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半橋逆變電路是電子鎮(zhèn)流器和電子節(jié)能燈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電路,,正確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將有助于我們合理地選擇元器件如磁環(huán)變壓器、扼流電感,、啟動電容等元件的參數,,正確地安排三極管的驅動電路,以降低它的功耗與熱量,,提高整燈的可靠性,。遺憾地是過去受觀測儀器(如示波器)和測試手段的局限,我們無法觀測到電路中關鍵點如三極管各個電極電流的正確波形(如文獻4的電流iB,、ic的起始波形就是錯誤的),,因而無法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定量分析和判斷,以至形成一些錯誤的概念,。最近看到深愛公司葉文浩先生發(fā)表在中國照明電器(刊載于04年11,、12期)的文章,受到不少啟發(fā),,到歐普照明公司后,,利用比較先進的示波器TDS5000,對電路關鍵點的電流和電壓波形,,進行了仔細的測試,,感到認識上有所提高,澄清了過去不少胡塗概念,,特撰寫本文,,拋磚引玉,與葉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國內方家,。
首先討論半橋逆變電路的工原理,盡管這個電路是眾所周知的,,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并不十分正確,,存在一些錯誤觀念。因此,,本文擬對它作較為仔細的探討,。討論時以圖1所示的基本電路作為討論的出發(fā)點,后面所引用的元件名稱及符號,均按圖1所給出的為準,。為支持和驗證所提出的觀點,,文中給出了許多用示波器實際觀測到的波形。

一. 三極管如何由導通變?yōu)榻刂梗ㄒ訴T2為例)
不論是用觸發(fā)管DB3還是由基極偏置電阻產生基極電流iB2(后者用在基極回路中帶電容的半橋逆變電路中),,兩種觸發(fā)方式中的哪一種,,在接通電源后,都會由于iB2的出現而產生VT2的集電極電流ic2,,通過磁環(huán)變壓器的正反饋,,引起電壓vBE2上升, iB2進一步增加, ic2也隨之增加。出現以下的連鎖反應:
這種再生反饋的結果,,產生了雪崩效應,,三極管迅速導通并飽和(在半橋逆變電路正常工作期間, 三極管VT1或VT2如何由截止變成導通的原因,我們將在后面文章中加以討論),。導通后的三極管可以看成閉合的開關,,三極管的電流ic2不再受基極電流iB2控制,而僅由外電路元件的參數來確定,。
在三極管開始導通的一段時間內,,ic2增加,通過磁環(huán)變壓器繞組間的正反饋使磁環(huán)繞組N2上的感應電動勢增加,,vBE2及 iB2均增加,,由圖2知,iB2同磁環(huán)繞組N2上的電壓vN2基本上式中i是流過磁環(huán)變壓器次級繞組N2的電流,。在磁環(huán)未飽和時,vN2也與磁環(huán)變壓器原邊繞組的電流,、即電感L2的電流變化率成正比,。在所討論的情況中,電感L2的電流就是VT2的集電極電流ic2,。我們知道,,L值與磁環(huán)的磁導率μ成正比(L還與磁環(huán)的尺寸和其繞組的圈數有關),磁環(huán)的磁導率μ開始隨流過它的勵磁電流(這里就是集電極電流ic2或流過電感的電流)的增加而增加,,在電流為某一數值后達到最大值,,以后隨電流的增加而下降。至于電流變化率di/dt出現最大值的時刻則與電流變化規(guī)律有關,,例如如電流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則di/dt 在i=0時為最大。一般在半橋逆變電路中,,在i較小時,,di/dt為最大。因此,磁環(huán)變壓器繞組的電壓先是隨ic2的增加而增加,,在電流ic2到達最大值之前的某一數值達到最大,,并出現一個峰值(如圖2a中的直線所示),同樣vB2,、iB2也出現一個峰值(如圖2b,、 2c的直線所示,它們和vN2出現峰值對應于同一時刻),。隨著ic2的增加,,磁環(huán)的磁導率μ下降,其繞組上的電壓vN2及基極電壓vB2將下降,,iB2亦下降,。在iB2為正值且下降為零之前,在基區(qū)中存儲了大量的少數載流子,,沒有通過集電結被及時拉走,,管子處于飽和狀態(tài)。不難看出,,如磁環(huán)繞組上電壓出現峰值的時刻較晚,,管子導通時間就會拉長;反之,,管子導通時間會縮短,。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磁環(huán)繞組上電壓出現峰值的時刻早晚(與磁環(huán)的材料性質,、尺寸有關),會影響半橋逆變電路的工作周期和頻率,。
