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shù)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間站如何保持清潔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間站如何保持清潔

2020-05-05
來源:tech.sina.com.cn
關(guān)鍵詞: 太空 微生物 空間站 宇航員

qqqqqq1111.jpg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5日消息,,宇航員在進入國際空間站時,,攜帶了大量來自地球的細菌,他們會如何阻止這些微生物造成災難,?

    1998年,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Mir)的軌道運行時間已經(jīng)來到第12年,,開始出現(xiàn)老化的跡象,。停電頻繁、電腦故障,、氣候控制系統(tǒng)泄漏等等,,都是時不時會遇到的問題。然而,,當宇航員們展開研究,,對與他們共享生活空間的微生物類型進行評估時,卻得到了十分意外的發(fā)現(xiàn),。

    他們打開一個檢查面板,,發(fā)現(xiàn)了幾個渾濁的水滴——每個都有足球那么大。后來的分析顯示,,水滴中充滿了細菌,、真菌和螨蟲。更讓人擔心的是,,有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已經(jīng)開始侵蝕空間站窗戶周圍的橡膠密封件;還有的微生物會分泌酸性物質(zhì),,正慢慢地腐蝕電纜,。

    從地球向和平號空間站發(fā)射的每一個太空艙模塊都是近乎“無瑕”的,由戴著面罩和防護服的工程師在潔凈的房間里組裝組成。當來自各國的男女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實驗室之后,,就將眾多不受歡迎的生命也帶到了軌道上,。

    我們與微生物共享身體,它們也伴隨我們一生,。據(jù)估計,,我們身體里一半以上的細胞都不是人類細胞,而是由各種微小生物組成,,從腸道里的細菌,,到啃噬我們死皮的螨蟲。大多數(shù)微生物不僅無害,,而且是保障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使我們能夠消化食物并抵御疾病。無論去到哪里,,我們都會帶著微生物群,。到了太空中,它們也會像人類一樣,,不斷學習并適應太空生活,。

    國際空間站可能是人類建造的最昂貴的建筑,需要宇航員們像對待自己家一樣精心維護

    克里斯汀·莫伊斯爾-埃辛格(Christine Moissl-Eichinger)是奧地利格拉茨醫(yī)科大學的微生物學家,,于近期領(lǐng)導了歐洲空間局(ESA)的一項研究,,利用宇航員在空間站上采集的樣品,對國際空間站(ISS)的微生物群落進行分析,?!疤帐且粋€非常緊張的環(huán)境,不僅僅對人類而言是如此,,”她說,,“太空飛行會給宇航員帶來壓力,而我們想知道這些微生物是否也會受到壓力,,并做出不好的反應,。”

    她的研究很及時,。2000年11月,,首批宇航員登上國際空間站。到今年11月時,,人類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連續(xù)工作時間就將達到20年,。當全世界都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背景下,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何使空間站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微生物研究之后,生物學家一直在擔心空間站上可能還生活著其他生物,特別是某些可能危及空間站甚至威脅宇航員生命的微生物,。莫伊斯爾-埃辛格說:“我們希望看到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組成及變化,,因為它們必須經(jīng)歷適應的過程?!?/p>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國際空間站已經(jīng)穩(wěn)定地培養(yǎng)了大約55種類型的微生物。盡管沒有重力,,但這些細菌,、真菌、霉菌,、原生動物和病毒都已經(jīng)很好地適應了太空環(huán)境,。

    “它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抗生素更強的抵抗力,也沒有其他對人類有潛在危害的特征,,”莫伊斯爾-埃辛格說,,“但我們確實發(fā)現(xiàn)它們適應了所有的金屬表面?!?/p>

  

qqqq2222.jpg

  這些能夠吞噬金屬的微生物被稱為“嗜技術(shù)微生物”(technophile),。與和平號空間站上的微生物一樣,它們可能會對國際空間站的各個系統(tǒng)構(gòu)成長期風險,?!皬拈L遠來看,這可能會給空間站的合理和安全管理帶來困難,,”莫伊斯爾-埃辛格說道,。

    宇航員需要幫助控制國際空間站的微生物種群。每一周,,宇航員都要用抗菌濕巾擦拭物體表面,,并使用真空吸塵器吸走所有散落的碎片。這是最重要的日?!凹覄铡?,可以保持廚房區(qū)域清潔,并防止沾了汗液的運動裝備和實驗設備發(fā)霉,。

