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透露,,展訊科技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陳大同將搭任OmniVision(豪威科技)臨時 CEO,,OmniVision 原創(chuàng)始人洪先生將出任 OmniVision 戰(zhàn)略發(fā)展委員會主席,這一變動或將為中國CIS產業(yè)帶來新的推動,。
陳大同:先后參與創(chuàng)建豪威和展訊
陳大同1955年4月出生于北京,。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半導體物理系,,以優(yōu)秀的成績得到了多門課程免考的待遇,并提前半年畢業(yè),。畢業(yè)后陳大同任清華講師,,1988年獲得中國教委首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89年留學美國,,在伊利諾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結束了斯坦福的博士后生涯,陳大同于2003年順理成章的進入硅谷的國家半導體公司工作,,做半導體工藝的高級工程師,。陳大同本人對于技術的追求在這里得到了體現:原來是做半導體工藝的他,逐漸迷戀上了半導體設計,,對他來說,,設計更能發(fā)揮個人能力,于是開始鉆研,。
偶然間的機會,,他幫助另一家清華校友創(chuàng)業(yè)的小公司解決了一個半導體設計技術難題,得到了其他創(chuàng)業(yè)者重視,,便拉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純粹是對于技術的追求和對未知事業(yè)的興趣,陳大同成為了“不知道什么是founder(創(chuàng)始人)的founder”,。這家名叫Omnivison的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的核心技術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被用于電腦眼,、數碼相機,、手機攝像頭等產品。
陳大同雖然將這段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稱之為“幸運”,輕描淡寫之中仍然掩蓋不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和風險,。但是陳大同發(fā)現,,來自臺灣、南亞公司給硅谷制造了很大的壓力,。而要加入這一國際競爭,,最好還是回到大陸——市場在中國,,客戶在中國,,技術跟著市場和客戶走——這就是全球技術轉移的潮流。再加上OMNIVISON的所有技術開發(fā)人員都是國內來的,,卻幫助美國人把技術從日本人手里壟斷了20年的技術搶回來,,這些經驗的積累也增強了他回國大展身手的信心。
通過仔細的篩選,,陳大同選擇手機的核心芯片作為主要產品,,在中關村、張江,、硅谷三個地方同時布局創(chuàng)業(yè),,成就了展訊的誕生。為了離制造廠更近,,一開始,,展訊采取了硅谷+張江的模式:硅谷留一小部分創(chuàng)業(yè)團隊,而在張江則由十幾人的團隊來開發(fā)軟件,。這樣開發(fā)芯片工作量的30%,,通訊軟件工作量的70%,都放在了國內,。并且逐漸把芯片設計都搬到了國內,,最終把硅谷那邊的辦公室給撤銷了。
展訊在創(chuàng)業(yè)開始時,,曾全力做WCDMA標準下的芯片開發(fā),,但是陳大同發(fā)現,首先,,做WCDMA的話,,永遠只能在人后面跟隨,要做TD可以變成領先者,;其次,,當時國產TD標準岌岌可危,標準雖然在2000年通過,,但卻沒有得到手機大廠的重視,,沒有一個大公司來真正做芯片,,只是應付,諾基亞等國外手機大廠只是袖手旁觀,,等TD死掉,。因此TD-SCDMA的瓶頸是手機芯片,,沒有芯片,,再好的標準也是一張廢紙,。展訊此時的介入,,與其說是在挑戰(zhàn)技術,,更像是在為民族標準爭一口氣,,他們要和時間賽跑。
用陳大同自己的話說:“展訊是當時所有國內公司當中唯一有能力和有積累做芯片的公司,,我們就覺得有點歷史責任的意味,。”在這種責任感的推動下,,展訊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手機芯片是所有芯片當中最復雜的,一般大公司一般要投資5-10個億美元,,最起碼要做5到10年才能出來,,而展訊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從01年6月份開始在國內進行軟件設計,,03年的8月份產品便有產品開始上市;又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花了半年時間,,拿下了TD-SCDMA的手機芯片。