在磁環(huán)繞組的電壓出現峰值以后,,隨著ic2的增加,磁環(huán)的磁導率μ進一步下降(極端的情況下,,當電流太大時,,磁環(huán)甚至可能飽和,磁導率μ會很?。┮约癲i/dt的下降,,磁環(huán)繞組上的電壓將急劇下降,出現了磁環(huán)繞組N2上的電壓vN2低于vBE2的情況(圖2b中vBE2曲線有一段高于vN2曲線),。這一點十分重要,,它會使基極電流iB2反向,從基區(qū)流出,,變?yōu)樨撝担▽嶋H上是基區(qū)中多余的少數載流子—電子,、跨越發(fā)射結返回到發(fā)射極,電子從基極流向發(fā)射極),與正常的基極電流iB2方向相反,,如圖2c所示,。正是依靠這個反向電流−iB2的幫助,使基區(qū)多余的電子消失,,三極管VT2得以從飽和狀態(tài)退出,,進入放大狀態(tài),所用的時間即為管子的存儲時間ts(通常我們定義從iB2變負開始起,、到管子由飽和退出變?yōu)榉糯鬆顟B(tài)所用的時間稱為管子的存儲時間,,它和管子參數及其激勵程度即飽和的深淺有關)。一旦管子進入放大狀態(tài),,電流ic2的下降,,就會通過磁環(huán)變壓器的正反饋使iB2減小,ic2進一步減小,。由于這種再生反饋的結果,,使集電極電流ic2很快由某一較大值跳變?yōu)榱恪⒍龢O管VT2由導通變?yōu)榻刂?。這時,,我們在示波器上看到ic2波形后沿中有一個向下的跳變,變化很快,,所用的時間是很短的(圖2a),。
由于iB2變?yōu)樨撝担约癷B2,、ic2 ,、iE2之間滿足iE2═iB2+ic2的關系,發(fā)射極電流iE2會在其峰值附近出現一個向下的凹陷,,凹陷的開始點同基極負電流的開始點是一致的,,在觀察發(fā)射極電阻上的電壓(即發(fā)射極電流iE2)波形時,很容易看到這種情況,。
從本節(jié)的討論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 管子由導通變?yōu)榻刂沟倪^程,并不像過去普遍所認為的那樣,,靠磁環(huán)飽和使各繞組感應電動勢變?yōu)榱阍斐傻?;而是由于在管子飽和后的某一時刻,磁環(huán)繞阻上的電壓低于管子的基極電壓,,出現了反向的基極電流,,使管子退出飽和,進入放大狀態(tài),,ic減小,,并通過外電路的正反饋使ic進一步減小,結果管子由導通變?yōu)榻刂埂?/p>
實際上,磁環(huán)是否飽和并不是半橋逆變電路中兩個管子轉換的必要條件,,在這點上我與葉工的文章深有同感,。大家知道,在有的電路中VT1 ,、VT2基極驅動是由繞在電感的兩個副繞組產生的,。顯然,工作時電感是不能飽和的,,又如在推挽電路中也未用到可飽和的磁環(huán)變壓器,,這都從另一側面證實了上述論點。
1.2 管子(在本例中為VT2)的導通時間的長短與以下因素有關:磁環(huán)感應電動勢到達其峰值時間的早晚(它取決于磁環(huán)材料的性質及其尺寸,、流經電感電流的變化率di/dt的變化趨勢),、管子基極驅動電流iB的大小即管子飽和的深淺、管子開關參數中存儲時間ts的長短,,以及外電路元件參數等諸多因素有關,。
一般說來,磁環(huán)的厚度愈厚,,則磁環(huán)感應電動勢到達其峰值時間愈晚;磁環(huán)的匝數愈多,、磁導率μ愈大,則三極管的基極驅動愈厲害,,飽和程度愈深,而其退出飽和所用的時間也愈
3長,,這時,半橋逆變電路的工作頻率愈低,。
加大發(fā)射極電阻RE,,增加其負反饋作用,,三極管不易飽和,工作頻率將變高,;加大基極電阻RB,減小基極驅動電流iB,,三極管也不易飽和,工作頻率亦將變高,。
在同樣匝數下,減小磁環(huán)的尺寸(外徑及厚度),,則磁環(huán)感應電動勢到達其峰值的時間提前,,電路的工作頻率將變高。電感L2的 數值越大,,流過它的電流iL變化越慢,,電路的工作頻率將越低。至于燈管的等效電阻及啟動電容對電路的工作頻率的影響,,在分析了半橋逆變電路的等效電路以后,,我們可以從推導所得出的數學表達式知道其變化規(guī)律。
二.三極管如何由截止變?yōu)閷ǎㄒ訴T1為例)
