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fā)布了一款有1億像素的概念型手機,,沒錯,是“概念型”,。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小米都1億像素了,,而今年的新款iPhone攝像頭最高像素還是只有1200萬,,對比不可謂不強烈。
很多人說,,“敢用iPhone拍臉的人,,都是對自己顏值非常自信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在各大手機廠商叫囂著自家手機拍照性能可以比肩單反的當下,,iPhone毫無競爭力,畢竟它已經(jīng)在1200萬像素關口停滯數(shù)年不前了,。
但iPhone拍照真的有那么差嗎,?像素又真的是決定拍照性能的唯一因素嗎?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像素對于拍照的重要性,。
有關像素的那些事
· 什么是像素?
某百科中對“像素”的描述是這樣的:
“像素是指由圖像的小方格組成的,,這些小方塊都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和被分配的色彩數(shù)值,,小方格顏色和位置就決定該圖像所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p>
這么說可能有些晦澀難懂,,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以一個方格為單位,很明顯,,左邊圖像的像素點比右邊要少很多,,反映到最終成像上,右邊圖像的清晰度更高,,連花瓣上的露水都清晰可見,。簡而言之,理想狀態(tài)下,,像素越高成像越精細,,這也是各大手機廠商爭相追逐高像素的主要原因。
但提升像素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第一道關卡,,便是要讓圖像傳感器有足夠的圖像解析能力。而這方面的關鍵技術,,常年被三星和索尼,,或者說索尼一家壟斷著。
· 索尼與三星之爭,,從CCD到CMOS
作為拍照設備的基礎硬件,,現(xiàn)今圖像傳感器中最常見的便是CMOS,而我們通常所說的XXXX萬像素像頭中的“XXXX萬”指的就是CMOS上的光電感應元件的數(shù)量,。
但其實一開始,,拍照還僅存于相機領域時,CCD的應用更為廣泛,,而索尼就是這方面絕對的龍頭老大,。早在1969年,,在貝爾實驗室發(fā)明出CCD時,索尼便快速入局了,。
無論是獨創(chuàng)正孔蓄積層推出HAD感測器并應用到可變速電子快門產(chǎn)品中,,還是為了創(chuàng)新性的在每個感光二極管前裝上微小鏡片,又或是推出SUPERHAD CCD技術奠定了CCD基本技術基礎,,憑借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的應用,,索尼相關產(chǎn)品的像素集成度、成本控制等在業(yè)內(nèi)均位居前列,,在市場上也是一騎絕塵,。直到2007年前后,手機對圖像傳感器需求大增之后,,局面才有了變化,。
一直以來,三星都很努力的想在拍照領域大展拳腳,,但始終都不具備大規(guī)模生產(chǎn)CCD的能力。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市場對拍照需求的提升,,能輸出數(shù)字信號,、工藝簡單、功耗和成本更低的CMOS便成為了首選之項,。
相較于CCD,,雖然CMOS在感光和圖像分析處理上稍弱,但手機畢竟不是專業(yè)相機,,要求沒那么高,,三星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快速補足此前落下的工藝及產(chǎn)能問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CMOS,,加之自家智能手機在市場上表現(xiàn)良好,二者加成竟讓它有了后來者居上的架勢,。
當然,,索尼也不是后知后覺者,早在2007年便發(fā)布了旗下首款Exmor傳感器,,不僅內(nèi)置ADC(模數(shù)轉換器),,還是在小尺寸傳感器下實現(xiàn)的,順利拿下了CMOS市場的“準入證書”,。2008年,,該公司又推出了采用BSI(背照式)技術的Exmor R傳感器,成功打入手機市場,,拿到了iPhone 4s的訂單,。
而三星雖然基礎弱,、入局時間晚,但憑借著自己在半導體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勢,, 趕在2017年CMOS市場徹底爆發(fā)之前,,推出了ISOCELL圖像傳感器直指索尼Exmor;2018年還推出了1600萬像素ISOCELL Slim 3P9,,不僅即插即用式,,且支持四像素合一;今年又首發(fā)了6400萬像素傳感器GW1,,以及推出1.08億像素數(shù)圖像傳感器,,最新的4370萬像素傳感器ISOCELL Slim GH1的單位像素更是只有0.7μm。
如此看來,,在技術上三星似乎已經(jīng)先于索尼了,。但產(chǎn)品好不好,用了才知道,。
像素飛漲的背后,,是手機廠商急功近利了嗎?
