。
過去市場價格的大漲大落,更多時候是下游廠商和終端廠商對庫存調整的結果,。
2020年12月,NEG玻璃基板工廠停電,、今年2月旭硝子工廠爆炸等突發(fā)性事導致上游原材料供應進一步緊張,終端廠商開始出現(xiàn)恐慌性備貨,行業(yè)內主動回補庫存的周期也隨之全面開啟。
總體而言,這種階段性的庫存調整并不會對市場的總需求造成過多影響,在全球電視面板需求穩(wěn)定,且供給能夠有序擴張的情況下,面板行業(yè)的周期屬性將會被大大削弱,。
崔吉龍認為,2022-2023年的全球面板市場將維持在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之中,。
盡管頭部廠商在這一階段中仍然會逐步釋放產能,但電視產品大尺寸化和新興顯示應用將有望消耗掉這部分產能。
根據奧維睿沃的數據,2020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量為272.2M,同比下降5.4%,與此同時,受益于大尺寸化推動,2020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面積為169.9百萬平方米,可見大尺寸化對于面板產能的消耗能力,。
曾經“平均50吋”被認為是大尺寸化的天花板,但這一上限很快就會被打破,。據群智咨詢測算,2021年全球50吋以上電視的出貨占比將首次超過50%,全球電視的平均尺寸將增加至50.4吋。
在大尺寸TV方面,頭部廠商與其他廠商在供應結構的分化上已經十分明顯,。以TCL華星為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其55吋產品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一,65吋和75吋產品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而面板雙雄外的其他廠商,55吋以上的產品比重都在10%以下,。
實際上,8.5代線最經濟的切割方式是生產32吋產品,但大尺寸TV面板的技術附加值顯然更高,價格上探的空間也更高。
另外,創(chuàng)新應用對于面板產能的消耗也愈發(fā)不可忽視,。以交互式白板(IFPD)為例,在這一領域中,TCL華星出貨量全球第一,而1/3以上的IFPD都是86吋LCD面板,對產能的消耗十分明顯,。
據迪顯資訊測算,僅IFPD、廣告機和拼接屏在2021-2023年增量消耗的面積,就約等于一座滿產8.5代線,。
03,、是科技行業(yè),還只是制造行業(yè)
面板行業(yè)過去的強周期性讓投資者對廠商的產能增長十分看重,從而更加傾向于用PB來估值,因此在面板廠商產線滿產后,或是面板上漲幅度收緊時,便會認為面板廠商已不具備投資價值,但這樣的估值方法在當下的產業(yè)環(huán)境下并不合理,。
——首先,在市場總供給逐漸趨于可控的情況下,過去的惡性價格競爭已經很難再發(fā)生,面板行業(yè)的周期性也被大大削弱,即使未來行業(yè)競爭發(fā)生變數,龍頭廠商扭轉行業(yè)競爭格局也相對容易。
——其次,在市場總需求穩(wěn)定的情況下,面板出貨量的波動并不大,關鍵在于大尺寸化和創(chuàng)新應用需求對于行業(yè)成長性的拉動,面板行業(yè)中的龍頭廠商也在逐漸完成從周期性向成長性的跨越,。
——除此之外,面對未來終端市場可能存在變數的競爭格局,龍頭廠商的優(yōu)勢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產能優(yōu)勢,精細化管理對于產品結構調整的優(yōu)勢也將被進一步放大,這其中既包括產品尺寸的調整,也包括TV,、Monitor、NB等產品類別的調整,。
進入6月,從二級市場的表現(xiàn)來看,在面板價格上漲收緊的背景下,包括京東方A,、TCL科技、深天馬A,、彩虹股份在內的多家面板廠的股價均迎來不同程度的下跌,。
但如果單就看上述公司的一季度財報,其利潤表現(xiàn)都十分亮眼。京東方在第一季度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51.82億元,同比增長814.46%;TCL科技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24.04億元,同比增長488.97%,。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主流面板尺寸上漲超過100%的條件下,即使面板價格小幅回落,面板廠商仍然能維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對此,崔吉龍表示,傳統(tǒng)意義上的PB估值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面板行業(yè),未來用PE來估值將更為合理。
根據國海證券的預測,截至2021年末,TCL科技的PE均值為9.44,京東方的PE均值為10.33,而被認為成長性較強的半導體芯片行業(yè),其龍頭廠商北方華創(chuàng)和中芯國際的PE均值分別為115.52和118.85,。
……
——產能格局演進的終點,。面板雙雄需要找到產能之外的新的方向,不要被某些非市場化因素所俘獲,繼續(xù)滑向簡單的產能規(guī)模的拓展。
半導體顯示尤其是LCD產業(yè),確實有走向機械制造,、水泥等大型基礎設施行業(yè)軌跡的危險。
——OLED,、印刷OLED以及Mini LED,、MicroLED等新技術應用的競爭主題已經成為半導體顯示行業(yè)未來10年最大的變量呈現(xiàn)出來。主角不僅僅是規(guī)模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