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在中國稱為孤獨癥,。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目前我國兒童的發(fā)病人數(shù)將近1300萬,,按照不完全統(tǒng)計,,每100個孩子就有一個不幸患上了此病。傳統(tǒng)的自閉癥方法有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孤獨癥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TEACCH)訓練等等,。這些方法雖然都被廣泛使用,但是有些卻缺乏著科學依據(jù),。不僅如此,,這些傳統(tǒng)的方法有著一些致命的缺點。
首先是訓練的時間較長,,整體的治療效果較差,。許多自閉癥兒童每天要接受將近8個小時的治療,在身心上會感受到疲憊,,訓練的效果也相應變差,。第二,能夠實施這樣訓練的機構較少,。拿上海舉例,,目前只有一家機構是政府所支持的,剩余的30多家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yè),。每個機構可以接納的孩子數(shù)量也比較少,。最后是師資力量,。我國實際自閉癥康復老師只能覆蓋1.3%的人群,剩下98.7%的人群暫無法得到有效康復訓練,。能夠擔當治療醫(yī)師,,不僅要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著充足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這樣的人才不僅數(shù)量少,,培養(yǎng)起來也不是一件易事。
因此,,杜亞松教授和翟廣濤教授想要尋找一個解決方法,,一個更加先進,,更為簡單,,能夠完全改善這些缺點的方法。不久,,他們就把目光投向了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眾所周知,虛擬現(xiàn)實技術有著三個特性:沉浸性(immersion)互動性(interaction)和想像性(imaginaTIon),。在兩位教授的眼中,,這三個特性根本就是為自閉癥的治療量身定制的。
自閉癥的患者通常有著最重要的三個障礙:交流能力障礙,、互動能力障礙以及想像能力障礙,。交流方面是說不愿意和社會進行交流,不愿意和人進行交流,?;拥脑挘驗槿狈涣?,互動就更難了,。想像力方面,自閉癥患者不知道世界在發(fā)生什么,,別人對自己是關心還是漠然,,自己是不能理解的,缺乏對外部世界在發(fā)生什么,,別人在想什么的認知,。 并且隨著歲數(shù)的增長,自閉癥患者的治療難度將會加大,。
而這三個障礙與虛擬現(xiàn)實的三個特性是相互對應的,。
在調查的過程中,兩位教授了解到其實在國外,,使用VR技術治療心理疾病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指摺⒏鞣N恐懼癥(如幽閉恐懼癥)等心理疾病案例不在少數(shù),。當然這之中也存在自閉癥的案例,,相應的論文也有將近100多篇??梢哉f,,歐美在這方面是領先于我國的。
但是,,兩位教授在研究后驚奇的發(fā)現(xiàn),,目前國外的案例仍有83%停留在虛擬環(huán)境的概念上。一臺計算機顯示器,,里面只是放一些虛擬的內容,。國外的很多孤獨癥訓練的工作,實際上用的是這種形式,。使用這樣的內容直接讓患者進行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完全不符合上述的三個對應特性的。
不僅如此,,這樣的內容還會讓患者產生一個認知上的問題,。這里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國外,,有一個學術界非常常用的例子——“咖啡館”事例,。讓一個孩子從一個咖啡館的一頭走到另外一頭,中間會有一些陌生人來擋你的路,,或者是跑過來跟你交流,,看你的反應是什么。
這個內容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兩個教授認為:實際操作上,,一開始就給孩子們這樣的操作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們應該先考慮如何讓孩子們帶上虛擬現(xiàn)實頭盔,。
所以不同于國外,,他們將VR自閉癥的治療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接受訓練,,首先需要讓孩子把頭盔戴上,。如果說孩子拒絕虛擬現(xiàn)實顯示模式,后面一切都無法發(fā)生,。在接受之后是第二個階段認知訓練,。通過虛擬現(xiàn)實的內容讓患者對人、物,、事件獲得基本的認知,。第三階段是從虛擬過度到現(xiàn)實,。畢竟孩子們接觸到的是虛擬世界,需要通過各種場景將知識遷移到真實世界,,從而在真實世界中擁有社交功能,。
于此同時,他們與英特爾在VR行業(yè)里不期而遇,。英特爾負責人表示,,他們與醫(yī)微訊的合作是在去年開始的。VR技術在醫(yī)療行業(yè)的輔助治療包括診斷,,英特爾也一直在關注,,去年他們將VR技術用于像手術示教方面,還有社區(qū)醫(yī)院做一些患教,,比如說孕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
英特爾從前兩年就開始關注VR技術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和發(fā)展,?;氐竭@個合作項目,,他很感謝交大和精衛(wèi)中心的牽頭,在學術上和醫(yī)學指導性上給為英特爾提供了一個方向,。也很高興英特爾的VR技術在面對沒有藥可以吃的疾病當中,,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康復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