從上節(jié)的討論中我們知道,,VT2在由導通變?yōu)榻刂沟目焖僮兓^程中,,管子處于放大區(qū),,iC2會逐漸減小,。由于反饋,,使磁環(huán)繞組N2上的電壓由大變小,,并改變極性,,結果繞組N2上的電壓上負下正,而繞組N1上的電壓上正下負,,vN1變正,,從而使VT1的基極電壓也變正,但VT1并不馬上就能由截止變?yōu)閷?,而延遲一段時間,如同圖2a中iB2比vN2延遲一段時間是一樣的,。為何延遲一段時間,我們在后面討論續(xù)流電容C4的作用時會看到,,它是由于電容C4充電(或放電)的持續(xù)時間所造成的,。
在vBE1變?yōu)樽銐蛘龝r,VT1的BE結及 BC結均變?yōu)檎? 較大的正vBE1值除產生正向的基極驅動電流iB1,、,、向基區(qū)注入大量的電子外,,還產生由基極流向集電極的反向電流−ic1,,此電流由集電極流出,,經C7流入燈管,,同先前VT2流過燈管及電感L2的電流ic2方向是一致的,,兩者共同組成燈管電流。在這里,,反向集電極電流−ic1的流通路徑是:由VT1集電極經C7,、燈管、電感L2,、磁環(huán)繞組N3,、N1及電阻R3(或通過接于VT1的BE結的反向二極管)流回基極,。在集電極電流-ic1反向流通(ic1≤0)的時間內,三極管VT1可以看作兩個背靠背連接的PN結,,在CE之間兩個PN結的壓降是相互抵消的,,因而總的壓降很小。以后ic1逐漸加大,,由較大的負值變?yōu)檩^小的負值,再變?yōu)榱?,又進一步變?yōu)檎?。但由于BE結的正向電壓vBE1很大,iB1,、使三極管處于深飽和,,這樣,ic1≥0時,,vCE1仍然很小,,如圖3所示(圖中ic 受到一些干擾,ic=0不是一條水平線,,但可以看出,,有ic時,vCE≈0),。由此可見,,在三極管VTI導通的全過程中,CE之間的壓降是很小的,,管子可視為短路,,而不問其電流為正或負。
在三極管VT1導通時,,其ic1變化的規(guī)律同先前討論的VT2集電極電流ic2的波形是一樣的,,僅在時間上相差半個周期而已。

從本節(jié)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1 半橋逆變電路的轉換過程是這樣的:在VT1截止,、VT2導通時,先是利用反向基流-ib2使VT2從飽和退出,、進入放大狀態(tài),、集電極電流減小,,利用外電路的再生反饋、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使VT2由導通變?yōu)榻刂埂T1由截止變?yōu)閷?,并在大約半個周期的時間內,,維持這一狀態(tài)。然后,,又依靠反向基流-ib1使VT1從飽和導通狀態(tài)退出,、進入放大狀態(tài)、再一次利用外電路的再生反饋,、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使之由導通變?yōu)榻刂?,并在大約半個周期內維持VT1截止、VT2導通狀態(tài),。如此周而復始,,往復循環(huán),完成一連串的振蕩波形,。
可見,,在半橋逆變電路的一個開關周期的大部分時間內,總是處于一個管子截止,,另一個管子飽和導通的狀態(tài),。只有在由飽和轉換為截止的短暫時間內,管子才處于放大狀態(tài),,它在一個開關周期中,,在時間上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在宏觀討論外電路的電壓及電流波形時,,把兩個三極管分別看作短路或開路,,所引入的誤差是很小的。
2.2 三極管一旦導通,,先是在ic為負值時把它看作是兩個背靠背連接的PN結,,在CE之間,兩個PN結的壓降相互抵消,,而當ic變?yōu)檎岛笥诌M入飽和狀態(tài),。這樣在有集電極電流ic出現時,vCE基本上等于零(圖3),。三極管可以看作短路,,基極失去對集電極電流的控制作用,僅由外電路的參數來控制集電極電流的大小,。
有的學者把半橋逆變電路當作功率放大器來分析,,并把后面的LC網絡當作阻抗匹配網絡來看待,,顯然與實際情況相悖,文章作者所舉的計算實例,,令人感到有點生拼硬湊,、牽強附會,根本無法從大多數實際電路參數中得到印證,,因而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三.電容C4的續(xù)流作用
