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第一階段國際標準的確定,,5G的發(fā)展陡然加速,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制定了推進5G商用的時間計劃,,并積極建設試點網絡,,預計到明年年中,部分城市的用戶就可以率先用上5G,。但是,,如果你在稍微偏遠一點的鄉(xiāng)鎮(zhèn)或者農村,很抱歉,,你可能還要等上一段時間,,而且這段時間可能是相對比較漫長。
據最近從電信行業(yè)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5G網絡的發(fā)展策略可能不會像4G網絡那么激進——2013年12月國內才正式發(fā)布第一張4G牌照,到了2014年年底,,國內幾乎已經建成一張基本覆蓋全國的4G網絡,,在一年時間里,三大運營商聯手建設了80萬個4G基站,,當然,,超過80%是中國移動的基站。要知道到今天美國全國的4G基站加起來也不過20萬個,。從數據上就能看出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國內運營商在4G網絡建設上的激進策略,。
5G網絡的建設應該遠沒有4G般激進,相反,,我認為5G網絡的建設部署和采用將會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分區(qū)域覆蓋的策略來推進,。
先來想想為什么4G建設會如此激進,?原因很明顯,中國移動在3G時代由于其網絡制式的原因,,一直處于落后挨打的局面,,用戶大量流失,,勉強依靠一張優(yōu)質的2G網絡維持經營局面,但當時的發(fā)展趨勢已經逐步進入到流量時代,,靠2G網絡和蹩腳的3G網絡肯定是靠不住的,,因此中國移動在4G網絡的部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拿到牌照后就開始了聲勢浩大的4G網絡大建設運動,,投入數以千億計的巨額資金,,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建了60萬個4G基站。當然,,“土豪動”此舉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4G初期,土豪動憑借4G的全程全網幾乎完全占領了4G市場,。這就是中國移動為什么如此激進地推進4G的原因,。
那5G呢?為什么不采用同樣的策略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不需要。商業(yè)社會中企業(yè)的行為都是利益驅動的,,顯然,,在4G網絡在應對用戶需求上還游刃有余的情況下,在5G的殺手級應用還沒浮出水面的前提下,,運營商根本不需要5G去拉動業(yè)務和收入增長,,相反,運營商貿然投入巨資去建設5G是一件性價比很低的做法,,也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沒有軍備競賽,自然也就沒有巨資投入,。
另外一方面,,5G的發(fā)展并不是運營商一家就能玩轉的,其發(fā)展需要一個龐大的生態(tài)體系去支持,,包括設備制造商,、芯片供應商、電信運營商和應用與平臺提供商等等,,過去4G在國內的發(fā)展時滯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等到中國國內開始建設4G的時候,國外4G的生態(tài)體系早已成熟,,所以國內運營商采用拿來主義,,可以很快就建成大規(guī)模的網絡,但5G的發(fā)展,,中國已經追趕上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步伐,,甚至處于領先地位,,可以說中國5G往前走一步,世界5G就往前走一步,,中國再也無法依靠拿來主義,,只能自己去建設和培育生態(tài)體系。當前,,5G的產業(yè)生態(tài)體系遠沒達到成熟階段,,這也限制了中國5G不可能像4G那樣,一年之間就建成一張基本全覆蓋的網絡,。
基于以上,,5G的建設覆蓋將是一個長期、逐步推進的過程,,明年,、后年,甚至未來5年,,5G可能都無法與今天的4G覆蓋情況相媲美,,可能還只有重點的大城市的用戶,或者一些專門的行業(yè)用戶可以用上5G,,其他用戶估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等待的過程,。
5G在未來幾年內只覆蓋重點大城市,這樣就引出一個問題,,那會不會造成信息貧富差距,?形成新型的數字化鴻溝?
由于5G具備超高數據速率,、更高的容量以及更短的時延等諸多優(yōu)秀的特性,,毫無疑問,5G將激發(fā)社會各層面的創(chuàng)新,,比如擬真媒體、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智慧城市等等,,在某種程度上說,能用上5G就能過上更先進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所以,,運營商確實應該好好思考,如果在合理分步推進5G建設的同時,,避免形成信息貧富差距,,避免新時代的數字化鴻溝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