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小米向媒體正式發(fā)出邀請函,,在這份邀請函中,,其發(fā)布會的主題為“我心澎湃”,,并解釋稱: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能,,想到即將面對的這一切,我心澎湃,。
那么,,小米這次的發(fā)布會真的能讓大家“澎湃”起來嗎?而小米松果處理器究竟會為小米帶來什么,?
或許,,手機處理器將來會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畢竟,,現(xiàn)在使用自主處理的廠商只有3家——蘋果,、華為和三星。
王翔“牽手”松果處理器
2014年10月,,小米旗下公司松果科技成立,;11月,松果科技與大唐電信旗下聯(lián)芯科技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其以1.03億元的價格得到了聯(lián)芯科技開發(fā)和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
而松果科技的核心人員正是小米公司內部負責技術研發(fā)的核心員工之一。
2015年7月,,原高通中國區(qū)掌門人王翔將加入小米公司并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戰(zhàn)略合作與重要合作伙伴關系。
從之前的供職信息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王翔在通信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加入將會為小米打通一切有關的渠道,包括芯片研發(fā),、供應鏈和產權技術上的相關問題,。
王翔無疑是小米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引援,他的到來,,可謂是救了小米一命,。
至今為止,唯一能夠和小米抗衡的廠商就是華為,,因為華為不僅僅有自己研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有自己研發(fā)的芯片,而小米在此領域處于空白,。
盡管目前智能手機產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步入成熟期,,但芯片作為智能手機構成中最基礎的部件和平臺,對于手機的成本和體驗依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沒有自己的“芯”,,而用別人的“芯”就等于自己的命脈全部掌控于他人手中,如果一旦供應鏈出現(xiàn)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手機的生產問題,,這是致命的,。
所以,,小米必須要有自己的芯片設計和制造能力,無論未來是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路線,,還是智能硬件等,,芯片的自控能力始終是回避不了且必須要跨過的門檻。
目前,,從全球智能手機產業(yè)來看,,只有3家擁有自己的芯片,分別為蘋果,、華為和三星,。
它們均具備自己的芯片的設計和研發(fā)能力,所有的硬件和軟件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能夠迅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這就是他們的獨到之處。
回過頭我們在看,,同樣是從競爭的角度,,華為之所以能夠成為敢于挑戰(zhàn)小米的廠商,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賣點就是自家的海思芯片,。這也是小米與華為相比最大,,可能也是惟一的軟肋。
擁有自己的“芯”,,至關重要,,無論是從競爭或創(chuàng)新來講都尤為重要。
小米為何要做自己的“芯”,?
的確,,沒有自己的“芯”是極其致命的。
在小米之前,,已經有手機廠商在自己做自主芯片了,,但是,國內的處理器所應用的全部為公版ARM架構,。
小米做處理器的壓力來自華為的沖擊,。
2015年,小米沒能如期完成8000萬的出貨目標,,2016年小米更是無緣銷量前5名,。而此時,小米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低端機之上,。
彼時,,搭載著海思麒麟處理器的華為手機,卻一躍直上,,直接殺向銷量第一名,。就這樣在不斷徘徊中,,小米最終還是毅然決定邁出這一步——做自主處理器。
但是,,這顆處理器卻做的很艱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松果芯片并非小米的“親生孩子”,,而是從聯(lián)芯手機“抱來”的。因為這是小米從大唐電信的手里買回來的專利和產權,。
對此,,Counterponit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認為,“像小米這樣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很難在短時間自主研發(fā)出芯片,,因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不確定隱因素太多”。
閆占孟向藍鯨TMT表示,,小米跟華為的風格不一樣,,華為是按傳統(tǒng)公司方法來做處理器,而小米完全不一樣,,他是按互聯(lián)網方法做,,自己購買一部分專利和產權,而后在進行技術升級,?!靶∶自诮换ゼ夹g上很成熟,這會是它發(fā)力的一個點”,。
而對于閆占孟的觀點,,第一觀察吳茂林認為,松果處理器的性能到底如何,,定位于什么層面,,一切都是未知,因為芯片的底層技術是從大唐電信購買來的,?!俺醋鞯囊馑即笥趯嶋H的意味”。
“我認為概念大于實際,,松果處理器技術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一個好的噱頭”釘科技評論員郭建輝向藍鯨TMT說道?!靶∶淄瞥龅娜缡侨€的處理器產品,,其應該是在暗示小米仍在較長時間內不會放棄“機海戰(zhàn)術”,對于產品高端化而言,,自主處理器的‘符號化’作用就會減弱”,。
的確,,處理器芯片的研發(fā)本身的費用就很高,而自主研發(fā)芯片的價格就會更高,,一旦超過了采購第三方SoC的價格,,那堅持使用松果處理器的意義也就大大降低。如果搭載松果處理器的手機銷量良好,,那么,,勢必可以幫助小米分攤一部分研發(fā)成本。
而小米一旦有了足夠多的技術積累,,在和高通和聯(lián)發(fā)科談判時也會具備更高的話語權,。
當前,許多手機處理器的核心技術均掌握在少數派上游的供應鏈手中,,所以手機廠商的實際出貨量就會受到制約,。
例如2015年的驍龍810芯片,從生產階段就傳出了過熱的缺陷,。此事影響了很多手機廠商的發(fā)貨計劃,。小米Note頂配版也沒能幸免,它被拖到了2015年5月才被發(fā)布,,直接導致了小米先發(fā)優(yōu)勢的喪失,。
所以,倘若自主研發(fā)處理器達到足夠多的產能,,那么這部分成本會有所降低,。
此外,小米選擇自研處理器之路,,還是為了出海計劃,,因為它能借機構建自家的專利墻。
因為國內市場的手機品牌轉戰(zhàn)海外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專利積累不夠,,尤其是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利,。
小米依靠芯片打造生態(tài)帝國?
