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2015-02-24
關鍵詞: NVMe 接口 低功耗

 微星在前段時間放出消息,用戶通過更新旗下X99,、Z97,、H97系列主板BIOS到最新版本,即可獲得對NVMe的支持,。官方表示,,相比目前主流的AHCI,,通過新的NVMe標準接入的SSD,可以獲得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NVMe接口標準可能并不熟悉,,即使有所耳聞,,可能也覺得只是在高端專業(yè)領域應用得多,,與一般民用無緣,。但隨著SSD性能的提升,,SATA接口和AHCI已經(jīng)逐漸成為存儲的瓶頸所在,PCIe和NVMe的組合取代前者只是時間問題,。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簡單解析一下NVMe的特性,,以及相較于AHCI究竟有哪些優(yōu)勢,。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在開始介紹NVMe技術之前,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一下2011年時的SSD產(chǎn)品,。當時市面上絕大部分的SSD產(chǎn)品都跟2.5英寸機械硬盤一樣,,有著同樣的外形規(guī)格,使用同樣的SATA接口,,以及同樣的接口標準(AHCI),。雖然當時SSD的性能和可靠度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難以達到SATA  6Gbps的極限,,限制SSD性能發(fā)揮的,,更多與SSD內(nèi)部的閃存,、主控和固件有關,。然而,新技術研發(fā)總是具有令人驚嘆的前瞻性——2011年3月,,NVMe  1.0標準正式發(fā)布。

  事實上,,NVMHCI(非易失性存儲主控制器接口)最早在2007年的Intel 開發(fā)者論壇上已被提出,,并在同年由Intel  領銜成立了NVMHCI工作組,。該工作組的成員還包括了美光、戴爾,、三星,、Marvell、NetAPP,、EMC,、IDT等公司,而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將未來存儲產(chǎn)品的性能,,從SATA和AHCI之中解放出來。下面我們就來談一下NVMe的優(yōu)勢所在,。

  低延遲

  因為AHCI標準本身就是為高延遲的機械硬盤而設,,雖然SSD發(fā)展至今,主流產(chǎn)品依然沿用了機械硬盤時代的那一套,,但已經(jīng)開始不能滿足性能的高速發(fā)展,,特別是在延遲方面。而面向PCIe  SSD產(chǎn)品的NVMe標準,,降低存儲時出現(xiàn)的高延遲,就是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NVMe

  NVMe PCIe SSD可有效降低延遲

  造成硬盤存儲時延遲的三大因素,,存儲介質(zhì)本身、控制器,,以及軟件接口標準。由上圖可以發(fā)現(xiàn),,比起AHCI,,NVMe可以大幅度降低控制器和軟件接口部分的延遲,,原因有以下兩個:

  NVMe面向的是PCIe  SSD,,原生PCIe主控與CPU直接相連,而不是傳統(tǒng)方式,,通過南橋控制器中轉(zhuǎn),再連接CPU(當然,,如果設備是接入到南橋提供的PCIe接口上,那么這部分的延遲也不會降低多少),;

  NVMe精簡了調(diào)用方式,執(zhí)行命令時不需要讀取寄存器,;而AHCI每條命令則需要讀取4次寄存器,一共會消耗8000次CPU循環(huán),,從而造成2.5μs的延遲。

  但我們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即使NVMe有效降低了控制器與軟件接口之間的延遲,存儲介質(zhì)本身仍然是造成延遲的最主要原因,。撇開延遲有點突破天際的機械硬盤不說,,現(xiàn)在SSD使用的NAND閃存本身也會造成約50μs的延遲(不同NAND的延遲差別也比較大,僅以圖中例子說明),。要解決存儲介質(zhì)造成的較高延遲,,還需要依賴于未來可能應用的諸如PCM,、RRAM,、MRAM等新式存儲器。

  IOPS性能提升

  NVME

    隊列深度的大幅提升

  另外,NVMe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提高SSD的IOPS(每秒讀寫次數(shù))性能,。如果我們有詳細了解過SSD的主控參數(shù),,應該知道會有隊列深度這個參數(shù),。理論上,IOPS=隊列深度/  IO延遲,,故IOPS的性能,與隊列深度有較大的關系(但IOPS并不與隊列深度成正比,,因為實際應用中,,隨著隊列深度的增大,,IO延遲也會提高)。市面上性能不錯的SATA接口SSD,,在隊列深度上都可以達到32,然而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極限,。但目前高端的企業(yè)級PCIe  SSD,,其隊列深度可能要達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夠發(fā)揮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標準下,,最大的隊列深度可達64000。此外,,NVMe的隊列數(shù)量也從AHCI的1,,提高了64000。

