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的新動作
2018年7月31日,,榮耀在北京演藝中心召開新品發(fā)布會,,正式推出了大屏旗艦榮耀Note 10,。
這距離上次發(fā)布榮耀Play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距離榮耀Play酷玩版開賣也僅僅相隔一天,。
不過相比上次發(fā)布“嚇人的”GPU Turbo,,此次榮耀Note10發(fā)布會上還公布了新的技術——CPU turbo,。據趙明介紹,,榮耀Note10上有一顆專門的CPU turbo鍵,按下后可以迅速進行后臺智能清理,,激發(fā)CPU高頻率,。
榮耀總裁趙明表示,榮耀是一個屬于年輕人的品牌,,76% 的用戶群體都在 35 歲以下,;基于此,榮耀的三個著力點為:潮流設計,、尖端科技和酷玩體驗,。體現在成績上,榮耀獲得京東 618 手機品類單日銷量冠軍,,2018 年 6 月中國整體手機市場銷量份額第三名,。
與以往略顯低調相比,今年榮耀在宣傳和營銷上可謂卯足了噱頭,。在提出“很嚇人的技術”后,,甚至觸發(fā)了與友商在營銷上的對抗與沖突,成為當今科技界少有的亮點,。
在余承東披露要推出“很嚇人的技術后”,,錘子手機羅永浩有些略帶嫉妒與嘲諷地表示,余承東只是說了一句“嚇人的技術”,,連這項技術是什么都沒有看到,,就引發(fā)全體網民的高潮和興奮。
小米接棒錘子,,公開表示“小米8有一大堆‘非常嚇人的技術’,,一頁紙都寫不下”。其后,,聯想也加入狂歡大軍,,發(fā)布了一張文案為“嚇人的技術,其實都是聯想出來的”海報,。
華為偶然間的“產物”
事實上,,榮耀也是在當年一大片互聯網手機品牌林立、廝殺后,,碩果僅存的幾家公司之一,。
君不見當時幾乎同期成立的酷派大神、金立IUNI,、聯想ZUK已經不見蹤影,,當初的勁敵中興努比亞,、OPPO孵化的一加、360手機也逐漸掉隊,,就連開創(chuàng)互聯網打法的小米也接連遭遇兩個年度的瓶頸期,榮耀的發(fā)展勢頭卻一直良好,,為華為問鼎國內手機銷量榜首立下了汗馬功勞,。
很難想象榮耀其實是華為偶然間的“產物”。
眾所周知的是,,“榮耀”作為華為的互聯網子品牌成立于2013年底,,而鮮有人還記得的是,最早的榮耀其實是華為的一個系列,。
2011年夏天,,小米第一款手機米1的信息開始流露出來后,華為就針對高性價比手機(當時未有互聯網手機一說)作出了應對方針,。
緊接著在2011年底,,華為就推出了榮耀、火花,、遠見三個系列的產品樹立防御,。其中,榮耀系列無論是產品還是規(guī)格都是與小米最為類似,,也是銷量口碑相對較好的一款,。于是,火花和遠見被逐漸邊緣化,,直至消失,。
后續(xù)在面對紅米引領的低價競爭時,華為也推出榮耀3C等千元機產品應對,,這一切都發(fā)生在榮耀品牌獨立之前,。
根據此前騰訊深網的報道,最初在面對小米這波互聯網手機對傳統手機廠商的沖擊之時,,任正非曾表態(tài)說華為要轉型“不做線下只做電商,。”
“任總認為應該只做線上,,去中間化,,不要渠道。他當時的想法是,,線上賣 1 萬臺是一個價,,賣 2 萬臺打個折,賣 10 萬臺再打個折,。他想得太簡單,,我只在線上賣,,全國幾十萬個小店主直接到我網站上來定貨。這個怎么實施???那不把華為干死了?根本沒法做,。我們就陽奉陰違,,沒有去做?!?前榮耀總裁劉江峰在報道中稱,。
如果任正非的決策執(zhí)行了,很可能就不會再有后來的榮耀,,即使后來銷量再高,,華為也只能是“小米第二?!?/p>
華為并沒有互聯網基因,,那能不能通過與互聯網公司“聯姻”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華為曾經考慮過,,并且深度執(zhí)行過,。
當時的小米不僅是華為等傳統廠商的對手,也是互聯網公司的對頭,。2012年上半年,,看到小米快速崛起,360想從戰(zhàn)略上去攔截它,。但周鴻祎知道做硬件是很艱難的事,,于是把希望寄托與傳統廠商合作對抗小米。
如果當時雙方合作敲定,,很可能就沒有后來的榮耀,。
不過在周鴻祎和余承東都已談成合作,準備發(fā)布華為特供機的最后關頭被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一票否決,。
“聯姻”模式不成,,于是華為將榮耀品牌獨立出來運作。選擇將榮耀獨立的目的在于,,在品牌對一個企業(yè)如此重要的情況下,,獨立榮耀做互聯網手機,成功了它屬于華為,,失敗了它對華為品牌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互聯網手機營銷與銷售都在線上,去除了渠道費用,,直面消費者,,性價比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再說的清楚些,這些主打性價比的手機在眾多廠商進入之后會陷入價格戰(zhàn)中,,難以擺脫中低端手機的形象,。中低端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低,。那個年代,,國內手機在中高端市場沒有一席之地,這可是行業(yè)利潤高地,,華為不可能不想進入中高端市場。
獨立榮耀品牌包含模仿,、包含可能失敗損壞品牌形象的擔憂,;從現在看來,獨立榮耀品牌,,有利于華為品牌專注于高端機領域,,能體現出華為品牌的清晰定位。
雖然當時的華為還沒有成功上探到高端市場,,但已經有了初步規(guī)劃,,開始收縮運營商渠道,主推高端的P系列和D系列(雖然后來D系列失敗,,無心插柳的mate系列反而大火),。剩下的中低端市場交給榮耀來打,目標用戶直指與小米相對重合的極客,、發(fā)燒友以及年輕用戶,。
在品牌獨立之后,榮耀的發(fā)展道路概括起來就是學小米——產品學小米,、營銷學小米,,甚至在當時微博上榮耀和小米幾乎像是立了兩個山頭,一個是針尖,,一個是麥芒,。
但獨立后的榮耀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首先面臨的問題是SOC和基帶等核心技術問題,。(海思處理器在CDMA基帶上采用第三方博通的外掛基帶,,由于工藝落后導致發(fā)熱量大,續(xù)航也受到影響),。
差異化逐漸不突出
事實上,,榮耀面對的問題也是華為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海思處理器能不能撐起榮耀這個偏向年輕極客化的品牌,。
華為曾經靠著P6宣布其進軍高端市場的決心,,后來這款產品也賣的很好,。但是P6搭載的海思處理器K3V2落后的工藝帶來高發(fā)熱、高功耗,、低兼容性也讓不少用戶詬病,。
當然,海思配合著華為品牌是沒什么大問題的,,畢竟華為目標定位中的用戶群體不會太在意設備的性能和游戲兼容性,,但這換到榮耀品牌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何在處理器方面暫時落后的情況下扭轉戰(zhàn)局,?
