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因擬更換會計師,,信利光電IPO審核被取消,,原擬募資22.89億元

因擬更換會計師,,信利光電IPO審核被取消,原擬募資22.89億元

2018-12-15
關鍵詞: 顯示 電路板 面板

2018年12月10日,,證監(jiān)會發(fā)審委的文件顯示,,由于信利光電擬變更一名簽字注冊會計師,取消了原定11日上會的對信利光電IPO申請的審核,。

信利光電是信利國際旗下剝離出來的汕尾生產基地主體,,信利光電在歷經幾次借殼上市計劃失利后,決定啟動IPO,,2016年3月17日向證監(jiān)會報送了申請IPO的資料,,并且于2017年12月19日更新了預披露信息。排隊兩年多,,好不容易要上會了,卻因擬更換會計師被取消,。

信利光電本次IPO擬募集資金22.89億元,,主要用于生物識別系統、車載集成觸控模組,、光電研發(fā)中心建設,、用于移動終端的MEMS微機電器件、汽車駕駛智能輔助系統,、2.5D強化保護玻璃等8大項目,。

1544753551450068678.jpg

信利國際是信利集團旗下一間投資控股公司,控制有信利光電,、信利半導體,、信利電子、信利工業(yè),、信利儀器等子公司,。信利國際于1991年7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擁有多項制造及銷售業(yè)務,,包括高品質液晶顯示器及組件,;用于多種應用范圍的印刷電路板(PCB)、軟性印刷電路板(FPC)和塑膠注射成形產品,;信利國際自己生產多種消費電子產品,,如MP3播放器,、和計算機;個人護理用品和電器裝置,,包括電動牙刷和馬達,。

信利國際在汕頭的主要生產基地信利光電,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大陸面板技術人員的培訓基地,,從中走出來的工程技術人員,,先后成立了多家顯示模組加工企業(yè)與顯示材料生產企業(yè),在中國大陸的面板界有著“面板黃埔軍?!敝Q,。

由于信利光電的客戶遍布全球市場,因此信利光電的品質管控體系與品質檢測標準,,長期以來也是中國大陸業(yè)界的重要參考來源,。很長時間內,信利光電在手機,、車載,、工控TN、STN黑白屏顯示屏領域,,都是全球出貨量,、銷售收入排名第一的廠商。

不過信利光電在TFT-LCD面板的產業(yè)升級過程中,,開始落后于中國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甚至在OLED的投資建設方面,,也同樣落后于同為港資的江門億都,現在前期由江門億都牽頭投資的維信諾,,也已經在OLED的投資上,,快過信利光電很多。

信利光電在中國智能手機興起與發(fā)展的初期,,是中國大陸最主要的顯示模組供應商,,很長一段時間內,信利光電與LG的手機面板資源合作,,成為LG手機面板在中國大陸的后段切,、裂、灌的產能基地,,曾一度壟斷中國大陸三到四成的手機面板市場,,是步步系電子產品(含OPPO\vivo\步步高)的最主要的顯示與觸摸模組供應商。

在中國大陸本土的面板產業(yè)沒有起來之前,中國最早的幾個顯示面板廠家都是外資企業(yè),,包括愛普生,、精工、菲利浦,、碧悠等,。后來愛普生與菲利浦相繼關閉了顯示業(yè)務,碧悠停業(yè)后相關人員又組建了勝華,。而同期港資里面的面板企業(yè)里,,就有信利、億都與電德三家,。

到了手機面板成為中小尺寸TFT-LCD的主要市場后,,最早建的幾條面板線里,在中國大陸市場能與信利光電競爭的廠商,,幾乎就只有臺灣勝華一家,。所以勝華后期所面臨的經營困難情形,信利光電出同樣難以避免,。

事實上,,在勝華停業(yè)后,信利光電也開始快速轉型,,縮減了對手機市場的依賴,,把顯示業(yè)務的重心往車載和工控產品上傾斜。同時在其它產品的協同效應上,,著力開發(fā)與顯示屏配套供應給客戶的高端攝像頭相機模組與生物識別模組等產品,。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在面板行業(yè)的技術成熟,本土廠商借助更高端的技術實力,,再輔以資本的推動,,開始在各個層面全面超越信利光電,,從新增投資規(guī)模與新技術引進速度上,,都比信利光電快了很多,信利光電也在中國大陸顯示行業(yè)慢慢落入到第二梯隊里面,。

特別是從前年開始,,液晶面板進入到了本周期的末期,產能過剩與規(guī)模集中同時在行業(yè)中出現,,讓面板產能與模組價格都不占優(yōu)勢的信利光電越來越被動,。

由手機屏行業(yè)競爭激烈,2015年信利光電的營收同比下降9%,;2016年受益攝像模組加速升級以及指紋模組的成功切入,,信利光電才在營收上同比增長14%。但2017年又踩雷樂視手機,以及信利惠州作為聯營公司處大額虧損狀態(tài),,業(yè)績再次回落,。

而信利國際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集團于2018年11月的未經審核綜合營業(yè)凈額約為16.93億港元,,較2017年11月未經審核綜合營業(yè)凈額約16.71億港元增加約1.3%,。集團截至2018年11月30日止11個月未經審核累計綜合營業(yè)凈額約為178.95億港元,較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11個月累計綜合營業(yè)凈額約191.25億港元減少約6.4%,。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