  NVMe

 ?。▓D表數(shù)據(jù)來自Tom‘s Hardware)隊列深度基本要達到128以上,,才能發(fā)揮最高性能

  驅(qū)動適用性廣

  NVME

  主流操作系統(tǒng)已經(jīng)逐漸開始支持NVMe

  NVMe標準的也解決了不同PCIe SSD之間的驅(qū)動適用性問題。此前的PCIe  SSD,,均需要安裝驅(qū)動程序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不同的廠商又各自為政,每個廠商產(chǎn)品都有自己的驅(qū)動,,SSD也不能作為引導使用,。但支持NVMe標準之后,PCIe  SSD就可適用于多個不同平臺,,也不需要廠商獨立提供驅(qū)動支持,。目前Windows、Linux,、Solaris,、Unix、VMware,、UEFI等都加入了對NVMe  SSD的支持,。(當然,這個優(yōu)勢并不是相對AHCI而言,,而是相對于其他需要采用獨立驅(qū)動的PCIe SSD)

  低功耗

  最后,,在功耗方面,,因為原生PCIe可以直接與CPU相連,沒有了中間轉(zhuǎn)接過程所產(chǎn)生的功耗,;另外在能耗管理上,,加入了自動功耗狀態(tài)切換和動態(tài)能耗管理功能,相比起主流的SATA接口SSD也擁有較大的功耗優(yōu)勢,。

  2NVMe接口標準能否迅速普及,?

  NVMe接口標準能否迅速普及?

  NVMe

  微星以 Intel P3700 SSD為例,,演示AHCI與NVMe性能差別

    本文最初提到了微星率先在旗下9系主板中加入了NVMe的支持,,但是否意味著支持NVMe的PCIe  SSD就會很快在民用平臺普及開來呢?筆者個人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微星加入對NVMe支持具有更多的象征性意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普通民用級PC完全用不到這么高的性能,,即使真讓我們使用了,當前的應用體驗也不會讓我們有那種當初從機械硬盤跨入固態(tài)硬盤時代的“快感”,。

  INTEL P3700

  Intel DC P3700 800GB SSD售價2414美元

  支持NVMe的SSD的售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仍然達不到普通民用可以接受的水平。企業(yè)級的Intel P3600 800GB  官方指導價為1569美元,,P3700 800GB更是高達2414美元,。三星的SM951 M.2  SSD勉強也算是民用級支持NVMe的SSD,但是面向OEM領域,,主要用于高端超極本之中,,雖然萬能的X寶也有賣,不過256GB版本的價格也達到了1799元,。

  skylake

  下代CPU直接提供的PCIe 3.0通道數(shù)仍為16條

  平臺方面,,目前主流消費級CPU,提供的PCIe 3.0通道數(shù)為16條,,下一代的Skylake-S同樣維持在這個數(shù)目,。把NVMe  SSD接入到與CPU直連的接口中,會搶占顯卡的PCIe通道(如果你有安裝顯卡的話),,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顯卡性能;但如果接入的是南橋提供的接口,,延遲和傳輸帶寬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也不能完全發(fā)揮出NVMe  SSD的性能優(yōu)勢。

  因此,,綜上所述,,在兩年內(nèi),,NVMe依然很難在主流領域普及開來。但是在SATA  6Gbps和AHCI已經(jīng)逐漸成為存儲設備發(fā)展瓶頸的今天,,各種走PCIe通道的SSD,,以及NVMe標準將會是接下來存儲產(chǎn)品的發(fā)展趨勢。Intel  9系主板就已經(jīng)加入了可走PCIe通道的M.2接口,,100系主板還會有對同是走PCIe通道的SATA  Express的原生支持,。值得一提的是,100系的中高端芯片組還將支持到PCIe  3.0,,通道數(shù)量也會有較大提高(9系為8條,,100系中Z170為20條,H170為16條),,帶寬和擴展能力都能達到極大的提升,,這無疑也是Intel 為PCIe  SSD的普及而鋪路。

  skylake

  下代芯片組的擴展能力將會大大提升,,PCIe SSD也將走入主流


本站內(nèi)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zhuǎn)載內(nèi)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quán)歸版權(quán)所有權(quán)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nèi)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quán)者,。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