小米在成立之初,,就以“硬件+軟件+服務”的“三駕馬車”模式來打造軟硬結合的平臺型公司,,彼時,小米瞄準的目標是蘋果,。
2014年,,小米開始啟動圍繞“系統(tǒng)+硬件”的智能家居布局,此后推出小米生態(tài)鏈,,意在打造一家“百貨企業(yè)”式的全生態(tài)鏈,。
雷軍曾說,我原來是別人生態(tài)鏈的組成部分,,今天我要做平臺廠商,,關鍵就是在生態(tài)鏈,,沒有生態(tài)鏈的支持根本做不起來。
小米在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生態(tài)”,,并涉足諸多產品,,如路由器、智能電視,、小米盒子,,空氣凈化器、甚至電源插座等,。且發(fā)展起來一批以“米”為代表的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原因,。
無論怎樣,通過硬件搭建生態(tài)圈的模子已經建立起來了,,而這在國產手機中早已領先一步。
雷軍曾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中談到,,“硬件的競爭從來就是多維競爭,,是全生態(tài)鏈的競爭,這是一切的基礎,?!?/p>
此中可以看出,手機只是作為小米整個生態(tài)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真正的競爭是全生態(tài)鏈的競爭,,這是小米模式。
但是,,縱觀小米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智能手機仍是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目前,,小米生態(tài)鏈中的產品涉及面很廣,,想要實現(xiàn)智能化必定都要搭載芯片,如果使用自主芯片,,那么等同于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或許,短期內小米的芯片在性能,、穩(wěn)定性上無法得到保證,,但從長遠利益來看,自主研發(fā)芯片會成為生態(tài)布局很重要的一環(huán),。
“目前小米的盤子很大,,并且擁有一條完整生態(tài)鏈,小米的松果處理器今后不止覆蓋于手機芯片,,它還會做生態(tài)鏈產品中的處理器,,例如iot處理器等,。”閆占孟對藍鯨TMT說道,。
據行業(yè)內人士指出,,小米智能家居產品曾搭載的是Marvell芯片,不過去年Marvell CEO及總裁雙雙離職,,更早之前,,Marvell曾在中國裁員800多名。這種情況必定對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松果完全可以具備出產相應的智能家居產品的芯片。這樣,,既可以保證小米貨源穩(wěn)定,,又能使產品成本降低,還有利于小米手機與其自家智能家居產品系列構建智能家庭的解決方案,。
有的人曾說,,小米模式已走到臨界點。單從手機上看,,的確實有些頹勢,。因此,小米需要發(fā)力新的增長點,,而如今,,新的增長點很有可能是松果處理器。
但是,,從2015年就傳聞四起的小米自主芯片一直到今天,,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發(fā)力期。
兩年的時間內,,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已從920升級到960,,其架構也用上了主流的A73。
而近期所曝光的松果處理器仍然徘徊于低頻時代的A53架構,,這對于小米來說,,難免會讓很大一部分性能至上的米粉感到失望。
小米何時用“真身”,?
目前,,從自主研發(fā)芯片的廠商來看,他們的盈利情況均不高,,而這些均與芯片品控有關,。
其實,對于小米來說,其經常在發(fā)售新機后出現(xiàn)“耍猴”行為,,而此行為的罪魁禍首就是產品產能不足,,并非是因為其“缺芯”所致。
如果說,,把手機的產能和銷量都歸功于自主芯片,,那么oppo和vivo的崛起說明了,一個手機廠商的快速崛起和有無處理器是沒有關聯(lián)的,。
因為手機在生產過程中會牽涉到很多零部件,,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就會直接影響整個生產流程,,導致產品的延期和斷貨,。
從前期來看,小米與蘋果,、三星和華為這些擁有自主芯片設計能力的手機廠商相比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芯片產業(yè)的研發(fā)持續(xù)高投入、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決定了小米推出松果一代芯片后,后續(xù)的研發(fā)投入能否持續(xù),。
而從一些前輩的前車之鑒來看,做處理器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不斷的更迭試錯,。
最后,我們依然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在前文中就曾提起,,松果科技的員工主要由聯(lián)芯員工分流而來,而松果科技的芯片封裝測試,、制造依然由大唐電信的聯(lián)芯負責,。
不知何時,小米能夠真正的脫下“鎧甲”,,用“真身”來制造真正屬于它的一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