    

qqqqqq333.jpg

    像“好奇號”這樣的火星漫游車是在潔凈的房間里組裝的,,這樣它們就不會將地球微生物帶到火星表面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要依賴宇航員來做家務,,”歐洲空間局生命支持系統(tǒng)研究負責人克里斯多夫·拉瑟爾(Christophe Lasseur)說,,“但我們也通過技術(shù)手段來過濾空氣,保持水的清潔,?!?/p>

    和平號的經(jīng)驗教訓已應用于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和運作,,包括讓環(huán)境更干燥(生命喜歡水),空氣更加流通,,并且通過持續(xù)的微風將灰塵吹向過濾系統(tǒng),。

    “在家里和在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區(qū)別是,這里的灰塵不會沉積,,而是會積聚在通風口,,”拉瑟爾說,“而且,,其他任何物體,,比如鉛筆或眼鏡等,也會被吹向空氣過濾器,?!笔聦嵣希魏螞]有固著在墻上的東西都有移動的趨勢,。

    國際空間站的經(jīng)驗表明,,人類可以與自身的微生物群共存,幾乎沒有不良影響,??茖W家們現(xiàn)在擔心的是,當我們離開相對安全的近地軌道,,前往月球和火星時又會發(fā)生什么,。

    “目前空間站位于范艾倫輻射帶內(nèi),因此輻射暴露較少,,”拉瑟爾說,,“當我們穿過范艾倫輻射帶時,輻射暴露的程度就會更強,,微生物(通過基因突變)的進化可能就會更快,。”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正在開發(fā)下一個空間站,,作為前往火星等目的地的中轉(zhuǎn)站,。這是一個月球軌道實驗室,稱為“門戶”(Gateway),。宇航員將在那里生活幾個星期,,之后可能會將其空置幾個月。

    “我們必須確保宇航員在離開和返回時,,不會留下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拉瑟爾表示,“因為后果可能會很嚴重,?!?/p>

    科學家還在努力研究人類首次踏上火星表面時會發(fā)生什么,,畢竟目前送到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一切都非常潔凈,而人類則無時不刻攜帶著微生物群,。歐洲空間局最新的火星探測漫游車就是在英國最干凈的房間里組裝的,,工程師們穿著特殊的內(nèi)衣褲、全身防護服,、面罩和兩副手套。作為火星探測計劃“ExoMars”的一部分,,該漫游車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發(fā)射,,旨在尋找過去或現(xiàn)在火星生命的跡象。因此,,避免它受到地球上任何生命的污染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對火星探測而言,人類本身就成了一大難題,。要清除宇航員體內(nèi)所有的微生物痕跡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阻止自己污染原始的火星環(huán)境,,或者將火星微生物誤認為是我們從地球帶來的?

    “沒錯,,我們的身體上有很多微生物,,但我們不會光著身子在火星上跑來跑去,”歐洲空間局的行星保護官員格哈德·克米內(nèi)克(Gerhard Kminek)說,,“宇航員將穿著宇航服以維持生命,,并將任何污染都留在宇航服內(nèi)?!?/p>

    目前的挑戰(zhàn)是如何防止宇航服外的人類微生物污染火星環(huán)境,。來自世界主要太空機構(gòu)的人員組成了一個工作組,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fā)布關(guān)于保護火星免受人類探索影響的建議,,而微生物污染正是他們希望解決的問題之一,。

    當然,更緊迫的問題是如何將火星上的微生物帶回地球,。目前,,一項將火星土壤和巖石樣品帶回地球的任務正在進行中,這些樣品中可能含有生命,。

    在許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來自太空的細菌或病毒往往會給世界帶來毀滅性后果。對科學家來說,,將太空微生物帶回地球確實存在著不可知的風險,。盡管最新的研究表明,,國際空間站上沒有任何危險的生物,但了解空間站上微生物群的進化將有助于確保第一批從火星返回的宇航員的安全,。

    “當宇航員從火星回來時,,如果我們在他們的微生物群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那我們就可以評估這是由潛在的火星生物引起的,,還是我們之前在人類太空飛行中見過的,,”克米內(nèi)克說道。

    與此同時,,微生物學家還期待著在月球上有所發(fā)現(xiàn),。50年前,阿波羅任務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了大約96袋人類排泄物,。當人類在下一個十年重返月球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找回其中一些袋子,以發(fā)現(xiàn)是否仍有微生物存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將標志著我們在了解人類微生物群系方面又邁出了一小步。

    

本站內(nèi)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zhuǎn)載內(nèi)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quán)歸版權(quán)所有權(quán)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nèi)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quán)者,。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