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100G組網思路:移動向左 電信聯通向右

100G組網思路:移動向左 電信聯通向右

2013-07-10
來源: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無可爭議,,作為基礎電信網絡,,傳輸網已經迎來了100G時代,;也不可否認,我們將會在100G/400G時代停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1Tbit/s的技術目前依然是霧里看花。

對于整個傳輸產業(yè)鏈來講,,100G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對于系統設備廠商而言,終于可以擺脫40G的泥潭,充分利用100G標準趨同性和由之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提升產品的利潤水平,;而對于運營商而言,則可以擁有更低的單位比特傳輸成本,,同時也能節(jié)省寶貴的纖芯和管道資源,;而對于器件類廠商,則將不可避免的迎來新一輪的整合,,也將使得部分廠商脫離低層次的價格競爭,。

在這個剛剛開啟的100G黃金十年中,我們不但呼吁器件與設備廠商,,從保護產業(yè)鏈的角度防止40G悲劇的重演,;而且還要呼吁運營商,要充分認識到100G組網技術的關鍵性,,在“去電信化”的同時,,讓傳輸回歸它本來的使命:更大容量、更長距離,、更低功耗,、靈活顆粒度的低成本傳輸。

特別是在投資規(guī)模巨大的中國市場,,運營商更是應該謹慎選擇組網路線,。從目前各運營商的情況來看,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聯通的思路存在較大差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將對業(yè)界產生何種影響?

組網方式差異:移動向左 電信向右

在國內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是最為高調的,,它不但開啟了全球最大的100G網絡,而且通過100G三期規(guī)劃(1500塊,、3000塊,、5000塊)建成全球最大的100G網絡。同時,,中國移動目前還在考慮將100G從國干/省干進一步下沉,,引入到一些大型城域網中,與大容量PTN進行混合組網,。

除了網絡建設規(guī)模之外,,中國移動還要求100G系統有著特殊的技術要求,將傳輸與OTN調度能力集成,,從而在保證高速傳輸速率的同時,,兼顧靈活性,。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配置超大容量交換矩陣,。

在這一點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并不贊同。據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中國電信選擇將傳輸和調度分開,,明確提出了100G OTN設備和100G DWDM設備;而中國聯通則之前進行的100G實驗網中,,則完全采用的是100G DWDM設備,,對調度能力沒有明確要求。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100G DWDM系統中,中國電信也要求具備部分的調度能力,,但要求的比例非常小,。

當然,運營商選擇不同的建網思路都有著各自原因,。中國移動集團財大氣粗,,而中國移動研究院則對新技術較為熱衷,特別是在自身骨干網運行維護力量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就不難理解選擇最為“簡單,、高效”的大交換矩陣的原因了。

對于中國電信而言,,它擁有比較強的運維能力,,在資金受限的情況下,要充分考慮初期部署成本,,所以選擇了100G OTN和100G DWDM設備同步部署,。對于中國聯通而言,目前來看還不是很明確,,但估計會選擇與自身業(yè)務情況,、投資能力和運維力量相似的中國電信模式。

組網方式思辨:物盡其用與去電信化

大家都說,,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移動、電信,、聯通都會依托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100G組網技術路線,但中國移動采用的超大矩陣100G組網策略,,還是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是大交換矩陣的應用,,并沒有完全起到應用的作用。按照中國移動的規(guī)劃,,所有流量都會進入交換矩陣進行調度,,但在骨干網中有大量的業(yè)務,其顆粒度和方向是明確的,,并不需要進行二次調度,,可以直接通過WDM來進行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傳輸。在某些情況下,,大交換矩陣更多的是起到了一個配線架的作用,。

其次是大交換矩陣的后向演進,從現網的情況來看,,能看到的方向就是升級交換板,、背靠背集群和多子架集群,從而實現從10T級別到100T的OTN解決方案,。但這種擴展方式對機房面積,、功耗和復雜性都帶來了挑戰(zhàn)。而且,,其OTN單子架能力還將受制于背板的插槽數量以及單卡處理能力,。要想在芯片側和工程側同時實現質的提高,在短期內還是很有難度的,。

當然,,交換矩陣還是有著巨大的價值。比如,,在業(yè)務顆粒度大小不一的情況下,,矩陣可以起到比較好的匯聚作用;在業(yè)務方向不是很明確的情況下,,矩陣可以起到比較好的調度作用,。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矩陣的引入應該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哪些業(yè)務需要進矩陣而哪些業(yè)務則不需要,。

從去年開始,我們整個電信行業(yè)談論最多的一個詞語就是“去電信化”,。其中有一點就是,,由注重網元的高性能和全功能轉向注重網元的低成本、必要的功能和合理的性能,。我想,,在傳輸網領域,也同樣如此,。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