為了和TD其他的技術方更密切合作,,展訊拓展到了清華科技園,,在宋軍,、梅萌等園區(qū)領導的支持下在中關村成功落戶,。這一切的努力,,大大推動了TD-SCDMA的產品化和商業(yè)化進程,,也推動了展訊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同之前的創(chuàng)業(yè)一樣,,上市之后,,陳大同又選擇了急流勇退:離開展訊,,投身風投。這次擔任豪威科技的臨時CEO,,是否會帶領中國CIS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深陷收購傳聞的豪威科技
從2015年開始,豪威科技就陷入了收購傳言中去,,雖然沒有被落實,,但傳說中的買家換了一波又一波,豪威科技的出售是定局,,這主要受業(yè)績下滑的影響,。
在2011 年之前, OmniVision 無疑是感光元件市場的老大,,但隨后幾年逐漸被 Sony 和三星超越,。據市調機構Yole Developpement 統計,Sony 去年在CMOS 市場搶取豪奪,,共拿下27% 的市占率,,繼續(xù)傲視群雄。三星也當仁不讓,,奮力搶下19% 的市占率,,排名超越了 OmniVision 成為第二,而 OmniVision 已經屈居第三,。
早在2010 年,,Sony 的感光元件業(yè)務還默默無聞,市占率僅為7% 排行老六,。但隨后幾年,,Sony 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業(yè)務下滑后,,把感光元件作為其重振集團的主要業(yè)務,,開始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2012 年增長非??焖?,市占率達到了21.4%,。而在2013 年,,Sony 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其中13M 約有70% 的占有率,,8M 也有約3 成的市占率,。而從去年下半年來,Sony 的感光元件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包括IMX214,、IMX135,、IMX179、IMX219 等開始缺貨,,特別是13M 的高階晶片IMX214 更是一片難求,。從這些來看,Sony 無疑已經坐穩(wěn)了第一把交椅,。
而三星的狼子野心同樣不小,,特別是其在手機業(yè)務下滑后,三星也開始著力發(fā)展供應鏈相關業(yè)務,,包括晶片,、螢幕、鏡頭等,。其中在感光元件上也是奮起直追,,從2011 年開始,三星和 OmniVision 兩家市占率不相上下,,處于膠著狀態(tài),而到了2013 年,,三星以0.7% 微弱優(yōu)勢首次領先 OmniVision,。據了解,三星去年在中國市場的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與前年相比有40% 的增長,,全年CIS 銷售超過330M 美元。特別一些帶ISOCELL 及PDAF 功能等的產品,,打進了市場需求相對緊張和供應空缺的13M 市場,,均有不少中國手機品牌廠商采用。
OmniVision在高階市場遭到 Sony 和三星排擠,,而在低階市場特別是在5M 以下市場,,也被Hynix、格科微,、思比科,、奇景等中韓廠商的蠶食。
Hynix 是在2007 年進入該領域,,當時與CMOS 感光元件開發(fā)商SiliconFile Technologies 公司達成合作伙伴協議,,利用SiliconFile 的設計制造和銷售CMOS 感光元件產品。2013 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推出背面照式的8M 的CIS 新產品與13M 產品,,與華為、中興等國產實力廠商取得了合作,。整體來看,,這家韓企的產能和規(guī)劃都還是蠻大的,,特別是其有一些淘汰下來的記憶體的8 吋晶圓生產線做后盾,有點財大氣粗的味道,。據聞其去年國內銷售額在8,000 萬美元,。
格科微無疑是中國圖像傳感器制造商的佼佼者,在低畫素領域的市占率相當不錯,,據說號稱每月出貨量在100KK 以上,,目前市場占有率在3% 左右。
思比科和奇景這兩家廠商,,目前主要發(fā)力低階市場,,也屬于跟著跑。業(yè)界有傳聞思比科正謀求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希望透過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改變,。
OmniVision 曾憑借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受到中國廠商的青睞,。不過,,隨著 Sony、三星在高階市場的發(fā)力,,Hynix,、格科微等在低階的蠶食,其優(yōu)勢地位被逐漸式微,,這也是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從傳言中的君正到韋爾半導體,豪威科技被中國企業(yè)收購成為定局,,但現在豪威還有多少價值,,最終又會被誰買下,對中國CIS產業(yè)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也許這就是曾經的創(chuàng)始人陳大同先生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