從圖3中可以看出,兩個管子的導通時間均小于半個周期,在兩個管子的電流之間存在一段死區(qū)時間,這是為避免兩個管子同時導通而燒毀所必需的。但是,,在外電路中流過燈管的電流又必須是連續(xù)的交變電流,,如何采取措施來解決這個矛盾呢?人們巧妙地利用電容電流可以突變的特性,,通過圖1中電容C4的續(xù)流作用,,產生正負相間的脈沖,來填充電流ic1、ic2波形之間的缺口,保證流過燈管的電流是連續(xù)的,。
下面我們就來分階段討論C4的作用:
3.1 當VT1截止,、VT2導通時
由電解電容C3送出的電流經電容C7、燈管(以RLA表示),、電感L2和VT2到地,,這時C4的電壓基本上等于電源電壓(即C3上的電壓VDC),其極性為上正下負,,燈管電流由右向左流,,如圖4a。 5

3.2 當VT2已截止,、而VT1尚未導通時
由于VT2電流減小,,電感L2上的感應電動勢的極性為左正右負,電容C4將與電感L2串聯對C7充電,,而C4本身放電,,此時電流流通路徑如圖4b所示。放電電流ic4的方向由下而上流,,它接過VT2截止時ic2的向下跳變,,維持流過燈管的電流,但一旦VT1導通時,,vCE1很小,,它電容C4相并聯,C4的電壓立刻下降為零,,C4的放電電流ic4亦跳變?yōu)榱?。可見C4的放電電流是一個脈沖波,它的前沿幅度等于VT2截止時ic2的向下的跳變值,,而其后沿幅度等于VT1開始導通時ic1的向下的跳變值,。ic4流經燈管電流的方向與下管VT2流過燈管電流的方向是一致的,它對 電流ic2的正半周是一個接續(xù)和補充,,從而補足了電流ic1,、ic2波形之間的缺口,保證流過燈管的電流是連續(xù)的,。在ic2出現向下跳變時,,vN1、 vBE1有向上跳變,,但只有C4的續(xù)流電流ic4跳變?yōu)榱銜r,才有基極電流ib1及集電極電流ic1,,所以ib比 vN1延遲一段時間,,它恰好等于電流ic4的脈沖寬度。
3.3 當VT1導通時
在VT1導電之初,,ic1是負的,,電流的流通路徑與方向與圖4b相同,不過由VT1代替電容C4的作用而已,。一旦ic1≥0,,則電流的流通路徑與方向如圖4c所示。燈管電流由左向右流,,電流反向,。電流ic1與ic2的波形是相似的,僅在時間上相差半個周期,。這時,,由于VT1導通并飽和,C4上電壓為零,,不存儲有電荷,。
3.4 當VT1已截止、而VT2尚未導通時
由于VT1截止,,電容C4將被充電,,充電電流ic4接續(xù)了電流ic1。電流ic4流通路徑如圖4d,,其方向是由下而上的,,與先前圖4b中C4的放電電流方向相反,因而是一個負脈沖,。該脈沖的前沿幅度等于ic1向下的跳變值,,而其后沿幅度則等于VT2開始導通時ic2的向下的跳變值。因為一旦VT2導通,vCE2≈0,,C4電壓立即上升到VDC,,結束充電電流,并形成陡峭的后沿,。以后VT2導通,,便恢復到3.1的情況。
由以上討論可以知道:VT1,、VT2 的電流是交替出現的,,中間有一個缺口。利用電容電流可以突變的性質,,由C4的電流加以補充,,使流過燈管的電流是一個連續(xù)的接近正弦或按指數軌律變化的曲線。在圖4e中那個正負相間的脈沖,,就是由C4提供的,,它恰好填補了兩個集電極電流缺口。
綜合以上三節(jié)討論,,我們可以作出以下結論:
A.在一個開關周期中,,三極管VT1、VT2 的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工作于開關狀態(tài),,或是飽和導通,,或是截止關斷,并非處于C類放大狀態(tài),,只有在由飽和導通轉為截止的短暫時間內才處于放大狀態(tài),。
B.電路的工作頻率或管子導通時間的長短與磁環(huán)上感應電壓到達其峰值的時間的早晚、管子基極驅動電流的大小,、其飽和程度的深淺和存儲時間的長短,,以及外電路元件的參數等有關。
C.兩個三極管VT1,、VT2 的電流與電容C4的續(xù)流電流共同構成一個連續(xù)波形,,提供給燈管,使之正常發(fā)光,。如果把C4的電流當成三極管的電流的一部分,,無源半橋C7、C8上的電壓看作直流電壓,,分別為VDC/2(或E/2),,有源半橋VT1、VT2分別看作是短路或截止,,其中點對地電壓為理想的矩形方波,,幅度為E/2,,那么半橋逆變電路的等效電路可簡化為圖5的形式。圖中,,A,、B分別為兩個半橋中點,uAB是它們之間的電壓,,R即是燈管的等效電阻RLA,,等于管壓/管流之比,這里為簡化計,,以R表示之,;L為扼流電感,即圖1中的L2,;C為啟動電容(有的文章把C7作為諧振電路的一部分來分析,,顯然是錯誤的),即圖1中的C6,。