榮耀的策略是曲線救國,,利用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新淡化性能方面的不足。譬如榮耀6 Plus上率先采用了雙攝策略,,榮耀7上搭載了雙通道下載,,7i采用了翻轉攝像頭和側面指紋,2016年底發(fā)布的榮耀Magic率先提出了AI+的概念,。
好在海思麒麟厚積薄發(fā),,性能上也逐漸達到主流水平,2016年公布了麒麟960后也摘掉外掛基帶的帽子,。
當然最讓人欣喜的還是很嚇人的GPU Turbo技術,,這意味著榮耀的用戶體驗在位于一片高通旗艦陣列中不再落下風。
雖然技術革新讓榮耀充滿競爭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以后也能高枕無憂,。問題出在麒麟處理器的雷同性,讓同品牌間的不同產品差異化降低,。
以對手小米舉例,,max系列采用功耗較低的驍龍636,主打大屏長續(xù)航,;小米6x采用中端660,,主打美顏自拍;小米8采用高端845,,力圖打造沒有短板的水桶機,。
而榮耀作為性價比品牌,目前的主要手機產品幾乎都采用了麒麟同款處理器,。從最近一年發(fā)布的榮耀10,、v10、Play,、Note10都搭載麒麟970就能略見端倪,。
同樣的處理器,同樣的嚇人技術,、同樣的ai功能和isp算法,,同品牌之間的不同產品只能通過手機尺寸,、屏幕大小、電池容量等細微差別區(qū)分,。功能賣點上也幾乎都在向水桶機靠攏,。
比如在6月初榮耀play的發(fā)布會上,趙明強調這是一款為游戲而生的手機,,今天發(fā)布的榮耀note10,,似乎又把這個賣點強調了一遍。
另外,,在構建自己的生態(tài)合作上,,榮耀也需要進一步補足。比如在和騰訊的合作上,,華為/榮耀手機在微信支付的指紋識別功能遲遲未到,;再如,騰訊在一些手機游戲上會針對一些品牌做(付費)特殊優(yōu)化,,而在這些品牌中并不包括榮耀。
看得出來榮耀也在盡力改變這種局面,。比如和騰訊共建游戲實驗室,,與網易荒野行動達成合作協議。
未來戰(zhàn)線
榮耀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外界視為華為用與小米正面對抗的品牌,。雖然趙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榮耀與小米的競爭已經結束?!皹s耀和小米的商業(yè)模式近似,,所以(外界)經常把我們放在一起,我們也希望從互聯網商業(yè)模式上對行業(yè)有所借鑒和啟發(fā),。2017年一季度之后,,基本上,在中國市場,,我們一直處于銷量第一、相對領先的位置。但對我們團隊來講,,這一階段的競爭已經逐步成為過去時,。”
但在手機終端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榮耀未來在其他戰(zhàn)場似乎還要與小米交火,。
本次發(fā)布會上,榮耀總裁趙明就公布了榮耀之后的新零售和LOT計劃,。趙明表示,,未來榮耀將以手機為入口,,打造品牌共生IoT新生態(tài),共創(chuàng)年輕潮玩生活,。
事實上,,榮耀在拓展多產品線上已經發(fā)力多時。
在小米將業(yè)務延伸到米家各個產品線之際,,榮耀產品線已從手機延伸到筆記本,、路由器、平板,、手環(huán),、體脂稱、移動電源,、耳機,、手表等智能硬件。據發(fā)布會現場榮耀公布的數據,,榮耀手機共生品牌已達150多家,,共享流量產品超9000款,流量總入口已達億級,。
趙明表示榮耀搭建生態(tài)體系的方式與小米不同,,更多的在于推廣華為HiLink協議,并不會與傳統廠商展開直接競爭,。
不過時至今日,,榮耀的智能家居戰(zhàn)略還未有顯著成效。
2015年底,,趙明便提出榮耀的智能家居要在2~3年實現營收達到占比30%的目標,,但截至目前只占比在6%~7%。
趙明表示榮耀在推出新的IoT戰(zhàn)略后,,要用獨立的團隊和組織去發(fā)育這塊業(yè)務,,并表示這是一項長期戰(zhàn)略。
但入局loT賽道也并不容易,,先不提老對手小米,;巨頭中,百度,、阿里也在搶占這個市場,。
從“嚇人”到“驚人”的背后,榮耀還任重道遠,。(文 / 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