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日經新聞》12月21日下午報道,,鴻海集團控股子公司夏普將在中國投資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1億元)建晶圓廠,。然而就在剛剛(12月21日晚間),《日經新聞》再次報道稱,,富士康正與中國珠海市政府談判,擬投資約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0億元)在珠海建立一座芯片工廠。
至此,,此前關于富士康將建兩座12吋晶圓廠的傳聞,,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早在去年,,鴻海集團就曾希望通過收購東芝內存芯片業(yè)務,,從而進入上游半導體芯片領域,雖然最終沒能如愿,,但是郭臺銘并未放棄它在半導體領域的雄心,。
而在今年4月的中興事件之后,更是堅定了郭臺銘進軍半導體芯片領域的決心,。在此之前,,郭臺銘在IC設備、設計,、制造,、封測、面板顯示等方面進行了布局,。
今年5月初,,業(yè)內就傳出,富士康已經成立半導體事業(yè)集團,,并在考慮建造兩座12英寸晶圓廠,。
消息顯示,富士康擁有的一些和半導體有關的子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訊芯科技和天鈺科技都將劃歸入到新的半導體事業(yè)集團下運營。
其中,,京鼎精密科技主要生產半導體設備,;而訊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半導體模塊封裝測試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天鈺科技公司則主要從事LCD驅動器ICs的設計和開發(fā),。
據(jù)消息稱,,富士康正尋求進入晶圓制造領域,并且已經讓其半導體事業(yè)集團評估建造兩座12英寸晶圓廠的可能性,。
隨后在5月下旬,,郭臺銘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更是表示“肯定”會自主制造芯片。
郭臺銘談到了富士康開發(fā)工業(yè)物聯(lián)網的計劃,,稱“這需要富士康采購大量傳感器和傳統(tǒng)集成電路(IC)零部件,,使得集團一年采購的半導體零部件金額超過4億美元”。顯然,,富士康自身對于半導體芯片的龐大需求,,也促使了富士康進一步向上游的半導體領域擴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年底之時,,郭臺銘就透露:鴻海夏普要聯(lián)手做半導體,。當時,郭臺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鴻海正與夏普攜手發(fā)展半導體生產能力,,如果夏普能夠與鴻海順利整合,,我們會通過借力夏普的技術能力、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半導體制造能力和大陸的年輕工程師群體,,可以創(chuàng)造大量增長空間,。”
據(jù)了解,,富士康半導體事業(yè)集團目前由Young Liu領導,,而他同時也是夏普公司的董事。與此同時,,夏普也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的控股子公司(2016年8月富士康斥資約35億美元收購了夏普66%的股權),。
顯然,此次傳出的夏普將投資超過61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建晶圓廠,,富士康將在珠海投資620億元建晶圓廠的消息,,與此前傳出的富士康將建兩座12吋晶圓代工廠的傳聞相印證。而這也正是郭臺銘早已擬定的半導體發(fā)展計劃的一部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也不能完全排除《日經新聞》所報道的“夏普將投資超過61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建晶圓廠”,,與“富士康將在珠海投資620億元建晶圓廠”實際上為同一件事,。)
不過,相對于芯片設計,、封測來說,,芯片制造是投入巨大,對于技術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而此前富士康以及夏普在這塊芯片制造這塊缺乏相關的積累,,所幸的是鴻海所在的臺灣擁有相對較多的芯片制造人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建的12吋晶圓廠已經多達15座,而隨著這些晶圓廠產能的陸續(xù)開出,,屆時或將出現(xiàn)產能過剩的情況,,市場競爭也將更為激烈。
當然,,鴻海也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畢竟旗下富士康以及夏普本身就有著龐大的芯片需求,還有前面提到的,已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封裝測試、芯片設計研發(fā)等領域的布局,,而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