可以看到,,在拍照性能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高像素已經(jīng)成為了消費者購買手機的重要擇選標準,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這方面卯足了全力,。但其實早在2010年,,喬布斯就曾表示,“許多手機廠商利用廣大消費者對照片成像原理知識漏洞,,在手機拍照上主打高像素,,但手機拍照性能高低,像素只是影響要素之一而已,?!?/p>
這里有個對比:
2011年小米發(fā)布旗下第一款手機時,后置的是800萬像素攝像頭,,而它今年年初發(fā)布的小米9,,后置主攝已經(jīng)提升至4800萬像素;
同樣在2011年蘋果發(fā)的iPhone 4s后置的也是800萬像素攝像頭,,但它剛剛發(fā)布的新機iPhone 11后置像素卻只有1200萬,。而且從2015年iPhone 6s采用1200萬像素攝像頭至今,iPhone在這方面已經(jīng)5年沒有升級了,。
同樣是8年時間,,小米將像素提升了6倍,而iPhone只翻了一番,,難道蘋果不如小米,?其實并不完全是這樣,。
攝像領域有句行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通俗解釋就是“在像素相同的情況下,,更大尺寸的傳感器每個像素接收到的光線就越多,拍照效果則更好”,。反映到手機攝像頭上,,就是CMOS面積越大,拍照性能越好,。而iPhone攝像頭像素5年沒有變化,,拍照性能卻越來越好,就是因為在CMOS面積上做了多次升級,。反應到攝像頭外部特征上,,最直觀的便是光圈越來越大。
以前幾代的iPhone為例,,iPhone4/5使用的均是索尼IMX145,,CMOS面積為1/3.2,單位像素為1.4μm,;到iPhone 6s,,使用的則是索尼為其全新定制的IMX315,CMOS面積為1/3,,單個像素面積提升到了1.22μm,光圈為f/2.2,;iPhone X的CMOS則最小為1/2.6,,其中廣角鏡頭光圈有?/1.8。
也就是說,,蘋果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單個像素質(zhì)量,,例如每個像素光線的攝入量以及色彩深度的協(xié)調(diào)性等。
而小米方面,,從小米8到小米9,,攝像頭像素數(shù)直接從1200萬翻成了4800萬,但有知乎網(wǎng)友稱,,實際拍照效果卻是小米9的涂抹感嚴重,,銳度也不如小米8,在最新的DxOMark排名中,,也僅為全球第七,。
而今天發(fā)布的MIX Alpha所搭載的1.08億像素級CMOS,尺寸雖然高達1/1.33,,大像素卻只有1.6μm,,也就是說,,單個像素質(zhì)量實際上并沒有達到1億像素該有的水準。
實際上,,即便是全畫幅相機,,CMOS尺寸都至少是手機的10倍以上,更不用提包括富士,、哈蘇的等也都曾推出過像素僅有5000萬的產(chǎn)品,,手機攝像頭一下子上億級像素,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當然,,和像素一樣,CMOS面積也僅是影響拍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升拍照性能還有很多其他途徑可走,,比如一直卡在“4000萬關口”的華為,就是在濾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像素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今年3月,,華為高調(diào)發(fā)布了一款號稱可以“隨手一拍,,九天攬月”的P30手機,后置“4000萬像素主攝+1600萬超廣角攝像頭+800萬長焦攝像頭”,,最大的亮點便是首創(chuàng)全新RYYB傳感器設計,,以黃色像素替換三原色中的綠色像素,進光量提升達40%,,保證了暗光環(huán)境中的成像質(zhì)量,。而剛剛發(fā)布的Mate 30 Pro,也沿用了這一設計,。
RYYB厲害在哪里呢,,這里就先要說說拜耳陣列了。拜耳陣列是現(xiàn)代彩色數(shù)碼攝影的重要傳感器設計防水,,是實現(xiàn)CCD或CMOS傳感器拍攝彩色圖像的主要技術之一,。簡單來說,它是一個4×4陣列,,由8個綠色,、4個藍色和4個紅色像素組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RGGB”,。
但隨著市場對攝像頭拍照性能要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在超高清或高清拍攝下,RGGB灰度解析能力不足的情況就被放大了出來,,主要原因就是RGB三原色是加色法,,對光的吸收較為局限。例如在拍攝高清紡織物時,,因纖維之間的顏色差距較小,,容易出現(xiàn)串色的情況。
而華為推出的RYYB濾鏡,,則是對紅,、綠、藍三原色進行了重塑,,用黃色替代綠色,,即通過犧牲綠色進光量,提高黃色進光量,,變相的增加了紅色的進光量(黃色光是紅色光和綠色光混合而成的),,從而來提升攝像頭弱光環(huán)境表現(xiàn)能力。反應到實際效果上,,就是RYYB的進光量較RGGB提升了40%,,P30在夜晚可以清楚的拍攝月亮就得益于此。
不過,,一切創(chuàng)新性設計都需要強有力的解析技術支撐,,這就涉及到處理器性能了。目前,,高端移動SoC主要有三類:
高通驍龍800系列,,目前已迭代至855 Plus,較855提升有限,,大核提速到2.96GHz,,被認為是5G過渡芯片;
蘋果A系列,,目前已迭代至A13,采用第二代7nm制程工藝,,單枚芯片擁有85億顆晶體管,,每秒運行次數(shù)達1萬億次,CPU采用的是“2個高性能核心+4個高效能核心”的組合,,GPU為4核,,功耗則降低了40%,NPU為8核,;
華為麒麟900系列,,最新推出的為麒麟990,集成了103億個晶體管,,采用臺積電7nm+EUV工藝,,并魔改架構為“雙大核+雙中核+四小核”,。
僅就當前來看,后兩者的關注度比較高,,反應到手機上,,以解析難度較大的視頻拍攝為例,iPhone 11Pro可以4K / 60fps,,以及多個攝像頭同時拍攝,;而Mate 30則可實現(xiàn)4K HDR和4K延時拍攝,視頻ISO達51200幀,,支持7680 fps超高速視頻拍攝,。而拍照方面,防抖,、AI虛化,、景深、暗夜,、微距,、長焦、廣角等均可實現(xiàn),。
此外,,華為在ISP上也做了硬件升級,如最新發(fā)布的麒麟990中就采用了ISP 5.0,,可實現(xiàn)實時多實例分割,,在人臉檢測場景下,微核能效提升達40%,,且支持手機端BM3D單反級圖像降噪技術和雙域聯(lián)合視頻降噪技術,。
當然,技術手段之外,,直接疊加攝像頭也是主要途徑之一,,不過如今手機后置最高已經(jīng)提升至5攝了,就連當年堅持只做單攝的iPhone也推出了后置三攝,,但如果以后手機會變成這個樣子,,“密恐患者”可能真的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